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的核心是帮助企业赢得未来竞争力
在工业4.0概念里面,数字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菲尼克斯公司(PHOENIX CONTACT)首先是一家生产制造企业,我们在企业内部运用领先的自动化智能制造技术。其次,我们又是一个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很多涉及工业4.0的企业提供产品。我们认为:工业4.0实际上不仅是一个技术集成或智能化概念,更重要的核心是如何帮助企业在未来的市场上有竞争力。
我们的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比如用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都可以和世界很好连接,而数字化的概念核心就是连接,并且是以非常快的速度实现信息流连接。数字化技术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比如智慧城市、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工厂等。
通过互联网连接可以形成一个智能世界,智能工厂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个智能世界会产生多方面影响,比如智能家庭会和智能电网“对话”并提出需求,智能电网可以和智能工厂“对话”了解电力供应的实时状态等。网与网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连接通常需要很好的标准,但是以前不同部门之间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因此连接标准化工作是很重要的。
归根结底,数字化是我们所有商业流程、互联网、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的核心基础,我们现在用一个时髦词叫做“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为了发展数字化概念而提出的一个营销词。今后不仅工业流程会数字化,产品本身都会数字化。它对于工业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价值链的数字化技术集成,主要体现在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第二个方面是产品本身和提供的服务数字化,主要体现在智能产品和智能系统;第三个方面是大数据技术,它持续的发展在未来会出现更多的新商业模式。关于数字化技术集成:一个是在横向上,即整个价值链的各个连接集成;一个是在纵向上,产品的生产流程集成化,上下游进行整合。此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集成之后会产生一个双胞胎,即实体产品伴随一个虚拟数字产品,从产品出生到后面的报废再循环,存在于整个流程。
数字化进程必将到来,也必然会带来很多颠覆性的改变。
尽管有一些改变目前还看不到,但有些改变目前已经出现。比如价值链,现在如果和客户谈,就要拿出一个虚拟数字化模型或产品模型,否则客户很难购买你的产品。因为哪怕是一个简单数字化模型或者一个部件,客户都可以拿到自己的供应链里进行模拟测试,也可以向他的客户去展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虚拟数字化模型或产品模型,可能以后在价值链上就没有办法工作。
另外比如大数据应用,它带来了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现在越来越多机器制造企业倾向不仅提供产品,还提供服务,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谁能够分析更多数据,才能够提供更多服务。因此特别是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现在很多制造商要挖空心思想怎么样提供更好更多的东西给客户,除了产品本身外,主要就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服务。
菲尼克斯集团公司的数字化进程
菲尼克斯不仅思维、产品、服务、技术一直保持跟进工业4.0发展,而且还通过数据分析延展更多的新商业模式、新服务模式,为未来做好准备。公司已在数字化进程方面花了很多功夫。在价值链上包括产品、服务、组织结构、公司运营,以及所有的生产和服务流程都做了非常巨大的数字化改造。另外,我们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实现过程数字化,包括从前期研发到模拟到实际生产到后期服务到最后再循环,并且相互整合,即在实体产品制造过程同时也有一个虚拟数字化产品。因此随着数字化进程发展,我们已经能够从之前所谓的柔性化生产线,进展到适应生产需求而自动化进行改装的生产线。
欧盟资助了菲尼克斯一个1亿欧元的工业4.0项目,我们与许多合作研究机构称之为“根据生产需求自动改装的生产机器”。这个机器由多个模型和功能模块构造而成的,几个功能模块之间有良好的标准化操作功能,相当于即插即用,把它们组装在一起就可以识别和连接,自动完成所交付的任务。基于这个生产机器的生产流程,实现节省30%生产成本的目标。在整个生产流程当中,从前期CAD设计到后续数据源采集,到产品设计组装,及到后期的ERP,都是数字化的。这个产品已经在汉诺威工业展上亮相了。
菲尼克斯是工业4.0平台的创始企业之一,也是指导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为了达到工业4.0,平台组织了五个工作小组,菲尼克斯是其中四个工作小组的成员之一,特别是在标准化制定小组,菲尼克斯集团公司表现的非常活跃!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菲尼克斯的工业4.0发展思路和数字化战略,主要目标就是为未来做好准备,希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当中也能成为赢家,如果大家也想在未来成为工业4.0战场上的赢家的话,可能要做好准备,因为数字化的进程是必然的!
作者简介:
Roland Bent, 菲尼克斯集团公司执行副总裁,德国国家电动汽车平台工业4.0标准化小组副主席,德国电子电气、信息技术委员会的指导委员会主席。
本文来自Roland Bent 在“中德工业4.0企业家交流会”演讲的主要观点。由陈志辉(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综合管理部技术交流合作主管)和王依凡(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德工业4.0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研究员)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