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公司实施农村电网改造12年来,黑龙江供电区农村电网从相对滞后走向全面振兴。农村电网改造为黑龙江农网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也使地区经济发展步入了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从户户通电到农村电气化,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农网改造让农村电力呈现出令人惊叹的“上扬曲线”。
牡丹江地处黑龙江东南,是“东北亚经贸合作走廊”的枢纽城市。农网改造前,这一地区农村电网基础薄弱,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农村电网由于村民居住位置较为偏远、分散,加上新农村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需求越来越大,而相应的电网建设却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农村电网规划不够合理,线路老化,设备落后。
由于农村电网的分散性致使农网无功补偿费用高,无功补偿系统在农村电网运用不能普及。随着农村居民用电结构的变化,对无功需求较大的日光灯、空调、电风扇和彩电等大量使用,使得农村电网功率因数偏低,无功功率消耗增大。农村电网大部分为居民生活用电,负荷量不大,存在用电时间段过于集中,具有季节性强的特点。用电高峰期集中在夏季农田水利灌溉和春节期间。为保证高峰期用电,农村变压器容量普遍按最大容量设置,在高峰用电时,农村电网线路几乎满载运行;而低谷用电时,线路又几乎是空载。经常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变压器满载或空载运行时间长,造成电力损耗增大。
农网改造战略实施以来,农村电网发展走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经过12年的努力,农村网改已经基本完成,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电网覆盖面不断扩大,供电能力、质量和可靠性明显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坚强农网有力促进了农村地区用电量的快速增长,这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农电“两改一同价”工程的实施,黑龙江部分地区农村电网结构布局日趋合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变,广大电力客户对供电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过多年的努力,城乡居民用电实现同网同价,供电量以10%的幅度连年递增。
从户户通电到农村电气化。拥有272万人口,4万平方公里地域面积的牡丹江供电区,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实现了村村通电。200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全面实施“户户通电”工程, 2006年7月,牡丹江供电区涉及11个供电、农电、林业供电局的“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启动,同年11月15日,“户户通电”工程圆满结束,1691户5000余人告别了无电的历史。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要求,牡丹江4个县级农电公司和6个森工供电企业积极扶持农村电气化村屯建设。截止2009年末,牡丹江地区1个县、3个乡、31个行政村实现农村电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