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7日,我调任湖北省电力公司工作,在看调度时发现当时煤炭库存仅剩160万吨,而2008年同期是360万吨。当时立刻预感到这背后所隐藏的风险:湖北煤炭告急。之后,到11月中旬,湖北日用电量已经达到夏天的最高用电水平,我想冬天肯定过不去了。”这是长期工作在电力系统一线的余卫国对湖北缺电现状的第一反应。而之后的情况也证明了他的感受:湖北缺电,是能源结构有问题。
季节性水火电矛盾突出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除了三峡电站和葛洲坝电厂外,还有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和数量相当的火电装机,但电荒却成为湖北人避不开的话题。余卫国解释,电源结构和能源结构属性决定了湖北季节性水火电协调运行的突出矛盾。
他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湖北省内发电资源以水电和火电为主。目前水电已经开发了90%左右,但受季节性和来水不确定性的影响,持续发电能力有限;同时,煤炭资源匮乏,98%依靠外省输送,冬季电煤供应不足,火电发电能力难以保障;核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支撑能力。夏季来水集中,水电大发,火电机组长时间处于最小开机方式,时段性电力过剩和水库弃水频繁发生;而冬天,水库缺水,水电发电能力大幅下降,电煤供应又不足,火电发电能力不能确保高负荷用电,常出现电力供应短缺,被迫限电的现象。”
记者在湖北电网电力调度中心了解到,目前火电在湖北更多扮演的是一种承担较重调节任务的角色。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省季节性水火电矛盾比较突出,在丰水期,1500万千瓦装机的火电只启用了600万千瓦。
余卫国也告诉记者,湖北的气候特点决定了湖北电网的峰谷差很大,并呈逐年扩大的状况。目前最大的峰谷差已经达到726万千瓦,平均用电峰谷在380万千瓦左右。7月份以来,全省普降大雨,气温偏低,用电负荷从1900万千瓦陡降至1400万千瓦。为充分吸纳水电,尽量减少弃水损失,火电开机容量压低到极限最小方式,省内火电机组已经被迫长时间启停调峰及轮流停机调峰。
外购电应对电煤紧张
6月下旬,湖北省经委交通处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湖北迎峰度夏电煤供应工作仍存在电煤资源紧张、电煤价格上涨、铁路运力局部紧张等三大难题。而眼下严重的洪水内涝无疑给湖北电力供应又提出新的考验:电煤紧张还会继续!一般情况下,水电不济,可以适当增加火电装机容量,以提高发电量,然而这个逻辑在湖北显然说不通。
可以发展火电,但湖北缺煤现象会更严重。这是余卫国对湖北发展火电的观点。他分析原因说:“主供产煤地区煤炭产量下降影响了湖北电煤的供应。湖北周边除了河南产煤,湖南、四川、江西,重庆都缺煤缺电。但是,河南2008年之后也减少了煤炭外运,到2009年基本不外运煤炭。去年湖北与其订购了今年第三季度的煤炭,计划每天送煤35万吨,现在无法保证供应。所以运煤的方向就转向山西、陕西、内蒙古。而山西省继续加大煤企整合,也需要输入煤炭,并且山西大通道以运人、运生产生活资料为主。同时,陕西到十堰的运输通道存在阻碍,四川和重庆也缺煤,走水路运输也行不通,这些都凸显了湖北的能源结构问题。”
6月18日湖北省经信委在全省迎峰度夏电煤调运工作会议上指出,“尽管目前全省电煤库存已达270万吨,但许多是劣质煤,需大量优质煤配掺,而优质煤源极为紧张且价格过高已超出火电厂承受能力。”
湖北电力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迎峰度夏前,电煤库存达到285万吨,同比增长37万吨,目前存煤已达300万吨,电煤相对充足,加之水电满发,可以保证今夏电力供应。然而在迎峰度夏接下来的时间中,由于洪涝灾害和后期可能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湖北电力公司仍然面临较大的保电压力。
“积极争取国家电网和华中电网的支持,加大外购电力度,签订年度购电合同10.8亿千瓦时,临时增加购电7000万千瓦时。确保在电力供应短缺时段争取更多网间电力支援和更有效的避锋、错峰手段。同时,充分考虑电煤严重短缺状况下的限电预案,制定拉闸限电序位表。”余卫国告诉记者目前的应对措施。“从华北和西北输入煤和电,同时进一步加强输入电的比例,这是湖北必须解决的问题。”他接着指出了问题的核心。
特高压输电解决电荒
对于跨区输送能源,余卫国认为,从长远看,即使建一条铁路专线把煤炭从内蒙等地运到湖北,运力也难以满足需求。因为运输价格将使电煤成本大幅上升,同时存在沿线运输污染。关于建储煤场,他解释,储煤场储藏300万吨用一个月都不够。而且大量煤炭在夏季高温下的自燃,下雨时的安全以及积压资金等都得考虑,无法解决电煤的长期供应。
“解决湖北缺电,必须解决跨大区的电力及能源输送问题。”余卫国强调。
跨大区能源输送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2010年4月,湖北省政府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在双方的协议中,湖北企业通过在内蒙古的煤炭转化项目、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权、一半的煤炭转化项目资源内蒙古逐年增加给湖北的煤炭贸易量和解决铁道部门运输的帮助。
来自内蒙的电如何远途进入湖北?余卫国答案是“特高压”。
相关数据显示,依靠特高压线路输电,长距离输入1000万千瓦电力,相当于减少本地装机17台60万千瓦机组。目前我国第一条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输电工程已正式投运一年多,如果全年所有的输电容量都为湖北使用,可为湖北省新增北方火电约200万千瓦,每年节约电煤400余万吨。余卫国介绍,特高压落户荆门为湖北电网提供了坚强支撑,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2009年,通过特高压向湖北输电18.7亿千万时,相当于向湖北输入电煤100万吨。仅12月就向湖北输入6.4亿千瓦时,最大分配电力116万千瓦,为弥补湖北电力、电量缺口、遏制电煤库存的快速下滑起到积极作用。
据了解,湖北正在积极规划另外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起于蒙西。
“从长远看,必须立足于增加外部电力输送通道并提高输送能力,争取特高压电网更多落点,加快跨区电网建设,大量接受北方火电和西部水电,弥补湖北省内资源不足及电力供应长期受煤炭制约的状况,从根本上扭转湖北电力时段性供应紧张的问题。”余卫国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