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传出消息,关于启动第三次煤电联动的方案已获批示。据悉,中电联燃料分会近期将结束相关测算,第三次煤电联动有望在 5月前启动。
和电有关的消息很难被人忽略,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一个动态,也能牵动亿万居民的心。电价涨了、电价计费方式变了、电力供应紧了……从宏观市场到日常消费,“电”总是这样抢眼。
“电”新闻的受宠应该追溯到 2002年,从那年 6月起,我国重现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电荒”、“拉闸限电”等字眼频频见诸报端。很少被关心的电开始打乱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电有关的消息成为上至国家机关下至普通百姓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应对“电荒”,很多城市关掉了霓虹灯,上海不惜将外滩美丽的夜景“打了折扣”;很多地方的工厂开始停工,工业用电让位于居民用电;电力供应部门每天都胆战心惊地盯着用电统计表,每达到一个峰值,就绞尽脑汁想对策。
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节电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空调温度设定为 26度”、“下班后关掉电脑显示器”、“随手关灯”……这些呼吁慢慢变成了单位的规定和城市的守则。除了民间的节电活动,用经济杠杆来调节也成为一种措施,“分时计电价”在一些城市开始试行。
人们对“分时计电价”的认识大多是从电荒时期开始的,然而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上海早就开始实行季节性电价和分时电价。从 2001年 5月起,上海市电力公司率先在部分居民中试行分时电价,下调夜晚用电低谷时段的电价,也就是说在夏季和日常的用电高峰时段提高电价,通过价格杠杆引导用户避开用电高峰。《市场报》于 2001年 4月 13日第二版以《上海再次下调深夜电价》为题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
“分时计电价”有利于削峰填谷,管理电力需求,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上海实施分时电价政策,降低深夜电价也可以促使一部分居民把使用空调、电热水器等耗电较大的电器的时段集中在夜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白天的供电压力。据有关资料显示,先行实施分时电价的 400万户城镇居民,夜间谷时年用电量从 2000年的 3506万千瓦时猛增到 2005年的 18亿千瓦时。鉴于此,从 2006年 3月 31日开始,上海市开始对其所辖的 110万户农村居民实施分时电价政策。
到 2006年下半年,困扰了我国三年之久的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终于有所缓解,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宣布这个消息时甚至轻松地跟媒体开起了玩笑:“我认为不会拉闸,但是如果你们发现了马上给我写信。”
“电荒”的境况慢慢缓解,那段日子也逐渐成为人们的记忆,然而人们对电的关注却没有随之减少,关注电力供应局势似乎成了人们的一种习惯。等到某一天,电的新闻再也提不起人们的兴趣,与电有关的消息也称不上“新闻”了,那时,我国的电力供应也许就到了一个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