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2011核能行业质量管理研讨会上,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中国核能协会、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相关核电集团公司等70家单位的近150位代表普遍认为,同时执行多个标准体系和法规给国内核电业质量管理执行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质量保证核安全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全球核电复苏受挫,核安全成为核电能否继续发展的焦点问题,而包括建设与运行在内的整个核电链条的质量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调研员李进忠表示:核能的开发利用在我国能源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确保核电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十二五”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学习总结、比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当前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探索适合我国核电行业管理特点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是创新核电管理,提高核电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选择。”李进忠强调。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也强调,安全是核能利用的生命线,质量是确保安全的重要基础。
标准太多需要整合
质量管理十分重要,但是在国内核能行业,尤其是核电界看来,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标准体系多、套路多,企业对标准的执行能力打了折扣。
业内专家透露,目前对核电质量管理是三到四个体系在博弈,其中包括国家核安全局的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质量保证导则中所强调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内容、ISO9000体系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对压力容器的特别要求等。
“几套体系都要应对,企业经常无所适从。”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冯毅表示,“实际上大套路都是一样的,因为没有整合,五花八门的标准和接二连三的质保监查让企业做大量重复工作,对整个核电供应链产生了影响,尤其影响设备制造商。”
一位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业内人士举例介绍,HAF003和ISO9001∶2008都是对质量管理提出要求,通过将ISO9001:2008和HAF003两种体系进行有机整合,能够提高核电厂及核电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有效性和效率,实现标准和法规的优势互补,促进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