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浦电厂为了上海。凡是中国人进入电厂工作的。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对杨树浦电厂项目进行规划设计。
它曾是远东第一大电厂,建国初期它的总装机容量为198.5兆瓦,占当时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0.5%,发电量约为上海地区总发电量的76.4%。它就是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杨树浦发电厂。
忆往昔峥嵘岁月
上海杨树浦发电厂始建于1911年,是中国电力工业的摇篮,1950年收归国有后为支援全国电力建设,先后培养和输送了4500余名电力人才。
同时,杨树浦电厂也是中国人民备受帝国主义奴役、掠夺血泪史的见证者。
1911年,英商为了加强殖民统治,在杨树浦沈家滩围地39亩,建造了江边蒸汽发电厂。经过逐年扩张,至1923年年底,装机容量达到12.1万千瓦,成为当时远东第一大发电厂,也是英商源源不断榨取中国人民血汗的庞大 “抽血机”。
当时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电力行业实行严格的技术垄断与封锁,电厂主控室严禁中国人进入。
到了1929年,在中国人民反抗斗争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工部局英商登报拍卖电厂,被美商买下。为了买下电厂,美商于1933年在上海发行了股票和股票认购证,不仅付清了买下上海电力公司的所有本息,还额外从中捞取了200多万两白银,实际控制当时全上海80%以上的供电量,使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商口袋。
这时的中国工人依然处于被压榨的状态,外国人在房间使用精美的瓷器与银质餐具用餐,中国工人只能把带来的剩饭装在铁桶里,用炉膛里加热过的耐火砖保温,坐在地上吃着剩菜剩饭。
此外,凡是中国人进入电厂工作的,中文姓名全被英文字母和数字代替。并且还要签“卖身契”,同意自己自愿入厂,在厂内的一切生老病死与厂方无关,这等于是给了资本家肆意压榨工人的权利。
进入工厂后,又通过写满英文和数字的工牌刻意把中国工人分为三六九等,故意分化中国工人内部的阶级。洋人工头在办公室看报纸,不遵守劳动纪律,却安装反光镜监视现场中国工人的工作情况。从薪资对比表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外职工同在电厂干活,薪资最高能相差几百倍,充分反映了不公平待遇。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电厂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长期的、英勇不屈的斗争。
徐承志同志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身份暴露,撤离上海,在乡下避难时潜心编着了《工程图学》,成为了中国普遍采用最早的工程教科书。随后,他动员电厂已经暴露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六人一起赶赴陕北苏区参加工农红军。
在抗战开始后,为了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斗争,电厂成立储蓄会和消费合作社,把日常经济斗争与抗日斗争结合起来,改善工人因物价飞涨而生活困难的情况。
1945年9月,美商上海电力公司从日本人手中收回上电后,力图恢复战前的殖民统治制度和种族歧视政策,其种族歧视政策突出表现在工资制度上。1946年1月23日,上海电力公司的2800名职工汇集在杨树浦发电厂,开始了大罢工。
此次罢工持续了九天八夜,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政治斗争,党组织充分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通过提出合理经济要求来开展斗争。在斗争中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经历了一场锻炼和考验,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王孝和同志作为主要领导人组织了这场大罢工。
1948年4月,由于王孝和同志在“申九惨案”发生后的积极表现引起反动当局注意,被抓到国民党反动派警备司令部稽查大队,受尽严刑拷打,对革命工作只字不提。9月30日,王孝和同志从看守所被押往刑场,沿途高喊:“特刑庭不讲理,乱杀人,冤枉!”。在刑场上,他慷慨激昂地向在场二十多名记者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栽赃陷害的经过,以及特刑庭秘密开庭、无理判罪的无耻行径,还用流利的英语回答了外国记者的提问。在执行枪决时,王孝和同志昂首挺立,视死如归,最终英勇就义,年仅24岁。
1949年11月5日,上海各界人士在逸园举行王孝和烈士追悼大会,上海市人民政府赠送了“为工人阶级利益牺牲永垂不朽”的挽联,他的事迹成为了鼓励青年一代的巨大精神力量。
据了解,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每年清明节时都会组织公司员工到龙华烈士陵园王孝和烈士墓前祭扫,传承王孝和精神。
1950年2月6日,国民党台湾当局出动了两架美制B-29重型轰炸机空袭了电厂,先后投弹15枚,其中9枚击中主设备,13台锅炉、6台发电机及输煤皮带、水泵房等遭到严重破坏,职工伤亡60余人。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与副市长潘汉年立即来厂视察,指挥重建。从轰炸到恢复对外供电只用了42小时,在当时的环境与条件下创造出了奇迹。此后,为了保护电厂,1950年底上海军管会接管了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实行军事管制。军事管制一直持续到1954年2月,电厂更名为上海电业管理局杨树浦发电厂为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一晃一百年过去了,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进博会期间,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一定要做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杨树浦发电厂在全国电力行业中创造了许多第一: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9号机组;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直流锅炉33号炉;中国第一台220KVA六氟化硫组合电器设备。
如今百年已过,这座百年老厂也迎来了新的大变局。
杨树浦电厂为了上海“天更蓝、水更清”,按照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要求,于2010年12月底关停。
2019年9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其中,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杨浦区政府签署杨树浦电厂产业升级城市更新项目合作协议,利用杨树浦电厂关停后的资源,采用新建、改建与老建筑保护相结合的方式,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运营。
据了解,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对杨树浦电厂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将传承百年历史文脉和革命传统,以能源与环境技术产业为特色,发挥电力工业革命传统和历史文化博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功能。把杨树浦电厂打造成为集工业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于一体的卓越全球城市的地标性新名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杨树浦电厂关停的那一刻代表着它的一个“人生”阶段已经结束。让我们期待“旧貌换新颜”后的杨树浦电厂开启它的下一个辉煌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