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讯:贾璐是近年来活跃在全国戏剧界的一线编剧,他的京剧《曹操父子》和由苏童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大红灯笼》两部作品先后荣获戏剧界最高奖曹禺戏剧文学奖,这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地位。认识贾璐老师很久了,每次见面我们都是谈文学、谈创作,这一次,我跟他讲我想听他谈一谈电力,他爽快地答应了,笑着说:“电对我太重要了,一天没有它都不行。”
贾璐讲起他第一次用电的情景,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下放到农村劳动。他说自己虽然当了“拱地的虫儿”却喜欢“啃”有字的纸儿,白天他要和大家一起下地干活,只有晚上有空看书。那时候还没通电,母亲在纺棉花的纺车旁点个煤油灯,贾璐就坐在母亲身旁就着煤油灯的光看书,经常一看就是一个通宵,第二天清晨照镜子,发现鼻孔都是黑的。母亲经常数落他:眼睛再近视了,看你咋找媳妇?他说,母亲数落归数落,但见儿子这么爱读书还是挺高兴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陆续用上了电。有一天,贾璐的母亲高兴地告诉他,他们村栽上了电杆,以后就可以在电灯下读书了。通电那晚,贾璐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灯泡,在灯光亮起来的那一刻,贾璐的心也被点亮了,那燃烧在内心深处的梦想也被点亮了。那时候供电紧张,一星期能有一两个晚上有电就特别满足,虽然每次来电都是在后半夜。贾璐说他至今都记得,他参加高考那年的历史考题中有两个名词解释,一个是“官渡之战”,一个是“孟良崮战役”,他之前从未见到过正式的历史课本,却读过小说《三国演义》和《红日》,就凭这些,他把两个名词解释得很准确。他说,正是有了在灯光下刻苦读书的积累,才让他在恢复高考后顺利考上了大学,从而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2000年年初,贾璐开始用电脑写作。他说:“我对电特别依赖,因为工作的原因,一天24个小时,我至少有10个小时是坐在电脑前工作的,离开电脑我根本无法写作。我最怕的就是创作灵感迸发的时候突然停电,那个时候的我简直就是百爪挠心,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贾璐还饶有兴趣地告诉我,电与他从事的事业关系密切,戏剧幕与幕之间有时间的限制,这个地方是最难写的,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问题了。因为电让戏剧舞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幕与闭幕可以直接用声光切换,戏剧舞台的灯光可以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种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引入现代科技手段的变革给戏剧创作带来极大的挑战,作为编剧,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紧扣时代脉搏,站在思想的最前沿。目前,贾璐正在创作的剧本有三个,一个是内蒙古的漫瀚剧《敕勒川的女儿》,一个是新疆的秦腔《好军医庄仕华》,还有宁夏的秦腔《情系六盘山》,创作任务颇重,但他却乐在其中。
临别时,我把自己的作品《E博士电力科普漫画系列》图书送给贾璐老师,他非常高兴地翻阅起来,一边翻一边对我说,你这套作品一定很有市场,因为人们对电须臾难离却又知之甚少,你用漫画的形式普及电力知识,让人们避免了用电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你们电网企业在服务客户这方面一直都做得很好。说完这番话,贾璐老师又应邀写下了他对国家电网的寄语:电力事业是创造光明的事业!
贾璐,河南浚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创作剧种涵盖京剧、豫剧、黄梅戏、秦腔等13个剧种。作品《曹操父子》获1994年度曹禺戏剧文学奖,由苏童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晋剧《大红灯笼》获2012年度曹禺戏剧奖。代表作有电视连续剧《曹操》《杂技娃娃》等多部。出版有《永恒的微笑》《贾璐剧作选》等多部文学作品,多次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