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在,我们用电就不愁了。”这是客户对刘兴全常说的一句话。
刘兴全是
贵州电网公司遵义播州供电局马家湾供电所的一名片区客户经理。推行“
低压业务网格化”后,刘兴全担任片区客户经理网格组组长,担子更重了,但优质服务从未打折。
今年以来,贵州电网公司全面推广
低压业务网格化管理模式,就是要让片区客户经理成为解决客户用电问题和满足客户用电需求“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角色。关键角色的定位,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居住分散、点多面广的农村群众,有利于台区低压停电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有利于提升客户对供电所依赖度和信任感。
体验:让优质服务看得见
刘兴全所在的马家湾供电所用户多,诉求多。
“诉求的多样化,给服务的个性化、精细化带来了新的挑战。”马家湾供电所所长申学滨说,这要求我们不能再用“大水漫灌”的服务方式了。
将服务关口前移,对不同的用户实行“差异化”服务模式,这是马家湾供电所的选择。
针对户数较多且集中的小区,利用业主微信群、QQ群建立服务渠道;没有物管的小区和农村用户,就依托“村电共建”服务点和社区收集客户需求;对于停电敏感的用户,及时传达停电信息,认真跟踪复电信息……
这些都要求片区客户经理必须更加细致地收集和整理用户信息。刘兴全的工作笔记本上早已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客户信息,也正是这样的付出,使得他管理的区域从未出现过用户投诉。
今年2月份,马家湾供电所建立了4个专业网格组,分别是大客户经理组、片区客户经理网格组、低压运维网格组、营业厅网格组,由党员和骨干担任网格组组长。
让客户有需求先找客户经理,能找得到就是关键。为此,网格组成立后,马家湾供电所张贴了1672张服务公示牌,实现客户经理信息公示覆盖率达100%;发放7.21万张服务连心卡,实现客户经理信息知晓率达96.78%,超过遵义供电局下达的95%的指标。
保障:不让“最后一公里”成为空中楼阁
随着客户需求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变化,客户经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服务内容也在不断拓宽。这就要求客户经理不仅要做好普遍服务,更要做好延伸服务。遵义播州供电局副局长赵家万认为,客户经理要做好“增值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为打通客户服务“最后一公里”,贵州电网公司于今年上半年在遵义供电局开始试点,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确保供电区域内的每一位客户均配置客户经理,提供沟通、咨询、查询、协调、报修等全方位客户服务。
信息不对称,是制约打通“最后一公里”普遍存在的现象。此前,贵州电网公司就曾提出,各单位要同步建立各专业为客户经理服务的机制,不让客户服务“最后一公里”成为空中楼阁。
在此次试点中,贵州电网公司从跨部门协调机制和技术支持手段两个方面,破解制约“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在跨部门协调方面,各试点单位健全完善客户经理跨部门协调机制,落实协同处理客户问题的业务流程,及时传递、满足客户需求。在技术支持手段方面,要为客户经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手段,为客户经理开通业务查询、办理、故障报修、诉求受理、信息推送等相关功能权限,推广运用营销移动作业终端。
信息对称是双向的。贵州电网公司要求,客户经理受理客户问题应通过营销系统记录、处理,并按工作职责和办理时限及时答复、传递。
协同:沟通永远是第一位的
推行低压业务网格化后,配电业务从供电所分离出去,成立配电所。如何实现配电所和供电所的高效协同,成为新模式是否能推动产生新动能的关键。
“我们建立了配电所与供电所之间应急联动机制,明确了应急触发条件、工作流程及安全要求,提升了配网应急处置能力。”赵家万说,实现应急联动的前提,就是必须要明确各自的定位。“我们将配电所定位为供电所的后勤保障中心和技术支持中心,供电所是服务于客户的,而配电所是服务于供电所的,核心就是践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
明确定位和责任主体是做好协同的前提和保障。在安顺平坝供电局分管营销副局长覃泽生看来,主动沟通永远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交叉的工作,我会主动和分管生产的副局长及时沟通,然后再传递布置到基层,明确任务和责任人。”
主动沟通也成为安顺平坝供电局改进工作作风,避免各部门、班组之间扯皮推诿,打通供电所和配电所之间壁垒的主要抓手,这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