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中国电力 » 电力集团 » 正文

国电内蒙古区域企业转型发展与效益提升之路

日期:2010-12-23    来源:国电集团公司  作者:赵卓 王晓曦

国际电力网

2010
12/23
10: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国电

    回顾国电集团公司在内蒙古区域的发展,2008年是个当之无愧的拐点:之前,仅有火电、风电55万千瓦,资产总额不足38亿元;之后,煤电运化和高新技术产业次第开花,蓬勃发展,资产总额到10月底翻2番之多,达到196.4亿元。转型发展同时,备受瞩目的还有其逐年提升的可观利润:今年底预计其贡献的利润相当于集团总利润的1/3。这在有集团产业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可谓一枝独秀。
短短两三年间,一个区域的发展何以如此之快,利润何以如此之好?探究这背后的原因,成为记者此行的主要目的——国电内蒙古区域发展的成功案例,从实践层面再次印证了转型战略之于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东起茫茫的兴安岭,西至戈壁上的阿拉善,广袤的内蒙古草原素有“遍地矿藏”的美称。近几年,这里吸引了全国各地能源企业的目光。然而,据在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工作多年的有关人士介绍说,在早几年内蒙古的这场能源开发热潮中,国电集团较其他集团而言,起步较晚,并未占据发展先机。有数据为例,2008年前,集团在内蒙古仅有东胜热电和龙源的2个投运、5个在建风电项目,装机容量55万千瓦,资产总额不足38亿元,占全区总装机不足1%,远远低于集团当时在全国所占装机的平均水平。

    转型:造就区域发展四大成果

    如今,集团在内蒙古在建及规划投资项目39个,总投资额超过1700亿元。除电源产业快速发展外,煤炭、风机制造、多晶硅等产业从零起步,并实现全速发展。在这里,集团公司拥有了发展史上第1家控股的大型煤矿,诞生了第1个煤化工和第1个铁路项目。

    这一组组数据,多个集团公司发展史上的第一,共同书写的是集团公司在内蒙古区域取得的四大成果——
    转型结硕果。目前,集团公司在内蒙古区域电源产业涉及火、风、水、光电;相关产业有煤、化、运、风机制造、多晶硅等。可以说,内蒙古区域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产业品种最全,布局最为完备的能源基地。

    煤炭上规模。目前,集团公司在内蒙古区域拥有煤炭储量79.7亿吨,占集团56%,实现煤炭产能4490万吨,占集团煤炭总产能的99.7%。这在集团拥有煤炭产业的省份中,其优势不容置喙。
重组出成果。三年来,集团公司在内蒙古区域频频出手重组并购。不但得以填补产业空白,实现快速发展,而且3次成功并购,以不足80亿元的投入换回三年高达40亿元的利润回报。3年如此密集且富有成效的重组在各区域中首屈一指。

    利润创第一。三年来,集团公司在内蒙古区域利润呈加速度增长。预计今年利润将占到集团公司总利润的1/3强,其利润贡献率位居各区域之首。

    这是集团公司“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战略在内蒙古区域造就的四大成果。可以说,转型战略是内蒙古区域快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煤为龙头是区域独特的发展方式;重组并购是转型发展的有效手段;利润则以响当当的数字再次印证了转型战略提出的恰逢其时。

    “黑金”:领跑区域转型发展

    深秋,站在国电平庄煤业元宝山露天煤矿观景台上,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壮阔的煤海。裸露于地面的“黑金”,在草原刺眼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08年起,发电企业受制于高煤价,经营举步维艰。在这个背景下,进军煤炭产业成为战略之举。集团公司党组适时提出,要着力加快推进煤炭综合开发利用,建设大型低碳化能源基地。

    如今在内蒙古,集团公司形成了一个以煤炭为龙头的产业链,产业涉及开采、运输、发电、煤化工。可谓集团真正意义上第一个区域化的煤电运化基地,实施煤炭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沿阵地。

    而眼前的元宝山露天煤矿,是集团公司在内蒙古16个煤矿中的1个,占集团在内蒙古煤炭储量的5%,煤炭产能的17%。跟随这里煤炭开采后的流向,一张反映集团公司在蒙煤炭综合开发利用的树状图跃然纸上——

    在该矿选煤厂,等待拉煤的车辆排成了2公里的长队,颇为壮观。据平庄煤业总经理张志介绍说,除了外销市场煤,元宝山露天煤矿还通过铁路供给集团在东北地区电厂用煤。一列列运往电厂的煤炭专列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集团所属部分电厂煤炭供应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不仅如此,平庄煤业党委书记赵连陟介绍说,3个月前,一条煤炭“下水”的北煤南运新线路应运而生。8月,一列28节车厢装载着1826吨煤炭的电煤专列开往锦州港,在锦州港装船下水,最终运往远在安徽的国电铜陵电厂。到目前为止,虽然仅仅输出27万吨煤,但北煤南运对于拓宽煤炭销售渠道,平抑华东区域煤价意义重大。

    张志还告诉记者,1年以后,平庄煤业将有170万吨的低质褐煤运到集团公司首个煤化工企业——目前这家花园式的煤化工企业正在热火朝天建设——通过化学处理,转换成年产52万吨的尿素,煤炭附加值提高36%,仅主产品尿素一项,可年实现利润2.2亿元。

    “蒙东地区多为褐煤,含水量大,运输成本较高,我们目前正在积极研究煤提质,将褐煤里的水分处理后进行压缩,再向外销售”。国电蒙能公司总经理孙金国还介绍了一条可行的煤炭利用之路。不久后,年产提质煤500万吨的项目将在蒙东落地生根,届时国内乃至亚洲首个单套设备年产百万吨级以上型煤项目将在集团公司内蒙古区域企业诞生。

    运输是煤炭开发的先决条件。内蒙古,以京藏高速上动辄拥堵长达百余公里的运煤车,形象地宣告了这个中国煤炭储量第一的省份,近几年煤炭开发的瓶颈所在。为了更好地开发集团位于白音华矿区的煤炭,一条运力可达700~1000万吨林白铁路正在深秋的风雪中铺设,2013年将直通锦州港,这为进一步扩大蒙东煤炭综合开发利用带来诸多可能。

    并购:助推区域转型发展

    曾直接参与平庄煤业重组,最早扎根内蒙古能源建设的孙金国自豪地告诉记者,集团三年来在内蒙古实施了3次重组并购,总计投入不足80亿元,利润回报高达40亿元。

    这是集团发展史上三次漂亮的重组之战。先是2008年6月以21亿元成功重组拥有19亿煤炭资源储量的平庄煤业,实现了集团公司煤炭零的突破;紧接着1年后以40亿元重组拥有270万千瓦火电装机的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有限公司,壮大了在内蒙古的电力装机规模,并连带三家优质煤矿收入囊中;之后半年又以17亿元并购锡林河化工公司,再次强化了集团在内蒙古的煤炭、化工产业发展基础。

    并购重组从来都不失为一种实现迅速扩张的有效手段。从集团公司在内蒙古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重组平庄煤业是一条显而易见的分水岭:以重组平煤为标志,国电集团在内蒙古发展进入提速阶段。
回首2008年迈出重组平庄煤业这一步,对于集团公司而言意义非凡。这是集团公司向发电上游产业进军,真正拥有的第一个大型煤炭企业,是在转型企业道路上迈出的探索性的关键一步,是一个传统的发电企业在经营理念上实现重大转变的标志;也是集团公司对内蒙古这个经济热点全面关注、实质性介入的直接体现。
重拳出击重组蒙能投、锡林河化工,则进一步稳固了集团在内蒙古区域发展的基础。蒙能投、锡林河公司重组的直接参与者,国电蒙电公司总经理祝文东告诉记者,通过重组蒙能投,不但集团在内蒙古的电力装机由144万千瓦跃升为414万千瓦,短期内骤增188%,而且其三家优质煤矿将成为集团在内蒙古区域“十二五”期间的又一利润增长点。而重组锡林河公司,不但重组当年实现盈利,而且今年利润有望超过8亿元,并直接促成集团公司增加煤炭年产能1500万吨,增幅高达34%。

    火电:立足区域综合经营

    走进坐落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内蒙古国电能源锡林热电厂,一个热电联产、煤电一体、水资源、灰渣废物综合利用的“三型”电厂展现在眼前。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昇旗介绍说,锡林热电厂装机容量不算大,但却在全国众多火电企业亏损的情况下连年实现盈利,预计今年可实现利润1.46亿元。

    在传统的以单一发电为主的火电厂前景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全国火电企业都在寻找各种绝地逢生的出路。集团公司为传统火电厂的科学持续发展指出一条明路:大力建设综合经营型、节能环保型、安全和谐型的“三型”电厂。其中最为亮眼的就是建设综合经营型电厂这一概念。

    而在内蒙古,其地缘特征进一步助推了集团公司 “三型”电厂建设——在内蒙古这个供热期长、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集团公司的煤电热综合经营电厂正在迅速发展壮大,优势显而易见,也无疑将会成为该区域最具竞争力的火电厂经营模式。

    “锡林热电厂目前有三块利润。一个是热,每年收入两千万,将来占住全市热力市场的话,效益会更好;再一个是煤,不仅电厂用煤自给自足,将来煤炭外销也有巨大利润空间;第三是电,以热电联产的供热优势提高机组发电负荷,也就提高了发电效益。”锡林热电厂厂长李玉龙欣喜地扳着手指头对记者说。

    锡林热电厂拥有2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和自治区政府为其配置的面积为19.98平方千米的露天煤矿。煤矿资源储量为5.01亿吨,目前煤矿已经具备日产1万吨原煤的生产能力,下一步将实现煤炭外销,实现效益最大化。该厂供热面积占锡林浩特市集中供热面积60%,取得了政府发电负荷优惠政策,在每年7个月的供热期内负荷保持在75%~80%,有效提高了发电效益。今年,该厂还新建两台热水炉,为将来占领全市热力市场打好基础。结合当地缺水实际,该厂超前思考,占住水资源,拥有锡盟锡林河供水有限责任公司30%股份,有效解决了未来发展的水资源问题。同时,该厂粉煤灰、炉渣登废弃物也获得了很好的综合利用。

    煤电热综合经营的发展模式成为锡林热电厂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核心力量。从该厂“三型”电厂建设实践,集团在内蒙古区域其他火电厂未来的发展方向依稀可见。

    集团目前在内蒙古共有6个在运火电项目,其中4个为热电联产项目。拥有1个在运煤电一体化项目,1个在建煤电一体化项目(国电电力布连电厂)。另外,规划投资的火电项目(含煤电一体化项目)还有19个,其中上海庙2×100万千瓦一期煤电一体化项目也在积极筹备中。

    站在“十二五”起跑线上,祝文东向记者描述了一幅近在咫尺的内蒙古发展图景——到2011年末,集团在内蒙古将初步建成以平庄煤业和呼盟为中心的东部能源基地,以锡盟和贺斯格乌拉为中心的中部能源基地,以鄂尔多斯为中心的西部能源基地,建成集煤炭、电力、化工、运输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能源集团。
有理由相信,内蒙古不仅是全国GDP增速最快的省区,而且也将是集团公司转型战略中最为活跃的地区。更让人期待的是,这里还将成为集团公司煤炭人才、化工人才、铁路人才的储备基地,为集团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后劲。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