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江水电厂的发展历程中有这样一组数字:
2004年,亏损1848万元。
2005年,亏损497万元。
2006年上半年,盈利300万元。
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洪江水电厂,今年摘掉了亏损的帽子,首次实现扭亏局面。洪江水电厂是怎样实现了扭亏为盈?扭亏之路究竟如何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了洪江水电厂。
亏损之痛
2004年洪江水电厂5台机全部投产发电,由工程管理转入电厂经营管理,实行财务成本核算。2004年,电厂当年发电量8亿千瓦时,亏损1848万元;2005年,电厂当年发电量6.8亿千瓦时,亏损497万元。
企业的发展靠什么?靠的就是企业利润的支撑。一家不能盈利的企业,是走不了多远的。
连续两年亏损局面使洪江电厂陷入了不利的发展局面,洪江电厂经营管理层认识到,公司要发展,要做大、做强,单靠一两个电厂盈利,是不能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为公司的一个电厂不能再拖整个团队的后腿。
在一次电厂全员的动员大会上,电厂领导痛心疾首地说,“你们难道不为吃救济粮而羞愧吗?你们难道就甘于背上亏损的帽子?”一连串的“难道”,激发出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必须扭亏为盈,这是洪江电厂全体员工共同的目标。
在2006年,公司下达洪江电厂的年度目标责任书中,责任非常明确:洪江电厂当年必须完成公司下达的内部利润目标,达到正常盈利水平。这对于洪江电厂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硬指标,也是摆在全体员工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要树立电厂员工新形象,就必须扭亏为盈。
亏损之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电厂亏损呢?电厂从外围环境、自身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出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电厂发电总量少,上网电量结构不太合理。特别是05年来水量仅为167.56亿立方米,平均峰谷比偏低。
二是管理较为粗放,增收节支措施不得力。04年电厂仍有大量的尾工工程,05年7月6号机组才安装完成,电厂基础管理不尽完善,侧重于工程的形象建设和达标投产,没有形成有效的增收节支措施,对成本控制不力,抱有“公司给多少,我就花多少”的思想观念,不算细账,只算粗账,导致成本控制不好。
三是成本控制不严,有的预算过松,甚至存在浪费或超预算执行的情况。由于策划不准确,电厂工业电视系统建设,MIS系统建设,系统未投入就在原预算基础上超预算执行,增加费用近20万元。以完成下达预算为目的,对材料费用控制不严,有用的采购,暂时不用的也购,造成经营资本的挤占。机组备品、配件管理不严,稍有问题,不加修复,一换了之,造成了部分资产的浪费。
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和长期以来存在的习惯。要摘掉亏损的帽子,面临的困难何其难。电厂提出了“两靠”,一靠人争气,二靠天帮忙。什么是“两靠”,电厂是这样解释的:所谓“人争气”靠的是用心管理,靠有效的措施获得效益,掌握了问题的结症,才好对症下药。所谓“天帮忙”就是较好地利用库区的每一方来水增发电量。
管理是内核
在今年初,洪江水电厂就制定了一个以提升管理为目标的“11152 ”工程,即“围绕一个中心:创造利润,扭亏为盈;提高一个能力:执行能力;创建一个团队:责任、创新、团结、高效的成功团队;落实五项措施:增收节支、精细化管理、“两化”建设、双文明建设和安全风险防范”。其中,“创造利润,扭亏为盈”便是这项管理工程的重中之重。
根据这个目标,洪江电厂制订了全年目标工作展开表,分三级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细化指标,将任务分解到人,并要求按期完成,工作上不允许欠账和打折扣。而目标的顺利推进,就是要保证五凌文化执行落地到底。电厂坚持贯彻“三个凡事”的工作理念,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创一流”的工作标准,遵循“凡事要研究策划,凡事要总结提高。凡事要追求效益”的原则,实现精细管理。制定重要工作策划书45份,对每项工作的目的、目标,面临的问题和条件、推进工作的策略和方法、工作标准及进度、责任人的落实都有详细的说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修编精细化管理细则106个,逐步按照实施,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改进。
洪江电厂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55万km2,正常蓄水位190m,库容1.543亿m3,调节库容0.75亿m3。由于电厂库容小,调节性能差。并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怀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按设计汛期水位控制在187米以下,以致洪江电厂的发电出力受限,水能利用率低。在这种情况下,电厂积极争取调度的理解和帮助。电厂领导多次到怀化防汛办进行沟通协调,防汛部门最后同意洪江电厂汛期库水位实行动态控制,为汛期增发电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洪水期间,确定上游回水淹没对水库最高调节水位的要求保持高水位运行,争取不发生弃水。当洪峰过后,根据退水预报,适时逐步均匀地关闭闸门拦截洪尾,使水库蓄至正常库水位。06年4月底,洪江水库来水逐步增大,电厂根据年初编制的水库运行方案,在确保工程安全度汛的情况下,根据沅水流域“洪中有枯”的特点,注重每次洪水调度。运行人员每天根据中央、省、市三级气象预报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对降雨量过程做出中短期预报,确保预报的准确性,发现有大的降雨预报,及时与上游当地政府和调度部门沟通,通过增加发电量腾空库容。今年4至7月,电厂经腾库减少弃水量29260万m3,增发电量1649.1万kwh。上半年,通过动态控制水库运行水位增加发电量2057.89 kwh。
做到精细预报,动态控制水库增发电量。06年1月,三板溪工程下闸蓄水后,洪江水库来水量为30.8972亿m3,较去年同期减少32.5%,比历年同期减少41.5%,面对当沅水流域进入枯水期,降雨量明显减少,水库严重偏枯的形势,电厂通过加强与中调和公司梯调的密切联系,合理安排日发电计划,尽量保持水库高水位运行,抬高发电水头,降低发电耗水率,发电水头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3米,发电耗水率较去年同期降低了0.92m3/kWh ,增发电量976.6万kWh。
增收与节支并举
增收节支是企业的生命。开展增收节支工作是洪江电厂扭亏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电厂做好了增收与节支两篇文章。
节支是基础。电厂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每月开展经济分析,总结费用开支情况,分析盈亏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坚持对外接待陪餐收费制度,从严控制招待费用,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从06年年初至今,月减少招待费减少支出1000元左右。在经营管理中节约,在生产管理中同样实行节约。在电厂机组设备检修维护过程中,电厂生产人员从细微处着手,对操作不灵活的阀门解体检修合格后重新装复使用;对清扫设备使用的白布、成捆的破布尺寸的大小做出明确规定,并做到电气用过的白布,叠好后作为机械第一道抹油箱用;对检修工器具入库前进行保养、修复工作,提高使用年限。在交通管理上,电厂编制了交通安全月报,从安全行车公里、油耗水平、车辆维修等方面进行分析,严格控制用车成本,提升电厂交通管理水平。还取消了员工出差、休假时电厂至怀化的车辆接送,每月节省交通费3000元以上。
增收是开源。一个单位不仅要营造一种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更要不断地去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样才会有出路。在做好节支这篇文章后,电厂全力开展增收活动,提倡废旧利用,变废为宝,这已经成为了电厂员工潜意识的习惯。半年来,员工自发修复3台巡视扫描仪、1台碎纸机、1台电机、3组接地线、2个电源模块、3台电脑等各类办公生产设备,节约维修费用2万余元。利用工程遗留下来的废旧栏杆,安装老机电仓库金属围栏40米,节约开支1万余元。在绿化工地综合楼过程中,员工自己动手到托口工地挖掘移民工程征收的杨梅树近20株,效果好、费用省。开展义务除草活动,公寓楼绿地由电厂人员分片包干,对前方绿地划分出团员活动绿地,负责到底,调动了青年员工爱厂如家的热情,节省了绿化费用。
工程建设和电厂筹备以来,工程遗留的闲置、废旧物资一直积压,占用大量资金、增加损耗和仓储成本,又影响仓库管理。为盘活公司资产,电厂组织专业人员对在机电仓库内现场物资进行技术鉴定,积极与力源公司物流中心沟通协调,进行公开竞价拍卖闲置废旧物资,共收回资金97万元。
为保证增收节支工作落到实处,电厂每月对《节约厂用电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办公室、宿舍、球厂等场所照明用电是否做到了人离灯熄,检查下班后空调、办公电器是否已关闭,对浪费的人和事进行通报。对厂房通风、空调、辅助冷却系统投退温度进行了明确规定,做到不浪费一度厂用电。
2006年,公司下达给洪江电厂“三费”预算总额比上年下降了27%,其中其他费用下降43%,面对费用的大幅减少,电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大力宣传厉行节约意识,及时修订了部分费用控制标准,通过实施以下措施,1-6月份“三费”实际发生509.71万元(含部分预算外其他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24%,为确保上半年目标利润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企业要在创新中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效益。洪江电厂鼓励创新,以创新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带动经营管理不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发展。
电厂在运行分部积极开展小指标竞赛,将发电量、峰谷比、发电耗水率、发现缺陷数、双票等指标纳入竞赛项目,竞赛成绩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同时将发电量竞赛数据统计到每小时,根据调度批准计划进行对比,枯水期间对高峰时段高于计划值,低谷时段低于计划值给予奖励。同时在来水充分的情况下,对发生弃水损失电量的值进行考核。通过这种竞赛,增强了员工积极性,值班员多次利用休息时间自费跑到调度部门学习和沟通,私人和调度人员进行联谊活动,采用一对一的沟通方式结交朋友。目前调度值班人员与运行值班人员关系融洽,对多发电、发好电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电厂还将厂方设备间照明原来的长明灯方式改为手工方式。运行人员同时准确计算出不同季节的天亮与天黑时间,将坝顶、主厂房照明的时间控制器准时投退来节约厂用电。今年上半年厂用电量246.56万kWh,在比上年同期增加一台机组的情况下,厂用电比去年同期减少33.33万kWh。
电厂每台机组设计一台直流电源给机组系列电磁阀供电,一旦进线电源消失或电源模块故障,电磁阀失电,导叶自动全闭,机组事故停机,并且因风闸不能自动投入,机组长时间低转速转动,可能导致轴瓦磨损,引发设备事故。针对存在的危险源、危险点,电厂组织生产技术人员排查隐患,策划解决方案。经过容量核算、技术咨询和试验论证,决定采用将扩大单元接线内的2台机组电磁阀电源并联运行的技改方案,提高电磁阀电源供电可靠性。并联运行后,扩大单元接线范围内一台机组电磁阀电源故障时,可从另一台机取得可靠电源,保证机组正常运行,既节省了费用,又大大提高了机组电磁阀电源的供电可靠性,为拒绝非停提供了有力保障措施,电厂这种并联运行的技改,相对于增加冗余电源模块的常规解决方案,减少了3台电源模块的采购,节约资金近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