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字进入计算机的问题还未解决的时候,电力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就已经开始了,而且在技术上还曾经一度领先,然而,由于体制等多种因素,先进的技术被束之高阁,使得一度领先的优势被锁定在过去的时空中。
20世纪国内电力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电力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从发电厂自动监测/监制和变电站自动监测/监控等生产过程自动化起步; 80~90年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系统等应用开始深入广泛地开展,某些应用还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综合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实现了管理信息化,建立了各级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信息化建设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热潮,新的竞争机制即将被引入,原有的垄断性经营格局将被激烈的竞争所代替,电力企业正面临着一次巨大的转变; 而作为其多年赖以生存的现代化手段,电力行业在计算机系统基础架构及上层应用的建设方面准备好了吗?
专家视点
自1961年加拉格尔(J.D.Gallagher)提出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概念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MIS已成为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新兴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产物。然而,在国内的电力行业,MIS系统作为电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才刚刚开始——
号准行业脉搏
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电力工业正在由以安全运行为中心转变为以面向用户、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中的管理机制将由分散型向集约化转变。这对电力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MIS真正在现代电力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契机。
自大规模开展电力MIS建设十几年来,系统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一直存在,而且维护升级困难;有的系统开发完成了,用户并没有使用;有的系统使用了一段时间后,还要推倒重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无不与电力MIS建设的特点有关。
1. 电力MIS不同于一般工程
电力工业的产品单一,而其生产过程却极为复杂。比如: 电厂要有燃料、锅炉、汽机、发电、热工、通信等许多分厂,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极为复杂,使得MIS建设在以下几个方面远远有别于一般工程。
● 不能根据预定的设计进行开发。一般工程中,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可以是两个不同的单位,只要有了施工的图纸,施工单位就可以按照预定的技术要求完成施工任务。这样的工作模式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发展起来的,是高度成熟的。目前电力MIS建设还远不能达到这种根据预定的设计进行开发的程度。许多系统的规划设计仅能作为立项的材料使用,实际的开发过程则要重新再搞一套;有的小系统,开发者以为已经将情况了解得很透彻了,但是闭门开发的结果总是和实际的需求套不上。
● 离不开用户的参与。在一般工程中,往往是施工单位完成施工以后,用户才能使用。在电力MIS建设中,系统的开发和试运行都不能离开用户的参与,系统的开发是由工程技术人员和用户共同完成的,这是和一般工程截然不同的。
● 系统结构的隐蔽。像建筑工程中,其力学结构的合理对于工程的质量是头等重要的,但是,信息系统的结构怎样才是合理的呢?满足什么指标才能保证系统的质量?这些都是难以量化的,这就使得MIS建设的质量难以控制。在信息系统建设中,不少界面好、功能全的系统,由于内在的结构不合理,导致系统运行维护困难或者推倒重来的事件时有发生。
● 需求的变化。一般的工程中,施工完成以后得出的是定型的东西,一般是不允许改来改去的。在MIS建设中,最能反映计算机效能的功能要求往往是在投入试运行以后逐步提出来的。同时,由于机构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变化,使MIS的功能要求也经常变动。这使得MIS建设需要经过长期的完善,因此,MIS能否方便地改动和升级,就成为其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电力MIS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远不如一般工程建设成熟、规范,不能用一般工程的方法对待电力MIS建设。
2. 电力MIS不同于其他行业MIS
像酒店、银行、图书馆等单位,由于其管理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比较规范、合理,可以根据原有的数据处理流程进行系统开发,比较容易成功,而且便于推广。但电力行业除了财务等极少数的部门具有比较规范的管理和数据处理流程以外,其他如生技管理、用电营业管理、计划管理、物资管理、燃料管理等大多数部门的管理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都是多年以来自然形成的,既没有通行的规章制度,也不尽规范、合理。因此,这类系统的开发,要对数据处理流程进行整理,这给系统开发和形成通用的信息软件产品带来了困难。
3. 国内电力MIS不同于国外同行MIS
国外发达国家是在实现了工业化以后再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都比较规范;而中国则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同时进行,一次要迈两个台阶; 同时,国内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管理方式变化较大,这就要求MIS能更为方便地改动和升级。
上述电力MIS建设的特点,规定了电力MIS建设特有的途径和方法。不了解这些特点,或者不能深切了解这些特点,往往会用一般工程的经验想MIS建设的当然,急于求成,确定不切合实际的开发目标和开发方法,导致系统建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电力MIS开发者和用户必须对此具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确诊顽症病因
就电力行业而言,同类企业的生产流程有着很大的趋同性,因此,有形成MIS产品的可能。主管部门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开发通用的电力MIS软件,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但是,时至今日这个问题尚未解决。那么,造成这个顽症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客观上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 数据处理流程复杂
管理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复杂,这是电力MIS建设的第一个特点。这个特点规定了建立数据平台和形成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新工作机制的困难,或者说经过一次性的系统开发很难形成真正的数据平台; 一般仅仅是用计算机系统简单地模拟原有人工的、单机的数据处理流程而已,并没有真正发挥出计算机系统的效益。而电力企业进行MIS建设可以继承的东西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从头做起,因此,这也就注定了每次开发的“低水平”。
2. 管理流程不规范
这是电力MIS建设的第二个特点。比如像银行、超市、饭店、图书馆等等不仅由于其管理内容相同,而且更由于其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也严格相同,因此,可以有通用的软件出现。而在电力企业,泛泛地看其管理内容大致相同,而仔细分析其岗位设置、甚至部门设置都不尽相同,而具体的数据处理细节更是千差万别。这个特点也就决定了在现有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一种“产品”适应不同企业的需求。因此,也就必然出现了“重复”开发的问题。
3. 应用目标不明确
在电力MIS建设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开发者开发了大量的程序,用户却不愿意使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试做如下的分析: 有些部门的用户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使用计算机可以为用户带来直接的便利,这些部门基本上是专职的数据处理部门,比如电费计算、燃料管理中的加权平均计算、财务管理等。这些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积极性一般较高;还有很多部门的用户自己并不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这些部门大多不是专职的数据处理部门,比如设备缺陷管理、可靠性管理、绝缘监督管理等,使用计算机并不能为用户带来直接的便利。在电力系统进入了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高电压、高自动化的今天,应用目标变得比较隐蔽。因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仅仅着眼于原有的工作方式和第一线的用户是不够的。
十几年来,电力行业积累了丰富的MIS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这些经验教训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没有能够为后来的开发者提供应有的借鉴。而现在的开发过程与原来的开发过程并无两样,这就是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方法去解决“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结果是重复走弯路。
上述电力MIS建设主客观方面的因素造成了电力MIS建设“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成为了一个顽症。
寻觅根治良方
电力行业有数千家的电厂、供电局、分公司、集团公司,每个企业的MIS都从头开始,手工作坊式的重复开发,无疑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这不仅造成了系统建设的效率低下,而且也使得系统建设的水平不高、维护和升级困难。因此,只有通过形成电力MIS产品的方式提高系统建设的效率和水平,促使系统建设本身科学化、规范化,这也是电力MIS建设的根本出路。
形成电力MIS产品涉及了诸多的因素,应该在以下三个层面展开更加细致的工作:
1. 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MIS建设本来就是包含有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仅仅着眼于计算机技术,终归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电力企业的管理流程是多年以来自然形成的,从现代管理理念和计算机系统建设的角度来看未必合理。
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不能仅仅以调查得来的数据流程为准进行开发,也不能以是否适合计算机处理为准进行开发。首先,要用现代管理理念对于企业的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化,这是电力MIS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电力企业中,同类同级企业的不同单位,其管理流程也不尽相同。企业管理流程的规范化,是出现通用的电力MIS产品的前提,电力行业应该分类、分级制订企业的管理流程规范。标准和规范是系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这些规范也是实现联网的保证。
2. 系统研究的理论化
应该指出的两点是: 首先,国内的系统建设中有的用户甚至有的开发者仅仅知道MIS就是用计算机编写程序,并不知道MIS是一个专门的学科,这是MIS建设的一个误区。其次,外国的经验和方法是在其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彼时、彼地的经验和方法不一定适合此时此地的中国,甚至也不适合外国的今天。必须根据国内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吸收各种开发方法的精华,综合应用于电力MIS建设,这也是当务之急。
大家知道好的软件都是经过逐步升级得来的,高水平的MIS也必然要经过一个多次升级的过程,再好的开发方法也不能使一次开发结果尽善尽美。因此,研究系统的开发方法不能仅仅关注开发过程,还应该对形成产品、维护升级、文档编写、培训服务等多种因素进行研究。为此,应该考虑组建专门的电力MIS研究咨询机构。
3. 开发队伍的专业化
MIS建设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如果MIS开发队伍的管理水平还不如企业的管理水平高,这样的MIS建设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实际上,MIS开发队伍建设要比企业的管理更为困难。形成通用的电力MIS产品,首先要形成强有力的电力MIS开发队伍。到目前为止,电力行业还没有形成具有全行业影响力的开发队伍,这与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很不相称。
电力MIS开发队伍需要对电力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具有深切的了解,要有与电力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组织措施,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一批德才兼备的技术骨干,要有足够的市场运作能力,保障开发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电力信息化建设队伍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长期过程,仅仅靠股票上市、投入大批的资金和招收大量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是远远不够的。
MIS建设之所以作为系统性的问题,就是因为上述各个层面的内容是互相联系的,必须采用系统的方法综合起来加以研究、解决。这不同于实验室中将问题割裂开来进行研究的分析方法。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重功能、轻数据”的问题,都是由于过于注重表面和局部的问题,并没有真正用系统的观点去对待MIS建设。
为此,我们应该总结十几年来电力MIS建设的经验,深刻认识电力MIS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研究适合电力实际情况的MIS建设途径和方法,从全行业着眼,做好企业管理规范化、理论研究和咨询、开发队伍建设等基础工作,使MIS建设的立项、开发、维护、升级各个环节都能有章可依,逐步使MIS建设本身规范化、科学化,尽可能做到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