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至18日,农业部组织专家对重庆市政府提交的《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建设项目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及其减免对策专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专题报告》)进行了论证。此次论证会专家组共由13人组成,专家组组长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担任,副组长分别由复旦大学陈家宽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研究员担任。专家组实地考察了预选的小南海水电站坝址,并认真听取了报告编制单位的汇报。会议由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彦亮主持。通过对《专题报告》进行认真论证和质询后,专家组认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缓解三峡和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影响的补救措施,对长江鱼类物种资源和渔业资源保护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拟建的重庆市小南海水电站预选坝址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保护区实验区,位于重庆市珞璜镇下游1.5km,在三峡水库洄水变动区内。拟建小南海水电站具有发电、通航、拦沙减淤、供水灌溉、滞洪错峰等功能,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根据相关调查,长江小南海江段是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重要的栖息地和生态通道,近年来每年有约150亿尾(粒)鱼类的苗(卵)通过该水域(其中四大家鱼苗卵约10亿尾)。小南海水电站的修建将会改变该区域的鱼类栖息地,淹没部分鱼类产卵场,阻隔鱼类洄游通道,水轮机和溢洪道会造成鱼类特别是卵苗的损伤,对水生生物资源以及保护区的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专家组认为,《专题报告》编制目的明确,依据较为充分,就工程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针对小南海水电站对鱼类资源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栖息地保护、仿生态通道建设、人工增殖放流等补救措施。专家组建议:《专题报告》须明确研究结论,补充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受影响程度等内容。明确保护对象,细化栖息地保护、人工增殖放流措施,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报告提出的主要补救措施———仿生态通道过鱼设施建设,须经严谨的论证和科学试验。同时要统筹考虑长江上游梯级水电站规划和建设,特别是梯级水电站运行的叠加累积效应,研究长江上游水生生物保护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
最后专家组提出,鉴于拟建的小南海水电站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将会对保护区的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规,提出相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