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朱宁表示,由于发电行业的资金与技术门槛高,投资回报期长,发电环节的竞争已很激烈,追求短平快的民间资本并无投资优势;而电网建设若能在输配电分开的基础上放开,对于民资而言不失为一个好的投资机会。
“新36条”提出,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建设。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或参股形式参与水电站、火电站建设,参股建设核电站。
但实际上,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政策上也并无限制民间资本参与,民间资本目前也已经有不少投身于该领域。在火电、水电等领域,由于好的项目资源已基本被瓜分完毕,民营资本只能做一些规模较小项目。核电领域民间资本进入的难度则比较大。因为核电的资本投入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所需资金非普通民企能够承担的,而且核电由于盈利前景广阔和利润丰厚,一直被几大电力央企占据,民间资本面临较强的竞争压力。朱宁认为,如果政策条件具备,智能电网中的某些部分可能成为民间资本在电力行业的投资新机会。
技术与资金门槛高
民资无优势
《中国投资》:当前除了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民间资本参与度较高以外,其他如火电、核电等民间资本的参与并不是太多,是这样吗?
朱宁:目前,在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有一些民间资本进入,这些新能源行业的民间资本参与度还是很高的。
而火电领域,目前民间资本已经比较少了。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一些民间资本投资城市供热电厂,这是因为当时各地政府财力有限,而热电厂基本上也属于微利行业,所以允许民资与外资对小型的火电项目进行投资。不过随着这两年节能减排措施的推进,大量小火电项目作为“压小”容量被出售给了国有企业,除了一些热电联产项目,民间资本在火电领域的参与已经不多。
水电领域,民间投资参与的大多是小水电项目,目前全国大概有1亿多装机是小水电,这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领域,而民间资本事实上已经大量参与投资,不过,严格来说,他们并没有太多是纯粹的民资,而且本身对行业的影响力也不大。至于核电,大家都知道还没有民间资本参与。
《中国投资》:您认为在这些不同的发电行业,民间资本能否发挥更大的作用?
朱宁:其实目前发电行业已经具有相当活力,5大电力集团和各省的电力公司之间已经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并不需要民间资本更多参与来增加市场的活力,至少从对市场的激发上并不会起到更大作用。
事实上,我认为,发电行业的特点是资金密集型的,其需要很高的投资实力,不仅在建设期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其后续仍然需要持续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民营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投资实力。此外,投资于发电领域的资金回收也需要较长周期。而这一点并不符合民营企业追求“短平快”的投资需求。
从我们接触的民营企业来看,他们投资发电项目,目的并非是长期经营,也没有抢占市场的欲望,而是希望项目做成之后出售给国有企业,迅速回笼资金。他们的基本思路就是,批下项目来,再找个大的发电集团,能合作就做,不能就卖。我们接触过一个民营房地产企业投资的火电项目,在启动时银行就对投资者的能力表示怀疑,担心他是否要将贷款转入房地产?是否追求投资“短平快”?这种怀疑是长期以来一些民营企业给人们造成的普遍印象。事实上,后来该项目建设过程中民营企业也确实出现了欠款问题,而且管理能力也较差,这个企业的电厂建成之后,才发现运煤的码头没有建设(按理应先建好码头)。这就造成很多人对民营企业投资运营电力能力的不信任,包括我们咨询机构。
还有很多非市场的困难,民营企业难以克服。如风电场的投资,由于其经营效益与电网的关系非常密切,而民营企业投资的风电场在电网接入上会比较困难,因此民营企业会选择项目建成之后将其出售给国有企业。
事实上,现在虽然光伏和风力发电的民营企业投资较多,但是最后的结果也会是与火电行业一样的发展历程,他们难以在与强大的国有企业的竞争中获胜。
《中国投资》:那么您认为发电行业其实并不存在来自于政策方面“玻璃门”和“弹簧门”?
朱宁:没有“玻璃门”和“弹簧门”,如果有,对国有企业也一样。大家面对的是一个政策一个市场。即便政策不鼓励,也有民营企业在投资。
《中国投资》:“新36条”提出,允许民间资本参股核电,您认为核电领域放开的前景如何?
朱宁:我们认为,电力和能源行业中尤其是核电,没有引入民间资本的需要。我们并不赞成民间资本进入核电领域。民营企业不具备相关能力,无论资金、技术条件和管理能力。核电需要的建设资金巨大,建设和运营期的财务费用很高,一般民营企业根本不具备这样持续投入的能力。而且,核电的安全性问题应加以重视,并应做好规划,相应地控制发展速度,因此引入民间资本的空间较小。
从现实条件来看,核电的利用小时数很高,属于高利润行业,即便是国有企业,也存在着准入的障碍。目前,一些地方电力企业可以参股核电项目,因为核电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非常巨大,现有的具有开发资质的核电巨头也有资金投入压力,他们也愿意分一些出去。不过,目前市场已经分得差不多了,谁也不会让出自己的蛋糕给民营企业,除非有其他原因。
电网或可成为突破口
《中国投资》:那么对于民间资本而言,电力行业的新机会在哪里?
朱宁:民间资本要想在电力行业投资,需要有新的切入点。目前的市场已经瓜分得干干净净了,剩下的“边角”,民营企业也不愿意去。如新疆的火电项目就是这一类,由于当地电力市场需求小,电力送出又需要电网配合,民间资本对这些项目都没有投资欲望。而沿海接近市场负荷地区的好项目则已经被国有企业布局过了。
我们认为,如果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实现输配电分开的话,那么让民营资本进入电网建设和运营领域,倒是一个突破口,对民营企业而言也是一个新的投资机会。
电网投资需求非常大,目前仅靠两家电网企业无力支撑这么大的投资,电网公司面临电网建设和新技术研发的双重压力。除了大的电网项目外,我国的电网需要投资的地方还有很多,尤其是低电压的线路、农村电网等,这些区域的配电网还是很薄弱的,需要大量投资。如果把电网建设放开,大量资金就会涌入,这些薄弱电网就会进一步加强。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个机会。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智能电网的很多领域,民间资本都可以发挥作用。如储能设施的开发和运营,微电网的建设和运营,用户与调度中心互动所需硬件软件的研发制造,分布式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等等。
智能电网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风电与光伏发电等不稳定电源的接入问题。可以说,智能电网融合了多领域的新兴技术,大家都隐隐约约看到了里面的机会,很多民营企业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而且,从智能电网的特点来看,其单项投资所需资金并不大,管理也相对简单。目前,一些民营企业也在摸索,如在工业区建立微电网,局部实现智能电网的想法,地方政府也比较支持。
当前技术上的障碍已经不大。美国智能电网所需技术中,很多已经发展到可以应用的阶段,他们也想引领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因此也正在向我们推销他们的技术。但其实我们的电网公司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技术能力。现在的问题是,我国还处在智能电网的研讨阶段,有关部门还未能拿出一个国家层面的智能电网发展方针和规划,都是企业和研究部门在做工作。
《中国投资》:电网成为民间投资新突破的前提是?
朱宁:关键是如何处理跟大电网的关系。过去我们电力体制改革不彻底,现在的情况是,即便是自备电厂也必须把电先卖给电网公司再供给自己用,哪怕只隔一个车间。如果还是当前这种体制,智能电网的机会还是跟民营资本没关系。国外是这么解决的,电网是服务于全社会的,电网公司可收取服务费,不同的服务状态收取不同级别的费用。我国现在也有这样的试点,但是因为缺乏竞争,服务费收取过高,用电企业发现自己发电比买电网的电还贵或者价格相当。
所以,关键还是要把电网变成一种服务行业,通过服务来收取费用,然后要建立竞争机制,让民营资本进来,投资建设智能电网。
我建议“十二五”时期就可以尽快推出智能电网的示范。可以在海南岛先行,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也具备各种发电形式,风电太阳能核电等等,同时工业项目少,负荷特性简单,容易实现智能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