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大潮奔涌,更需要主网架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在智能电网、绿色电网的发展道路上先走一步。作为贯彻南方电网公司和超高压公司2010年工作会议及半年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要成果之一,南网超高压公司日前编制发布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将为其实现战略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南网超高压公司瞄准主网架“先强先优”目标,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为主网架的安全运行和全网供电可靠率的整体提高保驾护航,不断为西电东送事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应用先进技术、转变发展方式强电网、兴事业
6月18日,云广特高压直流双极投产,南方电网站在了直流输电技术的世界之巅,一条线就可照亮半座广州城,更探照了西电东送发展的特高压新路径……
西电东送事业是南网超高压公司的立身之本,其“绿色”特性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功能,无疑是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最好诠释。与此同时,实施更远距离、更大规模、更高效率的西电东送,也要求他们不断提高主网架的安全运行水平,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能力,将主网架建设得更坚强、维护得更健康、利用得更高效。
其中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实现主网架线路的实时在线的状态监测、能力分析,以提高通道运行的灵活性和利用率。该公司加快了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基础软硬件建设,同时考虑建立适应这种设备、线路在线监测、评估、分析的技术支持机制和力量。
瞄准建设智能电网目标,超高压公司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以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的输变电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重点,将发展方式转变到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的规模发展与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内涵式发展相结合上来,更有效地发挥南网骨干网架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促进西电东送事业发展。
“陆、海、空”全面发展提高输电可靠性
“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是提高主网架输电可靠性的需要。”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南网超高压公司科学研究投资规模约8200万元。
抚今追昔,该公司员工矢志不移实施西电东送,应用高压和特高压直流输电、紧凑型线路输电等技术,将所辖南方电网主网架建设成为一个交直流并联运行的现代化的大电网。同时成功应用了串补、可控串补、静态无功补偿等世界先进的灵活输电技术,有效提高了电网的输电能力和运行稳定性。
而随着海南联网工程、云广特高压直流的双极投产,超高压公司所辖电网结构更加复杂,主网架驾驭难度不断增大。这些都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科技含量护驾主网安全。
在此情势下,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无疑是继续深入开展云广特高压、海底电缆运行数据的分析研究,掌握重点设备的运行规律,特别是对云广特高压直流及海缆的运行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做好各方面的风险辨识和应对措施。《±800kV直流输电系统中设备与人体安全距离研究》等今年立项开展研究的项目就多达12个。
该公司启动了线路综合变量在线监测试点,完善主设备在线监控手段,以实现实时在线的状态监测、能力分析等,还将引入更先进的监测、保护、评估、检修等技术,有针对性地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反事故措施,不断提升南网主网架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该公司还将科技领域拓展到了“海底”和“空中”,实现“陆、海、空”全方位驾驭的宏伟蓝图。将研究500千伏超高压海底电缆包括长距离海缆试验技术、船载巡视系统等运行维护技术。该公司将购置第二架直升机,尽快开展无人驾驶直升机巡检线路的应用研究,针对直升机带电作业、救援抢修等课题开展研究,打造更强大的专业化运行维护能力。
数字、智能、绿色,推动电网可持续发展
“我们不但要输送火电、水电,而且要输送风电、太阳能电。”
南网超高压公司紧跟时代潮流,建成了我国第一个50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近期又开展了“建立500千伏完全数字化变电站试点”研究,着力解决超高压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的应用问题,已取得部分成果,将为推动数字化变电站向更高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公司历来重视节能减排。主通道线路降损优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正加快推进,为降低线路损耗提供更加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同时尽快研究选定通道,开展新型导线试验线路建设。
进入“十二五”,南网超高压公司将以发展“低碳、高效”经济与和谐环境为己任,通过研究、开发和推广各种输变电新技术,有效提高交直流电网的输送容量,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系统的能量可用率,提升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促进南方电网骨干网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提高电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切实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