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五大发电集团集体上书国家发改委,恳请尽快在电煤价格涨幅大的重点区域启动煤电联动。这是今年以来,电力行业第三次要求政府部门上调电价。日前,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答记者问时表示,是否批准加价“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他还说道,同时,电力企业的收益或者说利润也在不断地增长,因此,我们还要再观察
一段时间,再来考虑这个问题。(12月11日《信息时报》)
国家发改委官员的表态可进可退,保留了充分的余地。按照过去的做法,实行了煤电价格联动的机制,这对于在煤炭价格上涨较快的情况下,适度缓解煤价上涨对电力企业成本推动的压力,是有积极作用的。然而,如今在通胀风生水起、10月份CPI指数已经达到6.5%,严重超过3%的警戒线的时候,电力巨头们此时“不失时机”的用力在涨价这潭浑水里狠搅一棍子。其实,“上书”也好,“逼宫”也罢,这不是在为通胀减压,而是在为通胀火上浇油。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却是CPI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加剧,各种生产资料以及能源、楼市、食品等的价格不断攀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9月份CPI同比上涨6.2%,10月同比上涨6.5%。这个指数的持续上升,不但超出预期,且远远高于近几个月来的升幅,而年初政府制定的3%通胀目标无法实现已成定局,与此同时,社会各方面对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通胀预期也居高不下。
观察近几年电力市场走势,我们发现,每遇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五大发电集团就会以发电亏损为理由来争取电价上涨,而最终基本上都达到了目的。在他们看来,任何时候的涨价逻辑都是,只要电煤价格一倒挂,电力企业就会亏损,就应该让电价上涨来消化发电环节的亏损。其实,电力巨头们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完全可以消化这部分成本支出。但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不把实现的利润均摊到每一个系统、每一个环节,而非要把发电环节中出现的亏损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呢?
应该说,消费者的质疑是有道理的。在五大发电集团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上,消费者看到的都是巨额盈利。由于电煤价格上涨引起发电成本上升,国家发改委曾于2005年5月和2006年6月两次推行“煤电联动”,销售电价总共上涨了5.01分/度。比起前几年,发电企业成本虽然有所增加,但是,这两次电价上调,都为电力企业赢得了巨大利益。从2006年底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五大发电集团的利润都在增长,而且幅度还不小。国家电监会曾做过比较分析,我国电价水平与国际市场比,无论是从绝对数字,还是从电价占人均收入比例来说,已不算低。
分析人士指出,因为今年是物价上涨和通胀上升的高峰期,国家发改委一直没有发布上调电价的政策,也是为了避开这个高峰期或加速期。因此,电力巨头们要求涨价,其中行业内部固有的“涨价意志”远大于和强烈于“客观需要”,不是客观要求的不得不涨,也不是不涨价就死亡,而是主观觉得“该涨了”、“能涨了”、“时机到了”。煤电联动政策没有错,煤价上涨达到一定幅度,电价做相应调整也有道理,但电力行业庞大的利润空间是不是单薄到不涨不行的地步?
电力是百业必需,牵一发而动全身,电价涨,百价涨,在全国上下防止通胀的前提下,消费者反对电价上涨是说得过去的。因为电价上涨,受打击最大的是广大消费者。然而,消费者不仅得不到电力巨头们的感恩和回报,而且还要为电力巨头发电出现的亏损买单。可以说,电价上涨,消费者的利益普遍受到削弱,相反,获得好处的是电力巨头们,这是一个煤电价格倒挂更严重的利益倒挂问题。
从这一点分析,每遇国内油价上涨,电力巨头们就以发电亏损为理由上调电价的理由是经不起推敲的,这显然是电力巨头们对市场所垄断造成的。这种趋势将迫使我国的电价迟早要市场化,迟早要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已经具有了在经济领域里实施市场化的许多成功经验,已用不着摸着石头过河了。只有彻底开放能源市场,让国内外能源企业公平竞争,才能让消费者不会白白掏那么多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