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财经 » 电力市场观察 » 正文

风电或成“绿色泡沫”风电设备制造业基石“绊脚”

日期:2009-09-1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王月金 赵海娟

国际电力网

2009
09/14
06:4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风电 风电设备

    前几年,在大西北就我们一个厂家生产小风电电机,当时全国只有五六家,而现在很多企业都蜂拥而上,至少也不下100家。”宁夏风霸电机有限公司的销售处经理史先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最近,一个经常出现在传统产业中的热门词汇“产能过剩”悄然爬上了风电产业的头上,身为朝阳产业的风电产业为何在“产能”这条大路上摔了一跤呢?

    据了解,风电产业的“产能过剩”是缘于低技术、低水平的风电设备制造业的重复建设,中国在高技术方面的风电设备制造并不存在“产能过剩”。

    1/3的风电机组处于闲置状态

    国家电监会近日公布的《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甚至亏损,近1/3的风电机组处于闲置状态。

    “现在所谓的风电行业产能过剩主要是指生产风电设备的能力过剩。”世界能源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李隆兴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则表示,国务院会议精神是强调风电产业有“重复建设的倾向”,而不是最近许多媒体热炒的“风电制造业产能过剩”。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风电设备产量达427万千瓦,同比增长135.7%。2009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只有800万到900万千瓦之间,而目前我国70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前四家,产能就已达到1200万千瓦,是“十一五”规划任务的2倍。

    据悉,国内风电整机厂商从2004年的6家急剧扩张到2008年的70多家。到目前为止,只有约20家风电整机厂商有成熟的产品下线,其他企业还在建设或产品试验阶段。

    作为风电产业基础的风电设备制造业,其规模的迅速膨胀,已远远超过我国风电场的建设速度。按投建规模计算,这些企业的风机产能可达3500万-4000万千瓦,但预计国内风电场的建设速度仅能维持在年装机容量1000万-1500万千瓦之间。

    低技术风电设备一哄而上

    “中国风电市场有需求,今年经济危机对出口影响很大,一些机械制造企业就瞄准了国内风电设备这个市场加入进来。”李隆兴认为这是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迅速膨胀的主要原因。

    单就今年上半年,除了五大发电公司之外,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国家开发投资总公司、中国节能投资公司等其他中央企业也全部进入该领域,风电因此又被业界称为“央企豪赌下的新能源盛宴”。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认为,风电是一个新兴产业,受政府的影响至少大于50%,推动中国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国家的政策倾向。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能源供应紧张的背景下,中国的风电特别是风电设备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很多企业眼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其中半数都在浑水摸鱼,这些浑水摸鱼的企业没有研发能力,别的公司生产出新产品,他们就照猫画虎。然后就打价格战。”宁夏风霸电机有限公司的销售处经理史先生说。

    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认为,与传统产业的发展轨迹类似,新能源项目一哄而上的同时,风电行业出现重复建设的倾向,许多制造业企业转行生产风电设备,但没有独立研发核心技术,大批投产项目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所教授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表示,“风电设备制造业作为风电行业产业链条的上游,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而不强,没有走到技术的前沿。”

    保定市发改委公布的一份对保定惠德风电工程有限公司的调研报告显示,“保定市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较强,风电零部件企业除叶片具有行业优势外,其他零部件几乎空白,零部件占风电整机成本的80%以上,依然大量依赖进口的现状,限制了整机装备企业的发展。”

    据中国风电发电网的资料显示,上半年我国共进口风力发电机组976台,金额达98534312美元。

    风电设备需市场优胜劣汰

    “等着市场选择。”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在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描述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未来的命运时认为,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最后谁能存留下来,还要看市场的选择。

    施说:“能在洗牌中存活下来的企业,一是具有开发科研能力,能够生产适合当地风场需要的、性价比高的企业;二是能够产生规模效益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的企业;三是能够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

    风电制造业主要看技术,林伯强认为,风电产业要靠规模效益,需要的是技术含量高的大风机,而不是低端的小风机,我国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面临非上即下的命运。风电设备小企业肯定是要被淘汰的,因为它亏不起。新能源应该是一个长线的东西,长线的东西最基本的是要亏得起。

    “生存下来的企业首要的是靠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我国风电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规模化生产的情况下,怎样使产品从性能、可靠性和价格上都能被用户接受,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对风电机组来说,可靠性尤其重要,要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安全运行20年,没有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做不到的。”浙江机电机械研究院副院长吴云东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一哄而起,一哄而散,谁也挣不了钱,谁也没有发展空间。要把这些发展新能源的企业推到市场当中摔打,接受市场的检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杜梓表示,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强者才能不被淘汰。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