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水力发电 » 正文

国家重大公共工程新标杆——乌东德水电站

日期:2015-12-24    来源: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作者:胡鞍钢

国际电力网

2015
12/24
11:4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乌东德水电站 乌东德项目 水电站

一、乌东德工程开建:有效投资助力稳增长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既面临紧迫的经济下行现实压力,又面临节能减排的长期压力,为此,国家切实采取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措施,今年1—11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48个,总投资2万亿元,实际规模已经大大超过2009年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投资总额,不过有所不同的是,此次大多数投资项目都集中在基础设施投资,其中最大的投资项目是国务院刚刚核准开工建设的三大国家水电、核电公共工程。

12月16日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以下简称乌东德工程)、广西防城港红沙核电二期工程“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和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扩建工程项目获得国家核准,仅乌东德工程的动态投资总额就近千亿元。

此前,我专程到乌东德水电站调研,了解到该项目是目前我国已经核准建设的第三大水电站、世界已建和在建的第七大水电站,它与已建成的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以及积极筹备建设的白鹤滩水电站,就形成了金沙江下游具有世界重要影响的四个梯级电站,到2020年总装机规模达到4646万千瓦,年发电量超1800亿千瓦时,相当于再造两个“三峡工程”,成为21世纪标志性的国家重大公共工程,也成为21世纪标志性的世界最大绿色能源工程基地,仅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1.5亿吨。

这次国务院核准的乌东德水电站和两大核电站,我称之为一是典型的有效投资,扩大有效投资需求,直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是绿色投资,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确保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也拉开了绿色创新的大幕。

二、创新重大公共工程融资模式:从国家投资到国企投资

公共经济领域中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重大公共工程由谁来投资、如何融资的问题。从国内外的重大工程来看,绝大多数都是由国家所有、国家投资、国家建设、国家运营。

从长江干流上的三峡工程到金沙江下游的四大工程,三峡集团实现了一条先由国家基金投资再到国有企业市场投资的重大转变。

第一步,“举全国财力兴建”三峡工程,当时国家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社会资本尚未形成大气候,为了保证三峡工程建设资金,国家设立了电力附加的融资办法,由电力用户缴纳形成的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占到三峡投资总额的50%。

第二步,“滚动开发、滚动投资”,兴建金沙江下游四大梯级电站,在2010年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停止征收之后,三峡集团通过自有资金滚动开发的模式,自主集资先后建成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现在又全资投资上千亿元建设乌东德工程,并通过国际信用评级公司授予的最高主权级信用,成为在伦敦、纽约金融市场发行双币种企业债券的第一家国有大型企业。

“国家启动、企业积累、滚动投资”模式的形成,改变了以往重大公共工程单纯依靠国家财政开发的形式,也在城投债市场前景不明、社会融资不利的情况下,走出了由国家财政基金“第一桶金”、由国有企业自主开发投资、再到吸引国外多方资本参加的“多桶金”融资效应,开创了建设建成重大公共工程的融资新模式,解决了这些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创造了建设国家重大公共工程的“政府+市场”新样板。

通过启动资金在企业内部的成长、积累、集聚,逐渐形成了投资资金的良性循环,如同“滚雪球”越滚越大(规模大)、越滚越快(建设快),不仅能更便利地进行直接融资、还能更便宜地利用间接融资,吸引到源源不断的国内投资、国际投资,可以说直接打通了巨型公共水电工程投资运转的“经脉”。这就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重大公共工程的融资模式,是三峡工程、三峡集团的集群创新在融资模式上最大的成功。

三、创新重大公共工程建设模式:从集成创新到集群创新

乌东德水电工程是一座投资规模巨大、技术十分复杂、产业链较长、环境保护效益明显、百年生命周期的公共性、公益性巨型工程。像这样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如何组织、如何创新、如何建设、又如何运营管理?中国三峡集团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和有益的启示,即集群创新。

一般来说,创新至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引进科技机制(T1);二是科技再创新机制(包括引进创新、模仿创新、集成创新)(T2);三是自主科技创新机制(T3)。这就是目前全国普遍采用的三大创新机制。

作为投资方的中国三峡集团,具有建设当今世界最大水电工程(指三峡工程)实践与经验,创新了重大公共工程开发建设的新模式,即集群创新。这种集群创新概括为: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杆,以关键技术,移民搬迁安置、生态保护为突破口,进行理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可持续发展工程。

集群创新是更高层次更加综合性的创新机制,既来源于并基于三大创新机制,又高于并包含了三大创新机制,形成了第四种创新机制。这种利用综合而非单一创新机制的发挥,成为三峡集团实现“技术领先”、“产业领先”、“绿色领先”、“走出去领先”的主要途径。

集群创新表现为产业的横向联合。乌东德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推动了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建设中多项核心技术的集中突破,重大项目建造技术再上新台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等关键技术产业的整体科技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集群创新的优势还体现在拉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带动效应,包括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创新型组织(创新型企业、研发中心、大学和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在地理空间上集中,聚集以知识与技术为代表、以“产学研用”为新模式,以“设计、制造、施工、运营、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包括企业集群、机构集群、行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创新大格局。这也为“中国水电兵团”走出去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集群优势、产业优势、整体优势,构建起新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战略共同体。

四、创新重大公共工程建成路径:从追赶到跨越式发展

乌东德作为一个巨型公共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公共安全等各方面,不只是简单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自主创新,而是涉及到各类创新、跨业创新、跨界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创新在内的集群创新。

20多年来,从三峡工程到金沙江工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通过集群创新,中国在重大水利水电公共工程的建设领域,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成熟,发展道路越来越自信。

三峡工程论证百年,兴建了二十余年;溪洛渡水电站从筹建工程启动(2002年10月)到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2014年6月)用了12年时间;向家坝水电站从筹建工程启动(2004年3月)到投产发电(2014年7月)缩短到了10年;可以预见,乌东德水电站从工程筹建到投产,将继续缩短建成时间。从另一方面说,建成时间的减少就意味着建成收益的提前,这就是说,三峡工程的集群创新在决策过程上的成功,将为产生巨大的机会收益。像乌东德这样巨型的重大公共工程,只要在这种利用综合而非单一创新机制的发挥集成上实现创新,不用付出高昂的机会成本,就能够获得巨大的机会收益,越早建成,就越早收益。

从长江三峡模式的诞生,到金沙江上四大工程的逐步建成,显示了从“一个三峡”到“两个三峡”,再到“三个三峡”的全过程,充分反映了决策集群创新的重大成果,它不断缩短着从原创到复制、再到超越的学习时间,大大节省了重大公共工程的机会成本,大大创造着决策集成、管理集成带来的机会收益,到2020年时,按照装机规模排名的世界十二个大水电站中,三峡集团就将拥有五座,占世界近50%。

从这个意义上说,决策和管理上的集成创新是根本的创新,有了道路的创新,这才有了之后的四个工程的在技术、科技、施工、制度等方方面面的集群创新,才能够为中国书写出巨型公共工程建设的新篇章,也才能实现由“国家投资第一个”到“企业兴建第N个”的巨型公共工程发展新模式。

五、创新重大公共工程巨大收益:四大价值

我们将创新界定为“创造新的社会价值的(各类)活动”。这有三个要点:一是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不是已有的价值;二是所创造的价值主要是社会价值,具有正外部性;三是与创新有关的各种活动都能带来各方面价值,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本身,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创新资金的融资和投入、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有效保护、技术创新的示范应用和推广等活动所带来的全部收益。国有企业坚持集群创新,就是要建立起与核心竞争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构建新的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和管理机制、投融资体制、技术创新和再创新体制等等,进一步推动国家重大公共工程的建设进程。

集群创新一旦作为企业创新核心与根本动力,它所带来的就不仅是物质生产力,还能够创造社会生产力、科技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生态生产力。这就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经济价值。乌东德水电站的经济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上,据估算,项目建设期内将直接提高所在地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建设期内累计增加当地财政收入22亿元,建成发电后,年发电量约为389.1亿千瓦时,每年发电产值约130亿元,工业增加值约119亿元,不仅能够有力支持地区经济,更可为地方财政每年增收约13.5亿元。另一方面,项目建设的经济价值还体现在跨企业、跨行业、跨部门的横向资源整合上。这就包括了基础设计研究领域、核心水电技术产业、基础交通电信设施、重大水电装备制造等“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资本”在内涉及上百家企业、几十项产业、三大产业、覆盖多省的庞大产业链,拉动区域性相关投资1000-1250亿元,效应极为显著。所以说,“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水利水电等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黄金时期,也是推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第二,社会价值。西南省份是中国欠发达地区,人均GDP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 但又是中国水资源最丰富地区。全国可能开发水能资源中,西南地区约占70.0%。据估算,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期内每年可为当地增加就业人数约7万人,整个施工期为四川、云南两省创造直接就业人数80万人,还将投资80多亿元改善工程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乌东德工程不仅能够有力支持地区经济,还将改善当地的物资交流和综合运输网络。 这无论对增加就业机会、减少贫困人口、缩小城乡差距,还是对拉动区域产业、协调区域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议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此,乌东德工程的开建可谓正当其时,为解决所在区域整体贫困作出重大贡献。

第三,生态价值。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对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根据项目评估,乌东德水电站建成后,每年将替代标准煤消耗1220余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50万吨碳当量、二氧化硫10.4万吨。这将为实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降至15%的目标,兑现中国向世界的减排承诺作出巨大贡献。

此外,虽然还处于开工建设阶段,乌东德项目已经在设计开发、施工建设、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践行着“绿色大坝”的理念。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中,中国从边缘者、落伍者,逐渐成为追赶者、赶超者,在以“绿色制造、绿色能源”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我们极有可能成为创新者、引领者。

第四,文化价值。从三峡工程到乌东德工程,除了在技术、产业领域创造、创新的知识产权,还凝结着中国人几千年以来的治水智慧和精神财富,在巍巍的物质大坝后面有一座文化大坝,有一座中国人的精神大坝。

乌东德项目就是在“建好一座水电、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构建一方和谐”的水电开发理念的推动下,广大的水电工程建设者不仅是创造有形物质价值的主体,更是创造无形精神价值的主体。正是这千千万万个劳动者、创新者、创业者每时每刻、每日每月的创造、创新、创业,汇聚成了社会、经济、知识、技术、生态价值的不断增长,最终成为中国水电一座新的标志性工程。

由此可见,像乌东德这样一个集群创新的巨型公共工程,它所带来的社会经济价值,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所带来的正外部性更是难以估量。

总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水电之国,占世界总量比重的27.4%,又是在建水电站规模最大之国,到2020年全球建成70万千瓦以上水轮发电机组127台,有超过2/3将由中国三峡集团运行管理,还必将成为引领世界水电发展的最强之国。乌东德大坝将成为巨型公共水电工程集群创新发展的世界新样板,也将成为引领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特别是绿色能源革命)的标志性工程。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