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傍晚6点,刚到北京的全国人大代表陈飞还来不及卸下一身的疲惫就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今年提交的建议,主要内容就是“浙江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浙江缺电比较严重,尤其是迎峰度夏期间,农民的灌溉和收割都会受到影响。这次浙江省好几个地区共同联名建议,我一定会提交大会。”陈飞坚定地对记者说。
陈飞被誉为“竹篮代表”。2008年以来,每次参加全国两会,他都要带竹篮,宣传低碳环保理念。今年,他又带来了3000个菜篮子,倡导北京市民用菜篮子买菜。陈飞最关注的是特高压输电对环保的作用。
他认为,建设特高压电网,一方面可以改变单纯依靠运煤的能源输入方式,实施输煤与输电并举,有效缓解能源运输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克服浙江新增燃煤机组的困难,减小二氧化硫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压力,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他建议加快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尽快核准±800千伏溪洛渡—浙西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800千伏宁东—杭绍特高压直流工程,尽早批复1000千伏浙北—浙中—浙南—福建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路条”,加快项目前期及核准工作,尽快实施福建与浙江特高压交流联网工程建设。
“有了电,农民灌溉不受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就有保证了。”陈飞说。
山西团:特高压是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
3月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山西厅,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山西代表团举行开放日活动,集体接受媒体采访。会上,代表讨论最多的就是山西经济转型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表示,山西是一个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大省,挖煤导致生态破坏严重,面临资源型经济增长的困境。“依据这样的客观实际,山西必须转型,否则今后的发展会很难走得通、走得快、走得好。”
依靠特高压建设,采取电力外送,让煤炭在空中流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是山西资源转型的一条出路。今年,关于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满足山西“十二五”电力外送5000万千瓦目标的建议,已被山西省人大、政协确定为主要建议、提案之一。
除了山西,内蒙古、宁夏等资源丰富省区,同样面临转型的问题。内蒙古代表团建议加快建设三条特高压线路——启动锡盟外送通道、蒙西至长沙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推进呼伦贝尔至山东特高压线路,分别对应着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三大煤电基地。宁夏代表团也同样以数位代表委员联名的形式,提交了关于加快建设宁夏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的建议。
上海团:特高压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剂”
3月6日下午,上海团开放团组讨论。在讨论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他说:“去年我提了有关电网建设的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因此,今年我又提了关于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特高压环网的建议。”
邵志清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来电力的依赖将越来越大,“十二五”期间,华东电网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四省一市的负荷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长江三角洲是其主要的受电区域,预计2015年区外受电可达到7000万~8000万千瓦,约占总电力负荷的40%~50%。
因此,邵志清建议,长江三角洲地区亟须建设特高压环网,加快长三角特高压双环网,在加快建设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尽快启动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项目。“建设特高压送电通道,能够保障居民和工业用电,为广大用户享受方便、快捷、舒适、环保的现代生活提供电力和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