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农电之窗 » 农电新闻 » 正文

新疆电力情系边关送光明 电亮祖国最西边陲

日期:2013-11-06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电力网

2013
11/06
10:0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电力 电网

  11月3日,记者从中国最西部的县城乌恰县出发,沿着帕米尔高原上弯弯曲曲的山路继续向西,在凛冽的寒风陪伴下,穿越海拔3000多米的克孜勒套与柯尔克昆盖伊套之间的峡谷,来到新疆乌恰县吉根乡斯姆哈纳村,走进了驻扎在这里的中国西陲第一哨。从地理位置上看,这无疑就是中国西极。每天,太阳从这里离开中国。中国西陲第一哨和伊尔克什坦口岸就在这个村。口岸的对面,便是邻国吉尔吉斯斯坦。

  斯姆哈纳村距离乌恰县城其实并不远,也就150公里路。但雄伟的天山自东向西风尘仆仆地一路走来,赶到这里与昆仑山牵手交汇,重重的大山挡住了斯姆哈纳村通往外界的脚步,从斯姆哈纳村沿着崎岖的山路乘坐汽车往返县城一趟竟然需要9个多小时。所以,这里的村民基本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在今年6月新疆主电网进入斯姆哈纳村以前,这里一直由邻国吉尔吉斯斯坦供电,是新疆唯一使用外国电力的地方。如今,国家电网的电力送到这块海拔约3000米的土地,我国最西端的斯姆哈纳村升起了永不落的“太阳”。

  当晚,站在中国西陲第一哨的瞭望塔上,随着斯姆哈纳村送走我国当天最后一缕阳光。营房里一盏盏明灯接连亮起,似繁星般点亮夜空。

  情系边关送光明

  在新疆乌恰县吉根乡斯姆哈纳村的历史上,2013年6月3日是一个与光明相关的日子。就在这天,村里49户288名柯尔克孜族牧民、驻扎在此的西陲第一哨和新疆向西开放“桥头堡”伊尔克什坦国家一类陆路口岸用上由国家电网输送的电力,告别了依靠邻国吉尔吉斯斯坦供电的历史。

  我国最西端的斯姆哈纳村远离负荷中心,过去大电网无法延伸至此。2003年,上述地区用上从吉尔吉斯斯坦送来的电。“但供电不稳,时断时续。节假日、天气差、对方用电高峰时都停电,有时一停就是两三个星期,我们还没法打电话让人家修,一年也就用半年电,致富想都不敢想。”村民帕热古丽。齐克说。

  此外,吉尔吉斯斯坦的供电频率为60赫兹、电压为12千伏,跟我国标准不一致,必须用稳压器转换。在西陲第一哨驻扎了15年的军医刘福忠说:“有时突然停电、来电,这两年稳压器烧坏了几十台,设备或损坏或经常用不了,影响正常军事工作。”

  作为西陲第一哨的一名老兵,刘福忠对过去无电的经历记忆犹新。在他的讲述中,曾经的历史再一次清晰地浮现在记者面前:1962年,西陲第一哨组建以来,官兵们就一直与蜡烛、油灯伴为伍,后来虽然有了柴油发电机,但单一的供电模式,仅可满足每天不足两小时的照明。做饭、吃水、取暖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边防官兵的日常生活,不但驻守官兵的食品无法保鲜,副食品单一,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长期无法补充,由此引发的脱发、指甲变形屡见不鲜。就连巡逻也只能用最为原始的手段,高科技只局限在纸上谈兵。

  因为没有电,入伍8年的电工高成曾经是西陲第一哨工作最轻松的人。他回忆道:“冬季大雪封山,油料供给不足时,连队的一些日常工作只能借助于晚上这暂短的供电时间来进行,通讯、文化生活对于广大官兵来说只是望天兴叹了,没有电力供给无疑给广大官兵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那2003年,接入吉国电网以后,这十年是不是连队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记者追问道。

  高成摇摇头说:“吉尔吉斯斯坦电力供应主要以本国为主,我们这边有时一停就是两三个星期,一年也就能用半年电。而且他们的电压特别不稳定,高的时候能达到450伏,频率在51赫兹以上。就这几年,烧坏的稳压器都堆满了一库房。不像现在,打个电话你们就能上门服务。”

  战士厉森高兴的说:“以后冬天再冷、夏天再热我们都不怕了。天天都可以看到新闻联播,部队配发的电脑也可以正常使用了,我们同外界交流可是方便了。”

  大网电接入,给边防官兵打了气、鼓了劲。西陲第一哨指导员陈家旗说:“通了电,官兵们能及时听到党的声音。我们跟北京相距5500千米,但感觉心贴心。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有大电网的支持,我们能运用先进设备进行现代化值勤,更好地守护边防。”

  电力铁军战边关

  2012年12月18日,新疆主电网延伸到了乌恰县吉根乡,具备了继续向斯姆哈纳村挺进的条件。度过约6个月的漫长霜冻期后,投资364万元、总长18.2千米的10千伏线路开始从吉根乡挺进我国最西端。40名建设者连续奋战在海拔2000多米的作业点,仅用18天便完成通电任务,将希望之光洒向这里。

  2013年5月18日傍晚,当西陲第一哨指导员陈家旗带领战士一身疲惫地从边境线上巡逻归来,突然发现部队营房门前多了一堆整整齐齐码放着的崭新电杆。在电杆旁,他第一次见到了乌恰县供电公司经理杨堃。看到杨堃戴着一顶印有“国家电网”标识的安全帽,正在指挥工人装卸电杆。陈家旗突然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斯姆哈纳村要通电了。

  陈家旗的预感是准确的。“要通电了。”“要通电了。我们可以用上自己国家的电力啦。”旁边的战士们纷纷兴奋地跳跃起来。感受到陈家旗和战士们急切的盼电心情,杨堃的眼角有点潮湿:“我以国家电网员工的名义保证,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完成线路架设任务,让你们用上国家电网安全可靠的电力。”

  于是,在5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场光明攻坚战在中国最西端的斯姆哈纳村正式打响了。村里没有饭馆,电网建设者们便自带干馕充饥;村里没有旅店,电网建设者们便搭建帐篷休息。“不通电,不回家。”这是国家电网员工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

  5月的帕米尔高原,冰雪尚未完全消融,高原的寒风仍旧肆虐,崎岖的山路寸步难行,施工难度就更加举步维艰。在荒无人烟的戈壁,电力施工人员在荒原上安营扎寨,顶风冒雪,棉大衣、皮帽、皮手套和大头鞋成为他们御寒的工具。施工人员吐孙?买买提说:“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晚上太冷,大家在帐篷里只能拥挤在一起睡觉。”

  据乌恰县供电公司经理杨堃回忆:“由于许多地方不通公路,山高沟深,吊车等大型工器具无法使用,10米长的电杆、18.4千米的高压线、金具等物资只能采取手捧肩扛运送。每天天刚亮,施工人员就高喊着号子往山上扛电杆。当电杆运送到安装地点时,施工人员的膝盖、肩膀都磨起了血泡,小腿也经常被野草划出一道道血痕。”

  施工队长王地军说:“最让人心酸的回忆还不限于此,由于施工地点地处天山和昆仑山交汇处,地下岩层坚硬如铁,常规工具根本无法挖坑。最后,施工人员硬是用榔头、凿子一点一点砸出来的,两个人一天才能挖一个坑。”

  6月3日,经过18天的紧张施工,国家电网人创造了电网建设的一个新奇迹。一条总长18.2千米的10千伏线路翻山越岭,从吉根乡架设到了我国最西端的斯姆哈纳村。

  通电当天,村里鞭炮齐鸣,牧民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庆祝期盼已久的光明的到来。西部第一小学校长吐尔洪紧紧握着项目负责人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今后村里的孩子也可以点着电灯写作业了。”

  乌恰县县委宣传部宣传干事张起领说:“有了大网电,全长270千米的喀伊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口岸通关有了保障。斯姆哈纳村有个大草原,县里打算把这个村打造成旅游村,带领村民致富。”

  通电,给中国西极的斯姆哈纳村带来了新希望。“今天终于有中央一台了。这是无线的,以前看不了。”“自己国家的电稳定。”“北京、乌鲁木齐、广州是什么样子的,从电视里看到了,我们非常高兴。”“致富有盼头了。”“我们在这里戍边干劲更足了。”在村委会主任铁米尔?图尔迪拜克家里,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起正在亲历的新变化。

  当晚,陈家旗专门邀请杨堃一行来到中国最西端的77号界碑前。界碑的左侧是连绵起伏的大山,山体上画有一幅中国地图。地图中间写着6个鲜红的大字:祖国在我心中。右侧,是两条平行的输电线路。一条是以前由吉尔吉斯斯坦供电的老线路,一条是刚刚架设完成的吉根35千伏变电站至斯姆哈纳村10千伏输电线路。陈家旗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条线路恰好算是一个历史分水岭。吉尔吉斯斯坦的老输电线路代表着西陲第一哨的昨天和历史;国家电网新架设的输电线路则代表着西陲第一哨的明天和未来。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