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北京电力公司总经理时家林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电力的进程中,作为首都电网企业,北京电力公司的各项工作无疑受到各方的密切关注。在促进和谐电力建设方面,北京电力公司有着怎样的规划?11月20日下午,在北京市前门西大街41号北京电力公司总部,该公司总经理时家林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加快推进电网和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创建和谐企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电网企业提出的迫切要求,是电网企业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时家林开门见山。
这个课题对北京电力公司而言,分量显然更重:承担着为首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安全、可靠电力供应和优质、方便电力服务的重要使命;公司对于推进“新北京、新奥运”战略实施、加快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肩负着重大责任;首都的特殊地位和2008年奥运会举办的特殊要求,更加凸显出公司建设和谐电网企业的重要性。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正致力于推动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两个转变”。时家林认为,“两个转变”是科学发展观在电网和电网企业发展方面的具体实践,也应该成为电网企业构建和谐电网与和谐企业的主要手段。在采访中,围绕如何推进“两个转变”,时家林进行了详细阐释。
转变电网发展方式
“建设和谐社会,电力企业的首要责任是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如何推进北京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时家林概括说:电网安全稳定是前提,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是关键,以电网发展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是方向,电力强网“0811”工程是载体。
近年来,世界上多个国家的首都和大城市如莫斯科、纽约、东京等相继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使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当地时间2006年11月4日,欧洲电网又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这些停电事故,始终为北京电力公司所高度关注。
“这充分说明了电网安全稳定对社会和谐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时家林表示,安全稳定既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电力与人民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因而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他进一步强调,建设和谐社会,电力企业的首要责任是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北京即将迎来2008年奥运会,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对首都电网的安全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着丰富安全工作经验的北京电力公司,如何从安全稳定角度转变首都电网发展方式?时家林认为,要改变过去以电网及其设备管理的专业要求为中心,僵化执行专业管理规定的模式,将电网停电的社会影响摆在突出位置,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中心,深入分析电网薄弱环节,探索电网安全运行规律,结合专业管理要求发展和管理电网,使电网的安全稳定直接体现为社会用电的安全稳定。
在北京,现有电网建设标准偏低,电网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同样存在。而且,由于配电网发展模式未能理顺,相对主网发展严重滞后,所以配电网事故呈现多发态势,严重影响用电和谐。
为此,北京电力公司将积极推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最终目标,深入细致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电网规划,对北京地区主网、配网、农网等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确保各级电网同步发展;“外延”和“内涵”并举,在扩大电网规模的同时加强电网改造,不断提升现有电网的供电能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的时家林认为,应从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角度转变首都电网发展方式。
据介绍,北京电力公司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部署,推进农村电网建设;在北京已经实现“户户通电”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电网发展,为奥运工程建设和赛事举办提供强有力的电力支撑;加强电网对文化产业和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促进各类公益事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在电网发展中更多地考虑资源优化利用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做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加快电网发展,打造坚强电网,是首都和谐社会建设的必需,更是北京电力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首都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
今年7月,北京电力公司启动了电力强网“0811”工程。整个“0811”工程完成后,将使北京电网的供电能力提高1/3,基本满足北京电网“超稳定”安全供电要求。
“0811”工程,即在2008年1月1日前,投资221亿元,新建2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扩建26项220千伏和84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增加主变压器容量2459万千伏安。目前,该工程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预计年底可以实现60%工程开工的目标。
时家林表示,将继续加快“0811”工程的进一步落实,在实施过程中更加深入、细致地把握好电网发展与城市发展、环境保护、人民生活等因素的关系,实现电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
转变公司发展方式
“和谐的企业必然是管理优秀、效益突出、文化先进的企业。”
只有企业和谐,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对于和谐企业的内涵,时家林本人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低劣的发展水平不可能产生和谐,和谐的企业必然是管理优秀、效益突出、文化先进的企业,必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创建和谐企业,必须转变公司发展方式,实现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目标。
这三年,北京电力公司在建制调整后实现了从“车间式企业”向省级电力公司的跨越,建立了比较科学合理的管理架构和生产运营机制,资产规模、售电量、售电收入成倍增长。但是,时家林对公司的现状有着清醒认识:公司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之间并不完全协调,经营管理水平相对于公司的规模和承担的重要责任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如何突破?时家林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是公司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创建和谐企业、服务首都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对此,他一一道来:
首先,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的整体部署,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工作定位和发展目标,完善生产经营管理各项功能。同时,以效益为中心,健全管控模式,完善生产经营管理各项功能,加强公司管控能力建设,加强专业化管理,提高专业工作质量,保证企业管控的顺畅、高效。
第二,强化集约化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在资源紧缺的形势下,按照整体发展战略要求,对人、财、物、信息以及制度、标准等管理资源进行整合,集中掌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规模效益,实现所属各单位的优势互补,实现节约发展、高效发展。
第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按照“管理体系科学、资源优化高效、流程闭环可控、管理目标量化”的原则,以创一流同业对标为载体,推进业务流程化、工作标准化、管理数据化和考核严细化,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职责体系,逐步改变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粗放问题,使精细化管理理念和精细化工作标准深入人心。
“北京电力公司具备得天独厚的政策和人才优势,有条件也应该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排头兵和标杆单位。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发展。”这位来自齐鲁大地的管理者,对于北京电力和谐企业的建设信心十足。
培育和谐文化,树立和谐企业形象这个重大课题,也被时家林高度重视。他分析说:“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企业内部培育和谐文化,是创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以先进的和谐文化引领公司发展,是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北京电力公司在培育和谐文化方面进行了探索。对外,他们推出了“新北京、新奥运、新电力”优质服务工程;对内,高度重视员工的安全、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努力为员工发展创造优良平台。
据介绍,在建设和谐文化方面,该公司下阶段将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新北京、新奥运、新电力”优质服务工程,培育和谐服务文化。二是强化依法治企、从严治企,大力宣传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规范主多分离、招投标管理、业扩工程管理等,培育和谐经营文化。三是继续深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培育企业内部和谐氛围。四是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育员工文明道德风尚。五是强化公关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培育良好舆论氛围,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我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的思维、创新的管理、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大力创建和谐企业,推动电网和公司发展方式转变进程。”这位首都电网企业负责人的最后“表态”,让我们对他们建设和谐企业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