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资讯 » 国内电力资讯 » 正文

新中国60年电力改革发展述评

日期:2009-10-12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国家电网报

国际电力网

2009
10/12
11:5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新中国60年电力改革发展

  (一)新中国走过了60年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新中国电力伴随共和国共同成长,一路风雨兼程,光耀历史的天空。

  历史延绵不绝,却总有为天下人所铭记的伟大转折点。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源源不断的电力,带动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时,电,这个现代文明的产物,也开始了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向着全新的未来前进。

  60年过去了。如今,人们早已习惯了随手打开电灯、电视、空调的生活;闲暇之余,也习惯了乘坐快捷的电气化列车轻松快乐地旅行,更会经常在斑斓的夜色中尽情欣赏现代都市的璀璨霓虹……

  人们在享用充足电力的惬意中,在几乎感觉不到电力存在的意识里,谁能想到,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已超过8亿千瓦、年发电量达3.5亿千瓦时,分别为1949年的450多倍和800多倍;谁能想到,我国输送电力的最高电压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10千伏,历经220千伏、330千伏、500千伏、750千伏,已发展到世界最高并首先实现商业运营的1000千伏,输电网络基本实现了全国联网,并持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谁能想到,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已经开始发生向好性变化,新能源不断开发利用,坚强智能电网已经在规划实施之中。

  ——新中国电力,在百余年有电的历史中实现了“惊人一跃”。

  60年过去了。一个最根本的事实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康,无不有赖于电力的持续增长及电气化进程的迅速推进。60年间,我国GDP增长77倍,人口由近5亿增长到13.3亿,全国已基本实现“户户通电”。城市、农村、工厂、学校、医院、商店、铁路、矿山、航天发射场、专业养鱼塘……960万平方千米土地上,电力普惠各行各业,照亮了城市乡村,也照进了百姓的心田。

  ——新中国电力,在中国现代文明史中不断扮演着全新角色。

  站在历史的节点回望,电,何以在新中国,由一点微光终于扩展为灯火绚丽的海洋,由一粒火种终于燎原为璀璨耀眼的光芒?

  (二)百年大潮,波涛汹涌,滚滚向前。多难的中国错失了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时代,但新生的共和国以电气化为载体,追寻到了曾经失落半个世纪的现代文明。

  人类文明进程的每一步,都和能源利用息息相关。19世纪电的发明和应用,直接成就了人类近代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为人类带来了耀眼的光明、强大的动力和现代的文明。

  “1878年,爱迪生在门罗帕克实验室最初点亮的白炽灯只带来8分钟的光明,但是这短暂的8分钟却宣告了时代的飞跃,世界因而很快变得一片辉煌。”

  西方国家评选出的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技术成就,电气化位列第一,其评价为:20世纪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世界带来光明,并向现代社会的几乎每一项工作和事业提供能源……电气化导致无数令生活更安全、更健康、更便利的发明,以至很难想象没有电的生活。它的影响巨大,触及这颗行星上绝大多数人。

  以人类文明史的眼光来看,电力文明这一先进生产力的种子,本应在东方社会兼容并蓄的文化土壤中长成现代文明的参天大树。然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黑暗中,却难以寻找它的光明。

  20世纪上半叶,战乱频仍,中国电力工业犹如一条老驳船,被纤夫拖着艰难上行。从1882年到1949年这67年间,全中国才不过装了185万千瓦的发电机,194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用电量只有0.05千瓦时。

  穿越漫漫的雨雪风霜,新中国电力迎来了灿烂的阳光。今天,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8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二位已有14个年头;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近38万千米,跃居世界第一位。

  有专家深有感触地说:建立在落后农业国家基础上、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用60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200~300年的工业化历程,堪称人类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奇迹! 

  (三)红旗猎猎,风云激荡,换了人间。新中国电力改革发展的重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人民肩上,这是历史的必然。

  “挑战—应战”,这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关于文明发生、发展模式的理论。人类文明需要一次次面对新的挑战,在不断的应战过程中发展进步。

  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新生共和国的电力工业,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畏挑战,勇于应战,最终迈过贫瘠与伤痛,迎来昌盛与富强,使电力文明在中国大地牢牢扎根、叶茂枝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体制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清朝重臣李鸿章、左宗棠等,感知中国制造业薄弱、国力沉沦,开启洋务运动;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直指化学和电力工业乃工业之母,意欲提振……然而,国力衰微、时局动荡,他们终究壮志难酬。直到迎来新中国几十年的安定团结局面,中国电力发展才一日千里,高歌猛进。

  ——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和党领导下的政府运行机制,是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推手。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能够集中有限资源,快速实现电气化革命,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德国前驻华大使康拉德•赛茨所说:中国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层,迎战问题的力量总是要比所面临的问题还强大。

  ——中国共产党主导确立的符合客观规律和民心民意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曾有过摸着石头过河的经历,也曾有过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迷惘,然而,正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政方针的确立,使电力这个先进生产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代表者,放射出现代文明的光芒。

  “感谢党恩情,晚年见光明。”“户户通电”工程惠及中国广大乡村,一位年过花甲的农民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了这样的春联,以最传统的方式表达自己用上电的喜悦。  

  (四)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电力是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始终以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为己任,是中国电力人的永恒追求。  

  有了电,电动机才会运转,集成电路才会工作,液晶显示器才能展现美丽的画面……

  有了电,才能产生电磁波,手机才能通信,雷达才能运行,航天测量船才能观测……

  电,是直接驱动各种现代文明产物的动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能源,大都需要转化为电能,才可为人类方便快捷地使用。1985年,党中央在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重点提出了“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的方针。

  根本而言,电力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是因其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需要强大的电力支撑——这也正是中国电力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追根溯源,电力所产生的强大动力,让中国的资源禀赋和人力禀赋完美结合,使各自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催生了数十年中国经济每年平均8%的持续增长。是电力,让古老的农业嫁接了现代的动力,让传统的工业装上了科技的大脑,让英雄搭建的国防长城更加稳固,让科技追赶世界领先水平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

  ——追根溯源,强大动力的背后,是数百万中国电力人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国电力人不知疲倦地建设和发展现代电力工业,使之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不知疲倦地将各种可用的资源转化为国家的能量,使之满足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并在一定意义上呈现为国家实力的源泉、民族复兴的动力。

  可以说, 60年电力改革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电力人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断探索、顽强拼搏的历史。  

  (五)吸纳与创新,是中国电力发展史上最为雄浑的时代交响。我们开放吸纳世界先进成果,也自主创新技术和管理机制。  

  60年前,中国人去了美国——20世纪40年代末,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派出的数批电力技术人员,在大洋彼岸仰慕着这个在工业革命中崛起的发达国家。

  60年后,美国人来到了中国——2009年7月,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来华。在详细了解中国的特高压技术和已建成的1000千伏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后,他震惊地说:“我们非常羡慕。”

  一去一来,时光流转,印证了中国电力整体水平的腾飞。经历60年的艰苦奋斗,在吸纳与创新的交响中,中国电力已进入大电站、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和大电网、高电压、自动化、信息化的新时代,在实践中开始摆脱多年来以跟踪模仿为主的科技发展战略,向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跨越式发展模式转变。

  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由量变到质变的路途有多么漫长,由吸纳到创新的转身有多么艰辛。

  ——我们逐渐认识到,发展,并不排斥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与发达国家已不在一条起跑线上,再不利用后发优势超越,追赶的路将更加漫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引进大亚湾核电站,为什么掀起鲁布革新模式冲击……

  ——我们逐渐认识到,发展,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主,扔掉“洋拐棍”。由于体制之绊、思想之误,60年的创新路上,也出现过摇摆。但我们仍然顽强地创新。“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自主建设秦山核电站,为什么要为三峡输变电工程设定“三步走”国产化目标……

  将视野投向记载着电力文明印迹的世界博览会,我们的奋斗动机不难从这里找到根由:1876年,费城世博会将电话推上了世界舞台;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交流电的光芒照亮了夜空;1939年,纽约世博会首次展示了电视机……

  我们很快就能看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的特高压、智能电网技术将闪亮登场,它从本质上有别于茶叶、苏绣、茅台酒、景泰蓝这些曾出现在世博会上的中国农耕文明的经典之作。  

  (六)聚合与分散,中国电力体制的变革与探索,站在改革前沿,引领风气之先,让电力工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60年的中国电力体制,在聚合与分散中不断探索。

  电力是我国工业部门中体制变化最频繁、最复杂的一个部门,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了10次大的体制变革。燃料工业部、煤炭部、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这些不同的名字曾历经辗转几经沉浮,如今已渐行渐远走入尘封的记忆中。

  聚合是手段,能迅速有效聚拢资源,形成强大的增长态势。分散也是手段,能把单一要素向外延展,产生裂变,充分发挥辐射效应。中国电力体制分与合的变革过程,始终围绕着如何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垄断与竞争的关系而展开,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探索最能适合电力发展的制度体系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山东龙口首开集资办电之先河,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在全国掀起集资办电热潮,引领基础设施建设多元投资风气之先。90年代“政企分开”——国家电力公司在全国自然垄断行业中率先脱离政府序列;“省为实体”——每省设立一个省级电力公司,对全省电力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符合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进入21世纪,电力体制改革走向市场化,实现“厂网分开”,并将竞争引入电力。于是,发电企业快速发展,电网规划与建设大步迈进,电力投资连年大幅增长,能源资源通过坚强电网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持续增长……

  风物长宜放眼量。尽管经历种种曲折盘旋,但中国电力体制的变革,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最前沿。  

  (七)自我与包容,中国电力不再囿于局部利益和自我得失,而是放眼长远,用更宽广的胸怀和更理智的思索,考量自身的发展,献力社会的进步。  

  电力文明,这一先进生产力的种子,正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新的时代,随着电力行业内生性的发展内涵与外向性的发展理念的相互契合,人文生态文明与自然生态文明已成为电力发展的重要和谐因素。

  从理性角度看,工业文明必然从“产品时代”向“顾客时代”发展。多年前流行的“重发轻供不管用”“皇帝女儿不愁嫁”,折射出曾经的电力行业在“产品时代”不尽如人意的状况;今天,电力企业早已完全摒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我为主、与我方便”的作风,用庄严的承诺和优质的服务在“顾客时代”树立起全新的形象。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成为时代强音,我们发现,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现实问题,使执著探索的中国电力人深思——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发展的天空,生态文明需要生态环境的保护,电力一定要以更清洁的面貌示人。

  正确的思想很快变成正确的行动。数年间,“上大压小”成效显著,脱硫政策全面施行,煤耗、线损稳步下降,智能电网扬帆启程……虽然世界仍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中,但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绿色浪潮席卷全球之时,中国电力又自豪地站在了潮头。

  国内资深专家发出了这样的声音:“电力行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地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没有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就能够像中国一样大踏步地去研究电力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

  国外媒体则评论:“中国电力从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张,到着力发展‘清洁电力’,发展模式上的深刻变化意义深远。”  

  (八)回顾60年的风雨历程,不论是在披星戴月的拓荒创业岁月里,也不论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洪流中,还是在千帆竞发的科学发展征程上,中国电力人始终意气风发,高奏着拼搏、进取、奉献的精神壮歌。  

  1985年,中国人决定在西藏修建羊湖电站的消息传遍世界。5名法国“探险者”在给世界水利组织的报告中写道:“在这里修筑水电站是上帝的旨意。但是,就像人类无法遵从上帝要我们戒除战争和罪恶一样,人类将永远无法完成上帝的这一‘旨意’,如果你想创造奇迹……”

  然而,坚强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这个奇迹。

  回望60年,中国电力在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中华大地上,在从蓄势到腾飞的激情演变中,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这种力量,是奋发图强的民族气质。曾几何时,苏联背信,西方封锁,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电力人与共和国一同经受了最困难的考验。终于,我们坚定地挺起胸膛,开始在国产化的道路上一路追赶,发电机组从亚临界到超临界再到超超临界,输电网从高压到超高压再到特高压;终于,我们战胜了百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以大无畏的牺牲气概,用最短的时间恢复重建电力线路和铁塔,把曾失去的光明重新召唤到人间……

  ——这种力量,是探索创新的先锋意识。创新意味的是革故鼎新,是对内涵与形式永不厌倦的开拓。曾经的资金短缺,人才缺乏,项目难建,加之体制不顺,让一代代电力人上下求索。于是,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电力工业必须变落后为先行!”于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时代的到来,电力人焕发出无穷的创新力量,也使中国电力迎来了一个个新的“加速度”。新的世纪,一个个新名词将中国电力的先锋角色演绎得愈发生动……

  ——这种力量,是海纳百川的自省勇气。我们不会忘记艰难困苦中的探寻和磨难:“大跃进”时期的电力基建“三边”(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四五”时期推行的“一厂变一厂半”;从“煤改油”又到“油改煤”……但正是积累了电力规划建设的诸多经验教训,我们才少走了许多弯路。当伟大的三峡工程百年梦圆时,我们看到,“神女”依秀,“夔门”仍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中国电力人深谙“前车覆,后车鉴”的教诲,以博大的胸怀海纳千万条细流,以自省的勇气破解一个个困境……

  ——这种力量,是服务民生的历史责任。无论是举世瞩目的国家大事,还是猝不及防的自然灾害,都是国家力量的检验,民族精神的重振,也是对电力人责任与使命的锤炼。在战胜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中国电力人舍生忘死,不畏艰难险阻,全力抢险救灾,奉献出一片赤诚的大爱之心;在保障北京奥运会供电的日子里,中国电力人与时间赛跑,建设优质工程,组织强大力量,坚守保电阵地,赢得了“历史上唯一一次没有出现供电故障的奥运会”的美誉,也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中国电力人拼搏、进取、奉献的精神,无疑与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脉相承。  

  (九)60年的光阴故事,成就之伟大,变化之深刻,经验之丰厚,都值得赞叹与铭记。然而,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条直线。  

  60年间,电力体制在变革,产业结构在变化,利益格局在调整,思想观念在更新,与此同时,也逐渐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无论是纵向跟我们的发展目标相比,还是横向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电力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电力体制改革未竟全功,5号文遗留问题仍未解决,电价机制尚未理顺,主辅分开还未完成,改革的路程任重道远;

  ——能源资源同能源需求在空间分布上不均衡,随着电力需求不断攀升,资源与环境日益面临“不能承受之重”;

  ——能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电力生产、输送和使用中“内耗”仍然很大,节能降耗并非一日之功;

  ——煤电运紧张如同“紧箍咒”,煤电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常令电煤交易“不欢而散”,电力的又好又快发展受到电煤、运力等因素的制约严重;

  ——电网发展滞后的矛盾没有根本缓解,电网“卡脖子”现象仍时有发生,供电安全的薄弱环节如同“悬湖”,大面积停电的风险依然存在;

  ——电力生产结构还不协调,过分依赖煤电,核电比重仍不足2%,新能源开发利用还没有统一的规划、政策和技术标准;

  ……

  这些问题,应当如何看待?

  我们应该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冷静观察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十)发展中的问题要靠不断发展来解决。成绩与困难交织,梦想与现实共存,中国电力处于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中。  

  当历史地、科学地、发展地分析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后,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切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要靠不断发展来解决。

  ——回顾60年改革发展历程,其变化可谓广泛而深刻。我们只用了6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路程,既会产生与其他国家电力发展类似的共性问题,也会面临属于自己的独特挑战。

  我们之所以要强调科学判断中国电力所处的历史方位,就是为了搞清楚电力所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任务,从而认清我们所处的位置,进而决定我们的行动。

  ——回顾60年改革发展历程,我们对电力发展的洞悉也越发透彻。这60年中,尽管历经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坚持发展始终是中国电力的一条主线。“发展是硬道理”更成为激励我们的时代宣言。

  步入21世纪,随着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自主创新、统筹规划、厂网协调等词汇日益深入人心,中国电力从发展到科学发展的转变已经呈现。

  方位决定方略,方略明确使命,使命昭示未来。

  实现中国电力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们要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是每个电力人都要为之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光荣使命。  

  (十一)中国电力发展绝不只是自身的发展,而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立这种视野,电力的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  

  过去,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有那么多的困难,同时又有那么多的希望。未来,中国电力所应承担的责任和所能作出的贡献,都将是历史性的。

  6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电力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及电力自身的特殊规律。只有正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在发展中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才能让电力发展托举起强国之梦。

  ——我们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始终把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要坚持电力工业适度超前发展,努力保证电力供需的平衡;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协调引导作用,使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以及发、输、配、售各环节协调发展;要促进电力工业与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我们要坚持着眼全局,始终把确保电力安全作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前提。电力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生活,关系到社会稳定。要将电力放到能源资源的视野中去审视,要将电力安全放到现实社会中去考量。发、供电企业和电力客户要依法在统一调度的原则下,合力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

  ——我们要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始终把提高能源效率和能源保障水平作为发展的目标任务。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基本国情,统筹推进国内能源开发和国际能源合作;电网集能源输送和市场配置功能于一体,是能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开发利用的平台,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和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加大电网建设力度;电力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重点行业,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处理好快速发展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始终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生产力的解放首先源于思想的解放。要勇于打破思想上的条条框框,大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要增强自我改革的勇气与重整再生的决心,打破固定思维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穿越旧有观念和习惯势力的迷瘴。

  推动电力发展,“没有一点闯劲儿不行”。  

  (十二)在中国文化中,60年是一个甲子的年轮。一个甲子过去了,我们记取一路走来的艰辛与骄傲,更有理由期待明天会更好。  

  历史不遥远,未来亦可期。

  60年后的今天,我们既珍惜历史留下的财富,也满怀信心憧憬美好的未来。

  放眼当今世界,新能源与低碳经济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努力实现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能源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是中国电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循着这条科学发展的路径,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预期未来:

  ——随着长江流域等丰富水电资源的加快开发,火电和水电的比例将更协调;技术的进步将使煤电的生产和利用更高效、清洁;核电将迎来加速发展的时代;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将获得大规模开发利用;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我们将逐渐摆脱对煤炭的绝对依赖,为经济社会奉献生生不息的绿色电力……

  ——全国电网整体升级的梦想终将成为现实,大电网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优越性将得以完全发挥;东部与西部、资源大省与负荷大省将实现能源资源的互补和平衡;中国将借特高压电网挺立于世界电力技术进步的最前列……

  ——伴随智能化电力革命在全球兴起,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将以其美丽的身姿展现在中国大地;智能电力将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带来革命性的用电体验;高度现代化的电力文明,将让人们的生活更经济、更绿色、更诗意……

  一幅幅美好的画卷不会止步于憧憬。我们有宏大构想,我们有万丈雄心。时代需要我们继续吹响创新与发展的号角,以更大的毅力和勇气,推动中国电力进入科学发展的新时期。

  我们坚信,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必将引领共和国电力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