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财经 » 电力市场观察 » 正文

风电设备市场:外企遭遇滑铁卢?

日期:2009-11-10    来源:《能源》  作者:何曼青

国际电力网

2009
11/10
14:5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风电 风电设备

    在风电市场发展初期,外资企业占据我国风电设备市场70%以上的绝对主导地位。但随着国家对国内企业的扶持及国内企业的不断技术创新,内资的市场份额迅速提高,形成了境内外竞争新格局。

    2007年是中国风电设备市场的转折点。这一年,我国内资企业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1847.1兆瓦,占新增风机装机容量市场的55.91%,首次超过了外资(42.5%)及合资企业(1.6%)新增装机容量的市场份额。

    随后,这一数字被不断拉大。2008年,内资与合资企业生产的风机占新增市场份额的75.6%,累计市场份额为61.8%,远远超过外资企业的24.4%和38.2%。在新增的风电市场份额中,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这三大龙头企业分别为22%、18%和17%,三者合计市场份额为57%,同比上升了5个百分点,“三大寡头”垄断格局愈加清晰。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先后有5家外资企业先后撤离中国风电合作项目。业内人士指出,今明两年外资公司的市场份额将继续下滑到15%和5%左右。

    内部因素

    外资风电设备企业在华市场份额下降,与外资企业本身在华竞争策略不当有很大关系。

    首先,外资风机设备价格偏高。同一型号的风机,国产比进口价格低20%,比国外品牌在国内设厂价格低10%,而且零部件价格也较低,可以大大降低买方成本。

    而在中国,风电场建设中有60%—80%的成本用在了风机采购上,如果风机的基本条件如维护、性能等都大体相似,风电场的承建业主们显然更愿意购买更低廉的设备。

    其次,运输及售前售后服务等方面受制约。随着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增长,风机大型化已是必然趋势。其主要部件——巨大的风轮叶片给设备运输带来诸多不便。现在世界上风电机组主导机型为1.5至2兆瓦级,这要求风轮叶片长度大于30米,机舱重量大于50吨。对跨国界长途运输来说,不仅运输时间长(进口设备运输到中国港口需要30—40天),而且风险很大,国内运输将大大降低成本。此外,据我国有关部门统计,进口风电机组中齿箱有15%损坏。更换齿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更主要的是,由于零备件供应不及时,造成停机带来巨大的发电损失。

    再次,外资风机企业难以适应中国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要求。尽管中国风电市场飞速发展,但一些外资公司的负责人却因难以在特许招标中拿到订单而感到郁闷不已。一些外资企业抱怨说,“中国目前的一些政策使得外国公司无法在全国性的风电项目中竞争订单。”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施鹏飞教授告诉笔者,中国风电特许招标要求对内外资企业是一样的,但是本土风机企业比较适应国情,外资企业做得就不够到位。

    最后,外资公司没有及时跟上中国风电机组功率大型化趋势。随着现代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风力发电机组正不断向大型化发展。目前,国际上主流的风力发电机组已达到2-3兆瓦。国内主流的风机规格在1兆瓦以上,政府也出台了多项财税政策,鼓励企业生产1.5兆瓦或更高的风电整机及零部件。

    2008年5月7日,财政部颁布《财政部关于调整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该政策颁布明确了2.5兆瓦和3兆瓦等大功率型风电整机将是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对国内整机制造厂商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带来新的要求。

    在这一趋势下,国内企业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2008年能够量产1兆瓦到1.5兆瓦风机的国内主流制造商就有十多家,而在2006年这个数字还是零。很多公司以最快的速度拿到了海外企业的专利授权和合作协议,并马上投入到生产中。

    相比之下,外资公司的动作比较缓慢。业内人士指出,知名风机企业西班牙歌美飒公司的主流产品就定位在850千瓦的小型风机上,若想在中国拿到更多的订单,需尽快转型并量产1兆瓦以上的产品。全球最大风电设备制造商维斯塔斯的管理层在决策是否大规模地投建1兆瓦以上的产品时犹豫不决,他们担心中国可能会在这个型号上产能过剩。维斯塔斯在今年4月量产下线的是V50-750的小型风机,因为他们判断中国多数地区属于中低风速带,小型风机更适合,风机并不是越大就越好。

    外部因素

    除了外资风电设备商自身的一些原因之外,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被严重挤压,还有一些外部因素的作用。

    第一,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众多的本土风电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外资企业形成了挑战。仅几年时间,全国涌现出了十几家风电行业上市公司,如主导设备及运营的金风科技,主导整机产品的华仪电气、湘电股份,主导叶片生产的天奇股份等。

    针对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和规模的落后状况,以及进口风电设备价格和维护的昂贵等问题,中国政府在借鉴国际风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国内企业投资风电产业、加快风电设备的自主研发和投资力度。

    200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海关要照章纳税。2008年3月颁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定,在政府投资项目和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中,采用与设备制造企业打捆招标等方式支持风电设备国产化和自主技术创新。2008年8月,财政部又颁发了《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决定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产业化研发成果得到市场认可的企业进行补助。政策对内资企业的扶植效果已逐步显现,风机整机装备制造业国产化进程加快。

    第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尽管风电投资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但金融危机对风电行业投资的影响是存在的。例如,金融危机导致一些风电企业资金链紧张;在用电量需求下降和石油价格大幅下滑的双重作用下,部分开发商的投资热情受到影响。由于受到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一些原先看好风能的外资企业先后作出撤资的决定,放弃了原有的投资计划。

    国际风电巨头在中国正承受着市场的巨大压力。外资风机制造企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中国战略策略是否对路。实施适应中国的全方位本土化发展战略,降低设备价格,顺应中国国产化要求,加强与中方企业合作,或许是外资企业在华顺利发展的成功之道。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