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网信息 » 正文

让电力照亮每一个乡村——河南电力农网改造和“户户通电”工程建设纪实

日期:2006-11-21    来源:河南电力公司  作者:高亢 郝宏升 申利娜

国际电力网

2006
11/21
07:0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河南 电力 农网 改造

 5年完成投资近160亿元,使近5万个行政村的电网结构从根本上得到优化,山区农村实现了从用电空白到电气化的历史性跨越,河南电力公司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
让电力照亮每一个乡村

让黑暗成为过去

    多年来,对于生活在城里的人来说,天黑的时候拉开电灯,在家的时候看看电视,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情。偶尔停电造成的短暂黑暗,可能就让惯于用电的人们无法忍受。很多人也许不能相信,在河南省的农村,还有不少人长年生活在无电可用的状态里,油灯和蜡烛成为他们照明的唯一工具,看电视、用洗衣机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历史,终于在新世纪掀开了新的一页:河南省农村尚未用上电的农民兄弟们,终于开始在夜晚告别黑暗,用上明亮的电灯了!

这些珍贵的画面,将永远保存在农民兄弟的心中。

    9月6日,河南省宜阳县庙坡村终于通上了电。电通了,灯亮了,小村庄沸腾了!村民马占娃激动地告诉记者:“这一猛来了电,心里真美,以后生活就有滋味儿了。”村民的喜悦溢于言表,各自心里都盘算着有电以后的打算。一位村民想买台电磨,以后乡亲们再也不用为磨面而山上山下来回奔波了!

    [page_break] 9月20日上午,宝丰县北水峪村刚用上电的村民张增贵说到用电仍兴奋不已:“俺做梦都想用电,想有台电视机。买回电视机的那天晚上,俺全家老小一夜没合眼,狠狠过了把电视瘾!”

    ……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上述镜头,仅仅是1998年河南省开始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和今年河南省全面实施“户户通电”工程的一个小小代表。透过这些事例,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这两项“德政工程”实施以来,河南省多少偏远山村告别了油灯、蜡烛时代,多少祖祖辈辈过着困苦生活的农民走出了困境,开始了幸福的新生活。群众的赞扬声不绝于耳,河南省供电企业的形象面貌一新……

农网改造造福乡村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村电气化事业发展迅速,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农村普遍存在电网网架薄弱、供电质量较低、损耗大、电价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1998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河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两改一同价”工作,全省7000多万农民从这一民心工程中得到了实惠,有力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肯定。

    经过电力职工5年多的艰苦努力,“两改一同价”工作完成投资159.31亿元,累计新建改造农村高低压线路33.5万千米,新建改造农网变电站710余座,新建改造农村配电台区15万多个,涉及4.8万个行政村,使农村电网结构从根本上得到了优化,大大提高了农村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农村电压合格率由76%提高到95%以上,供电可靠性由85%提高到99%以上。同时,农村供用电环境也进一步改善,农民用电更加安全、可靠、方便。平原地区实现了较高水平和更高层次的电气化,山区农村实现了从用电空白到电气化的历史性跨越,农村电网的覆盖率和通电率进一步提高。据统计,截至2005年年底,全省乡、村、户通电率分别达到了100%、100%、99.5%。目前,全省城乡生活用电统一为0.56元/千瓦时,仅此一项,每年可直接减轻农民负担15亿元。

农网改造的顺利实施和农村电价的降低,使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电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农民广开新的致富门路、进一步提高致富本领、多途径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农民群众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小五金等小型工厂和养殖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柘城县李楼村村民李清义,原先在本村办了一个电线厂,由于电价高,只好把厂搬到了商丘市。网改后,他不仅把厂搬了回来,还组织村民新办了涂料厂、木器厂。该村一位村民算了一笔账,过去抗旱因电价高用柴油机,浇一亩地需要近20元,现在用电浇地每亩10元钱都用不了,全村3400亩地每浇一遍就可节约费用3万余元。该村农网改造后第一个月供电量净增1260千瓦时。许昌县的5个试点村,改造前用电设备的电压基本都在170伏~190伏之间,改造后均达到了正常,改造前线损率在18%以上,改造后降到了12%以下,电价由网改前的0.78元/千瓦时降到了改造后的0.56元/千瓦时。

    据初步估算,农网改造后,全省农村用电量每年增加近10亿千瓦时,可增加产值近90亿元。同时,河南省农网改造工程拉动相关产业投资近450亿元,每年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0.5个百分点。资料显示,农网改造实施以来,全省使用导线20万吨,变压器7万多台,电线杆近600万根,电度表900多万块,带动了全省机械、冶金、建材、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户户通电”情注农民

    所有辉煌的成果,都要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才能实现。

    河南省农村电网虽然经过一、二期改造,但是由于资金整体投入不足等原因,全省偏远山区仍有近5%的行政村、23300多个自然村的电网没有得到改造,涉及150多万农户。这些网改“盲点”村户的电网非常落后,线损率高、供电质量差、电压水平低,一般电器很难正常使用,更不用说农产品加工了,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农副加工和养殖业等县域经济的发展,农民意见很大。

    为解决网改“盲点”村户和无电户的用电问题,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有关精神和部署,河南省电力公司党组要求全力推动“新农村、新农电、新服务”工作,确立了“用上电、用好电、同价电”的农电工作目标,尤其是要优先解决好“用上电”(即“户户通电”工程)问题。

    至今年年初,河南省还有无电户共18.8万户,分布在44个县(市、区)、9377个自然村。河南省无电人口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自然村处于偏远山区,居住分散,远离电源点,电网覆盖困难;丘陵地带的部分自然村经济落后,农民早期无钱集资办电;部分自然村使用当地工矿企业或部队的临时电源,私拉乱接,村里没有主干网,线路设备落后,厂矿搬迁、部队撤防后即处于无电状态;近年来搬迁移民、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形成的新的无电村户。这些无电户大多集中在深山区,远离电网,通电难度很大,需投资数额巨大。据测算,河南省无电户平均每户通电需投资13562元,是一般农村用户的9.5倍。

为解决这些无电户的用电问题,河南省“户户通电”工程总投资达25亿元,将新建35千伏变电站46座,线路545千米;新建10千伏线路10875千米,配电台区7250个,0.4千伏线路20300千米,工程于2007年内全部完成。2006年计划完成投资6.7亿元,新建35千伏变电站46座,35千伏线路545千米,10千伏线路2860千米,配电台区1907个,变电容量189兆伏安,0.4千伏线路5338千米。

    为及时推进“户户通电”工程的进展,河南省电力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王中兴为组长、主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农电工作部、计划发展部和财务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地市和相关县供电企业也依据河南省电力公司要求积极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为有效开展河南省“户户通电”工程提供了组织保证。

    另外,河南省电力公司为有效开展“户户通电”工程进行前期技术准备,制定了“户户通电”工程实施意见、“户户通电”工程管理办法等一批办法和规定。积极筹措资金推进工程建设。完善计划管理确保工程实施,向相关基层单位下达“户户通电”工程里程碑计划,采用“分级管理、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的方式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page_break] 7月11日,河南省电力公司在方城县清河乡许庄自然村举行了全省“户户通电”工程启动仪式,河南省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启动。按照先试点、后全面启动的方法,河南省电力公司全面推进“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全省44家县级供电单位先后启动该工程,各地的电力职工也纷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建设中。

    在“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中,因“盲点村”和无电户大都位于偏远山区或交通不便之处,给供电职工施工带来了巨大困难。为圆满完成任务,使“盲点村”和无电户顺利用上电,供电职工表现出了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

    叶县常村乡地处伏牛山脉,受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有298户、1299口人与代表现代文明的电能无缘,至今还过着油灯粪火的生活,电视、电话、电灯、广播可望而不可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磨麦吃面往往需要步行几十公里的山路。最让山里群众不能忍受的是婚嫁问题,因没能通电,群众的生活与山外相比可谓两重天,女儿盼着往外飞,男儿娶妻遥无期。

为了让“户户通电”工程试点村——常村乡柴巴村头道沟自然村的村民用上电,早日了解山外面的世界,叶县电业局施工人员早准备、早施工,于今年6月20日正式拉开了“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帷幕。头道沟村地处山岭,道路崎岖,人口稀少,居住分散,施工难度很大。叶县电业局的施工人员努力克服交通运输不便、施工条件恶劣等重重困难,在山坳里顶风雨、战酷暑,风餐露宿,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展和如期竣工。

    7月19日,平顶山市第一个“户户通电”试点村工程竣工送电仪式在头道沟村隆重举行。在合闸仪式上,头道沟村的村民们双手接过叶县电业局赠送的电视机、电风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合上电闸的那一刻,寂静的小山村沸腾了,村民们聚在一起欢歌跳舞,脸上绽放出了久违的微笑,他们紧紧拉住叶县电业局局长刘广袤的手说:“我们一定要好好记住这个日子,记住党和政府的恩情,记住是电业局为咱们山区群众点亮了生活的希望!”

    辉县市拍石头乡松贡水村的条件更为恶劣,总面积30多平方公里,全部由光山秃岭组成,所属的18个自然村全部在海拔600米以上,当地居民出一趟门,要沿着山崖步行15公里。为了生存,村民们先后搬到了山下,但有4名村民却没有搬迁,他们在山上长年用马灯照明。

    在“户户通电”工程中,辉县市电业局明确表示:“不管再难,也要让这4位居民尽快用上电!”架设线路的决定作出了,但实施起来谈何容易!与平原相比,山上不仅风大,温度也要低很多。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为保障线路顺利架设,县电业局毅然决定:“全辉县22个供电所,每个所最少派出两名35岁以下的技术骨干,组建志愿者架线队!”架线队组建起来了,一个个难题摆在了队员的面前。没有路,架设线路的水泥线杆每根重达380公斤,如何才能把这么重的线杆弄上山呢?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跨度短则近百米,长则数百米,又该如何布线呢……


 

尽管困难重重,60名志愿者还是吹响了进军的号角。水泥杆太重,队员们就拖着空心的高强度钢杆上山。跨度太大无法甩线,他们就拉着线,从这个山头爬向那个山头。施工过程中,山上特有的荆棘不住向架线队员们示威,这些荆棘每根长约10厘米,像一枚枚大号钢针,轻而易举就刺穿了队员们厚厚的工作服,但是,没有一人退缩。大家带着干粮爬山头,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经过3天奋战,12根钢质电杆翻越高山深沟,托起了2400米长的电线。在合闸送电的那一刻,长期使用马灯的山民们不约而同地眯起了眼睛。与马灯昏暗的光亮相比,一般亮度的灯泡,竟让他们的眼睛有些不适应了。

    在南阳、信阳、洛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梦想在不断地变成现实,蜿蜒的银线不断延伸,带着供电职工辛勤的汗水将光明送到了千家万户。截至10月底,河南省电力公司“户户通电”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累计通电户数达32230户。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河南经济需要电力的强大支撑,7000多万河南农民兄弟渴望电力能给他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顺应这一需要,河南省电力公司目前正在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快马加鞭地推进“户户通电”工程。我们相信,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一定会给河南省农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注入强大动力,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也将因电力的有力支持而早日成为现实!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