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期,钢铁、化工、风电、太阳能等领域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引发热议。以风电为例,实际上,出现产能过剩的并不是已经发出来的风电,而是风电设备,由此也带动了设备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
2005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要求风电投资商确保风电设备70%的国产化率。这一要求经历了从2003年不低于50%,到后来70%的转变。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指出,当时下发这个文件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我国风力发电的成本,推进风电产业化进程。
施鹏飞:“因为当时的设备都是进口的,成本比较高,为了扶持本土的产业,把风电设备能够自己做出来,所以提出了这个要求。”
然而,这一政策却遭到了美国等国的反对。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指出:“他们说我们这个要求违反WTO规则,要求取消。后来我的意见是同意取消。我们都保护国内的风电产业这么多年了,还需要保护下去吗?现在我们的风电设备国产化率实际上都超过70%了,已经具备了取消这个要求的条件。”
从国内风电设备的技术实力来看,今年年初以来,我国风电设备的几大企业,如金风科技、上海电气、东方汽轮机等,已经完成了新产品设计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采购工作,可能即将生产出样机。
张国宝认为,风电机组国产化项目实施已经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张国宝:“这几年,我们的风电事业、风电设备、风电科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要妄自菲薄。”
专家预计,2009年风电设备的内资份额将达到83%。不仅如此,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开拓国际市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风能专家施鹏飞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我国风电企业的广阔天地。
施鹏飞:“现在很多设备制造商已经开始走出去了,比如金风科技今年马上到开拓美国市场。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们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是不差钱,但美国本土企业要向银行贷款比较困难,银行自身的钱还不够呢。第二就是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我们可以带着资金、设备以及服务的能力,到发展中国家建风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