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全年发电,现在改为季节性运行。每年3月至11月雨水充沛期,电站发电运行;其余枯水期,停止发电。”今年12月以来,位于永春石鼓镇的
卿园电站进入“休眠”模式。
据消息,自实行季节性生态限制发电以来,这座老电站焕发新生机——既享受“生态电价”政策补偿经济损失,又涵养了水源确保河道农田灌溉。
卿园电站始建于1958年,是一座集发电和引水灌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电站。电站从上游拦坝引水,引水渠道长7.8公里,设置48个农田灌溉孔,为周边2000多亩农作物输送水源。“虽然是枯水期限制发电,但也没闲着,除了做好值守外,还要做好流量下泄管理工作。”电站安全员郑建峰介绍,去年年底,电站实行生态下泄流量改造,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下泄流量数据接入省环保部门的水电站下泄流量在线监控平台,一旦出现下泄流量不足的情况,平台能马上预警,进行调配。
限制卿园电站发电,是小水电退出机制的一种创新。永春县农村水电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当地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以保障生态需水、农田用水为重,因地制宜,分类整治,实施限制、调整、退出等三种处理方案。对于像卿园电站这样河流脱水段较长、生态影响较大的电站,严格控制其技改,发电运行转为季节性运行;对于有水库调节功能的电站,像五一水库一级、二级电站,采用调整方式,通过科学调度,蓄丰补枯,维持河流生态流量;对影响河道生态、存在安全隐患、效益低下的电站,采用补偿的方式,报废退出。截至目前,永春共有44座电站退出历史舞台,有效地恢复农田灌溉用水,并由此增加了45公里河道的生态流量。
总结推广永春小水电退出的成功经验,泉州出台《小水电退出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到2020年退出小水电站83座、装机容量16319千瓦。截至上月底,全市已退出小水电站82座、装机容量16640千瓦,预计可提前一年完成任务目标。
据泉州市水利局水电移民科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泉州市按照“一站一策”整改方案加快落实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改造工作,并将整改工作纳入县(市)河长制完成情况绩效考核内容。截至11月底,全市已完成生态泄流设施改造的水电站618座,完成率97.8%;安装在线监控装置的有552座,完成率87.3%,提前完成省水利厅下达的目标任务。
人大代表建议回顾
今年市两会,泉州市人大代表姚春华领衔提出《关于加快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改造的建议》,建议全面落实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改造,推动实现绿色发展。
姚春华等代表建议,要按照分级管理和“一站一策”的要求,通过生态改造、限制运行、有序退出等分类处置方案,制定水电站下泄流量改造措施;健全完善水电站下泄流量在线监控,督促已完成生态下泄流量改造的水电站尽快接入省级水电站下泄流量监控平台。同时,建立老旧水电站有序退出机制,对不符合生态下泄流量要求小水电进行退出,利用河长制平台,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小水电退出工作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