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电力相关行业 » 风电 » 正文

远景能源张雷:逐风而行的能源颠覆者,正在创造未来!

日期:2021-01-06    来源:电力圈

国际电力网

2021
01/06
09:0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远景能源 智能风机 风电

他出生于江苏一个企业家家庭,大学毕业之后,拒绝子承父业,独自到伦敦留学、工作。

2007年夏天,30岁的张雷离开了伦敦金融城,回到家乡江阴开辟自己的事业—筹建远景能源

不到10年,张雷创立的远景能源就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但是不止于此,正在力图用软件和能源互联网来重构全球能源新秩序。

未来能源系统将是由数以亿计的风机、太阳能电池板、储能设备、用电终端、充电网络等组成的分布式系统。张雷想做的,是成为这些机器的总指挥。

能源颠覆者张雷

在熟悉的人眼里,张雷是一个理性克制,却又热情,富含感染力的人。

他说自己喜欢思考哲学,设想中的理想生活是,“能坐下来思考,不讲话。”

作为远景能源CEO,这个有着国外精英教育和金融行业背景的企业掌舵者,有时像个传教的苦行僧。

“我只看哪里有痛点,哪里有挑战。我们需要向难处行,向苦处行。企业要解决人类社会的挑战和苦难。个人的修行也是一样,要不断的挑战自己,向自己的苦处行,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张雷说。

他说话的口吻像一个思想家。

张雷被外界频频与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相提并论。

他们有着明显的共同点,都在全球范围内布局能源互联网的生态系统。

能源是这个世界得以运行的原始动力,毋庸讳言的事实是,当下正值能源行业的新时代。

全球范围内能源、环境和气候的挑战,加上可再生能源成本的迅速降低,正推动可再生能源逐步代替传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使人类步入可再生能源时代。

这个领域一度承载着年轻人的成功和财富梦想,也曾经造就过不止一个首富。

张雷同样是追梦者。

在诸多行业人士看来,张雷似乎在不断改写着企业和产业格局。

刚入行时,他剑走偏锋挑战智能风机,随后又给这个“傻大笨粗”的行业做软件,再到建立一个“机器社交”的能源互联网平台,甚至异想天开,试图在将来提供免费的能源。

这真是一个宏大的愿景。他能实现吗?

“智能风机”开启创业之路

2007年,张雷从英国伦敦辞职,决定回国创业。

触发他辞职的一个思考是: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加剧,如何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结构调整路径如何?新能源的行业痛点在哪里?

他预判,全球气候问题将引起关注,中国作为大国一定会承担相应责任,同时中国的环境问题也成为日益严峻的挑战。

他回国的第一步,就瞄准了新能源产业,向环境污染的痛处打出第一拳。

当时,中国的光伏产业比风电热门得多,尚德已于张雷回国前一年跻身纽交所成为明星企业,创始人施正荣也跃上首富榜。

财富效应下各行各业的人纷纷涌入,过江之鲫中甚至有做服装的、开饭馆的。

张雷对此没有丝毫动心,反而对这种行业的粗笨劳动,把人工具化的形式心有恻隐。

他认为,企业家应该用科技手段解放劳动者,做真正有价值创造的事情。

于是,他选择了难度高,有比较大改造空间的风电领域。

为风电涉及空气动力学、材料学、智能控制等知识,是多学科的交叉,有更多智能改造的空间。

而彼时的风机发电存在效能较低、风机质保率低于20%、后期运维繁琐低效等问题,在张雷看来,需要打通和挑战的地方很多。

从入行开始,张雷提出要做智能风机。

经过研究实验,远景的风机上最终安装了约600个传感器,而一般风机制造商安装的传感器数量是几十个。

相比于此前的普通传感器,远景的传感器有200万行控制代码,是普通风机的20倍以上,具备自我诊断功能。

经过改进后,风机发电效率提高了15%-20%。

这一举动彻底突破并超越了传统风机的技术禁锢,使风机能够主动感知、思考、判断和决策,指导机组准确感知自身的状态和外部环境条件,通过优化调整控制策略和运行方式,始终运行在最佳状态。

张雷选择了低风速风机领域作为远景的第一块细分市场,这是当时的行业难点。

在业内,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我国低风速地区有六成风能资源,但由于技术壁垒,一直被选择性忽略。

2009年10月,远景能源推出全球首款低风速智能风机,随后1.5兆瓦93米大叶轮低风速智能风机在安徽来安风场并网发电,将风机适用风速降到5.5米/秒,使广大东部和南部地区也可以装风机。

低风速风机的研发和投产加快了我国风电产业战略调整的步伐,使得占中国风资源60%以上的低风速区域得到有效开发。

远景专门针对中国近海风电开发而设计的4兆瓦海上风机,运用智能控制技术、测量技术、数据分析专家系统、主动性能控制和基于可靠性的决策算法等,使得发电效率比同类产品高20%,成为中国近海风电开发的首选机型。

并于2014年成为中国最大的海上风机供应商,交付130兆瓦。

从2007年创立,远景已经超越绝大多数行业龙头。

中国风能协会公布的2015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最新统计数据:去年新增装机3050万千瓦,同比上升31.5%;累计装机1.45亿千瓦,同比上升26.6%。

中国风能协会同时公布了风电整机商的最新排名,行业后来者远景能源跃升至前三名。

张雷的创业之路,也通过这种方式一炮打响。

软件定义能源

作为一个“偏执狂”集结的公司的创始人,张雷对自己的成绩单看得很淡。

对于他来说,这仅是他要做的事情的一小步试水而已。

同行大多都在追逐更大的市场份额时,导致风电开发速度过快,风场选址不科学、风机和风速等自然因素不相配、风机发电能效低下的情况很多。

由于风场实际数据和理论数据相差太多,这种信息不对称也造成了大量的投资失误。

张雷似乎又看到了这个行业痛点。

于是,他提出做“智慧风场”产品。

他要求团队设计一款软件帮助风场提供精细化的开发模式和评估,项目推进过程中,他意识到企业应该做的不是一款软件,而是一个风电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平台,智能风机与软件平台结合的“智慧风场”产品。

他选择与国家高性能计算资源联合,帮助风电投资商全程把控项目投资风险、可靠优化资产投资的方案,这就是远景于2014年10月发布的格林威治平台。

加上此前发布的远景智慧风场操作系统Wind OS,整个风电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远景都有了数字平台。

“软件只是一个工具。我要求每一个零部件的开发人员都要变成这个子系统里的控制工程师,要能够把这个子系统的核心价值理念包括它的技术、科学用到软件里面。”张雷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他希望自己的平台能促生新能源航海时代,为新能源的航船探出道路。

一个对比是,原来业内人士“找风”要凭感观。

尤其在南方,地形复杂,风资源的情况千奇百怪,影响因素很多,以前的方法是带着团队去每个县“扫”风资源。

通过跟当地干部和村民聊天,打听哪儿风大,雇当地村民当向导等简单的方式找风,然后立测风塔。

有时爬几个小时山路却发现“风大”并不是事实,实际上并无持续风资源开发。

依靠测风塔找到好的风电资源的几率只有30%,有时测风塔的数据并不具代表性,依据测风塔的数据做宏观选址,等于在第一步就埋下投资风险。

远景能源的格林威治平台,曾让客户用了不到两小时、零成本,测出所处地的风速、海拔、风功率密度、参考风机机型等建风场的重要数据,圈定了山西两块容量分别为10万千瓦和15万千瓦的风电资源。

利用远景的智能风机和智慧风场管理平台,结合物联网、云计算技术,风场一切数据和运转情况全部实现远程监控。

目前,远景管理着包括美国最大的新能源上市公司Pattern能源、北美最大电力公司杜克能源以及中广核集团等在内的5000万千瓦的全球新能源资产。

但张雷还有更大的野心。

2014年下半年,张雷带领远景从风走到光,跨界成立了光伏业务部门,并在年底推出了针对光伏电站的第三方资产管理平台阿波罗光伏云平台。

这是张雷能源互联网的一部分。

远景能源光伏业务总经理孙捷告诉本刊记者,阿波罗光伏云平台已经接入了国内很多电站开发商,2016年接入量超过5吉瓦。

远景实时帮助接入的企业进行电站资产管理、绩效分析,收集实时运行的数据。

和当初做服务整个风电产业链条的格林威治一样,远景在光伏领域的服务设计也针对电站从设计到并网整个过程,解决从电站选址开始,完善每一个电站的数据。

“以前需要的一些关键的手续,合规性的文件,包括电站的一些建设的数据都是残缺的,远景试图把电站的前世今生非常完整的保存并管理。”孙捷说。

为消除金融机构与资产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透明化项目风险,还原优质资产的真实价值,远景推出了针对光伏电站资产风险评级的产品——阿波罗评级,将光伏电站面临的政策风险、限电风险、补贴风险、合规风险、项目技术风险等因素纳入到现金流分析过程中,对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和现金流进行风险修正,从而评估光伏电站的真实收益水平。

同时,在光伏电站的项目实施阶段提供关键设备监造及设备抽检的统一标准,针对设计院、监造、监理等服务方的打分评估,基于大数据的有效设备白名单以及关键过程节点风险控制等服务。

在远景能源上海总部云中心,大屏显示着智慧风场操作系统Wind OS和阿波罗光伏云平台管理的超过5000万千瓦的全球新能源电站资产,精确到秒实时管理。

管理者能随时监测到远景管理的任意一座风场和任意一台风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实时运行状态。

至此,张雷搭建完成一个用智能硬件设备加系统软件的管理平台。

此外,远景能源还在丹麦、美国、德国等国家设立了全球技术创新中心,业务涵盖至智能硬件、软件和管理平台。

张雷算了一笔账:全球每年产生1000亿美元的电量,远景的设备和云端化系统软件管理平台可以带来20%电量提升,这意味着多创造200亿美元的额外价值。

梳理远景的业务,不难看出远景的内在逻辑:

从制造端切入新能源领域,用物联网等技术一改行业沿袭数十年的生产方式;

在此基础上,开发智慧风场、阿波罗云平台等管理系统,从风电设备制造商转变为新能源技术服务提供商。

至此,行业的优等生脱颖而出。热衷自我颠覆的张雷应该松口气了。

可是,对于张雷构想的未来,这远远不够。

能源乌托邦

2014年,在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前一年,张雷意识到能源世界正在被历史性重构,企业已不可避免地需要用能源互联网迎接可再生能源时代的到来。

有一天,张雷思考互联网+能源,应该叫什么?会是什么样的?张雷觉得,应该叫“能源互联网”。

彼时,这个词语在业内还很陌生,这个行业和互联网结合的发展,也远没有今天理所当然的态势。

有意思的一个插曲是,半年以后,可再生能源时代还没出现,不过倒有嗅觉灵敏者急不可待炒起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股票。

“未来能源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可再生能源的系统协同成本。能源互联网是解决人类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唯一出路。”张雷的判断是,可再生能源占比达50%的时候,整个能源系统的电力负荷变化、需求变化、共赢变化,以及系统的分布性,使得未来趋势一定是从硬件转向软件投资。

“能源行业需要有一个平台指挥和谐奏各种设备。”张雷说的平台即是能源互联网平台。

“我希望我们有的时候要做好能源的技术公司,有的时候要做一个生物学家(来研究行业生态)。”

过去几年,张雷和远景相关团队一直在对德国市场进行地毯式研究。

“其实它(德国)的物种已经发生变化,恐龙该死的已经死了,但是新兴的哺乳动物也在冒出头来。这时候踏踏实实做好生物学家,看到整个物种演化的过程,思考为什么恐龙已经不行了?是吃的粮食不够,还是自己的能耗太大?这时去观察企业丛林,你会有很多的灵感。”

张雷像个乐队指挥一样,开始在全球给他的平台寻找乐手。

张雷频繁飞往欧美等发达国家,那里果实累累,已经是能源行业的秋天。

速度很快,张雷不露声色地在北美和欧洲市场陆续完成了几起夺人眼球的战略投资或控股,包括欧洲第二大可再生能源管理软件领军企业BazeField、全球领先的智能电网大数据技术公司企业AutoGrid、欧洲最大的储能公司Sonnen。

远景为这些企业搭了个能源互联网操作系统EnOS的戏台,离唱好智慧能源生态系统这场大戏又近了一步。

远景一直有打入C端的打算,收购ChargePoint便是该战略的利器。

后者在北美拥有超过28000台充电站,在公共充电桩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运营着全球最大、最为开放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并为苹果、谷歌、Facebook等硅谷技术领军企业提供服务。

充电站由企业或个人消费者独立管理,他们在将充电站接入大型充电网络的同时,可以灵活控制价格和接入管理。

2015年推出了其家庭户用充电桩产品——ChargePoint Home。

后者已经将自身的充电网络与Google的Nest等家庭能源终端连接。

此,每一个鲜活的数据及其背后的消费逻辑便可期待,这也意味着Charge Point 迈入户用能源领域,成为智能家居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远景硅谷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Daniel H. Ahn是智能电网、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技术专家,在硅谷有将近20年投资经验,曾任硅谷风投基金Voyage Capital的合伙人。

在Charge Point成立之初,他就领投了Charge Point的A轮。

他告诉记者,Charge Point将在未来几年里重新定义所在的行业,而远景提供的平台非常有利于ChargePoint的发展。

美国前能源部副部长、远景能源全球董事会成员Arun Majumdar也告诉记者,由于电池的成本正在下降,今后的10-15年电动车将会和汽油车的成本范围差不多,这将是交通领域特别大的变化。

大部分人也许将采用电动车,而大部分的市场在中国、美国和欧洲。

能源互联网链条上,没有管理软件如同乐队失去了灵魂。

5月,远景全资收购欧洲第二大新能源资产管理软件公司BazeField。

这是远景计划将来提供覆盖发电侧、用电侧、充电侧、储电侧的综合能源管理的重要一棋。

张雷说,BazeField在欧洲深耕八年,目前管理着瑞士、荷兰、芬兰、德国、挪威和法国等地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资产。

BazeField为欧洲最大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商Starkraft、全球资产管理公司Brookfield、北欧最大石油公司Statoil、英国最大的独立新能源开发商Fred Olsen Renewables等在内的欧美能源开发商、能源基金公司和大型电力公司提供新能源资产实时监控、损失电量分析、故障告警、发电量预测等服务,来减少停机时间,提高发电量和资产绩效。

对于张雷来说,这笔买卖非常划算,远景不仅拓展了现有的新能源资产管理软件产品线,还获得了覆盖欧洲的客户和合作伙伴网络。

随着电改推进,及分布式的繁荣,储能领域随着热了起来,好的储能技术和公司得到更多关注。

远景注意到一家公司:Sonnen。“我想让他们转变观念,从一家生产储能电池的公司,转变为一家能源服务公司。”张雷告诉《中国企业家》,德国电力零售的价格很高,利用储能设备,可以更经济地把电力存下来自己用。

“Sonnen是欧洲最大的储能系统供应商,面向C端用户。

如某天我出差了,那我的储能电池的电就可以给你用,你要付的是一个过路费、物流费。

这样,Sonnen便可以形成一个社群,就像Facebook一样。”

通过这些投资,远景管理着超过5000万千瓦的全球新能源资产,覆盖风电、光伏、充电网络、能效等领域。

在人类社交网络广为发展的今天,张雷要让物像人一样进入社交网站,交互沟通。

“互联网1.0是连接人,像微信、Facebook、谷歌一样,人的社交网络。但是我想,下一代互联网将是物联网,将连接设备,未来能源世界将是一个机器社交网络。机器正在变得越来越聪明,我们怎么来为机器提供社交平台,恰恰是能源互联网要解决的问题。”张雷认为,未来的能源互联网领军企业可以不拥有实体能源资产,但一定是未来能源体系的智慧管理者。

就像Uber没有拥有一辆车和一个司机,但管理着交通系统;Airbnb没有拥有一处房产,但管理着房屋租赁体系。

智慧能源系统的管理者,通过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手段,真正地实现下游需求动态响应和无缝对接可再生能源上游供给。

未来能源系统将是由数以亿计的风机、太阳能电池板、储能设备、用电终端、充电网络等组成的分布式系统。

而张雷想做的,是成为这些机器的总指挥。

革命

“我们正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转变和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

“我们没有任何可以模仿的目标,但是我们要去创造这个行业的体系和游戏规则。”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