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是我国的能源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要和谐发展,更要呼唤整体智慧。今天的电力企业不再稳坐钓鱼台,而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要突破,就要发展;要发展,就要有新思路。
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怕创新带来的“波动”,是难以真正发展的,要有新发展,就需要新举措;要有新举措,就要集中众人智慧,产生“新思路”。俗话说:“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如今各发供电企业在春检、秋检、机组大修中大力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不仅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也锻炼了大家的实际技能。然而“设备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企业能适时开展一些“技术创新”比赛,像孔祥瑞一样,工作空闲中给设备“挑挑刺”,碰见缺陷不是简单维修维护,而是发挥集体智慧,使缺陷不再,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那时候才能真正称得上发展。
电力要发展,就需要和谐环境;要构筑和谐电力,需要大家的共同智慧;要让大家发挥集体智慧,就不能忽视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国家在对见义勇为的人员表彰时,向社会呼吁,“不要让我们的英雄流血,又流泪。”同样,对每一名奋战在平凡岗位上的电力职工,我也想说,“不要让我们的同志辛苦,再‘心’苦!”按劳分配,合理的奖罚机制虽然能带来工作中的高效,但是并不能体现对职工的关怀,人是情感动物,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有时候,精神的激励比物质的鼓励更能激发职工的创造性。
行业兴,则国兴。面对能源短缺的现状,电力的发展迫在眉睫,电力职工不仅有了更多的危机意识,对“品牌”意识的树立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知。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一个企业光靠管理层难以有大的飞跃和发展,惟有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鼓励大家建言献策,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推动企业更稳更好的发展。企业发展了,就会带来效益,不仅惠泽了社会,也使职工的“钱包”鼓起来,这对于企业的每一名职工才是最实惠的。职工生活富裕了,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和谐氛围就有了形成的基础,企业和谐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才能使国家在富民强国之路上走得更远。
所以我们说,电力和谐发展需要新思路,更需要整体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