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历经两年多的改造,白城市市区缆线正式合闸运行,这标志着
电力线缆通信光缆入廊入地建设工程的全面完工。市区12条主街主路电力线缆、通信光缆全部入廊。工程累计完成入地电缆219公里;箱变及环网柜设备安装282个;联通、电信、移动、吉视传媒入廊光缆257公里。地下管廊工程不仅让城市告别了“蜘蛛网”和“马路拉链”,也为城市发展打下了基础。
科学布局管廊规划
马路反复被挖开、回填,形成一道道“马路拉链”;各种线缆越来越多,密布在空中如同一张张“蜘蛛网”,既难看又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为破解这一城市建设难题,白城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大力推进地下综合
管廊建设方式、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和老城综合提升改造项目,白城市制定了《白城市区综合管廊工程建设规划》《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
《白城市区综合管廊工程建设规划》有机结合了电力、供给排水、通信等专业规划,形成了城市综合规划体系,实现了各类管线的“多规合一”。坚持各种管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入廊、统一运营维护管理的理念,大大提高了管线的运营安全和维修管理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有效解决了原来城市地下管线都是由各管线单位自己进行专业规划设计和建设,与市政道路及管线之间互相难以衔接、相互干扰、缺乏统筹和长远规划等问题。
白城市管廊建设不但重视整体布局,更注重细节设计。整体布局上,覆盖城市中心区域,细节建设上,既科学适用,又畅通安全。廊体建设采用高1.8米、宽1.4米的标准修筑,对廊体内部各种缆线进行科学排布。无论在空间上,还是缆线布局上,都很好地保证了维修互不影响,信号互不干扰。廊体内设有视频、有害气体、水位、温湿度等24小时实时监控设施,实行数据化管理。在廊体封闭上,廊体上方采用厚20cm、C35a抗渗混凝土浇筑,确保其防水、抗压;井盖采用双隔层防爆处理,各种易燃、易爆品无法直接进入廊体,还安装了专门钥匙开启和防撬动报警装置,完全可以避免井盖被轻易撬开,对廊体实施恶意破坏,整体上做到了运行和防护双保险。
全力推进管廊施工
和大多数城市建设工程一样,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拆排迁。2017年年初,李明伟市长组织召开了老城区综合提升改造地下管廊排迁和历史遗留问题房屋征收工作会议,组织成立了老城区综合提升改造地下管廊排迁工作领导小组,属地政府(管委会)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拆迁的具体工作。
管廊建设过程中,市委书记庞庆波亲自过问督促工程进展情况,并到现场实际调研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难题。市管廊办每天调度、汇总拆排迁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工作进度,跟随各排迁单位进入现场确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为解决市区地下管廊集中建设的资金需求,市政府创新融资渠道,形了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筹措建设资金。通过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具有相应建设能力、管理经验、融资实力以及信用状况良好的社会资本,作为政府方的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本项目。吉林省中庆建设集团与吉林省华一公路集团作为联合体,与白城市政府委托白城市中城建设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于2017年3月份组建了SPV项目管理公司,负责城市地下管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收费管理等工作,保证了所需建设资金的流通运转。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管道错综复杂,与供热管道、燃气管道、军用光缆、公交站亭等位置相冲突,造成施工难。市管廊办组织沈阳市政设计院、电力设计院、专家组及包保人员到现场实际勘察,对于相冲突的位置进行协调,协调不了的,从设计上进行调整,使管道冲突难题得到了有效化解。
针对整改小区排管不通问题,组织专人对施工现场的每个基础点位逐一排查,对发现不达标准的点位责令立即整改。为确保质量,对工程用电缆、箱变及环网柜等材料、设施、设备,协调电力运行部门、电力设计部门、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等共同把关,杜绝不合格的材料及设施设备进入施工现场。
确保割接平稳过渡
今年8月,电力线缆通信光缆割接、拔杆工作全面展开,为确保线缆割接工作安全、平稳过渡,白城市结合五个施工企业提供停电过渡方案会同电力运行部门、电力设计部门、管廊办、监理单位现场踏查制定现场组织过渡方案,按照入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各标段为主、其他单位及人员配合的原则,明确各自分工,保证在过渡停电时间内完成割接任务,避免影响市民生产生活需要。
通过协调城管、交警等职能部门予以配合,对停电区域街路段进行安全警戒,做好施工道路周边的交通秩序管理工作,避免出现交通堵塞,确保行人安全,排除一切现场安全隐患。在入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挥调度下,由管廊办、电力运行部门、电力设计部门、监理单位、施工企业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12条主街路线缆割接工作,且线缆运行平稳。
至此,白城主要街路上空通信光缆、电力电缆将全部入廊入地,彻底解决了白城空中杂乱无序线缆交织问题,告别了视觉污染,还市民一个干净整齐的生活空间环境。地下管廊工程运行后将采用智能化照明系统,有害气体监测系统,井盖防盗系统,排水系统,标识系统监控模式,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与运行操作,达到预警、安全防范作用,保证管廊日常运营维护及应急指挥通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