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地处长江下游,万里长江由此奔向浩瀚的黄海。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启东为了改善处于华东电网末端的农村供电状况,经过长达4年的农村“两化”建设与改造,1994年首批通过了江苏省政府“农村电气化市(县)”和“用电标准化市(县)”验收,该市32万户农民从此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实现了村村、户户通电。
户户通电对于启东农村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但对于启东供电人来说,却是一个新的起点。户户通电只是解决了农村无电问题,它并不代表农民能够用上电、用好电,即便用上电后,也还会出现新矛盾,新问题。近年来,启东市供电公司发扬“求实、创新、优质、高效”的企业精神,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不断加强农网改造和农电管理,为破解户户通电后出现的用电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一、破解农民有电用不上之尴尬
由于当时“两化”建设资金短缺,虽然实现了户户通电,但线径细、供电半径大成为当时启东农村电压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有的村灯头电压不到100伏,两盏100瓦的灯泡加起来只有一盏25瓦的灯泡那么亮。农户家梁上挂着电灯,桌上点着油灯是当时的普遍现象。电压低,让农民遇上了有电用不上的尴尬。
为了解决农村电压低的问题,启东市供电公司从1995年开始,依靠“政府贴一点、供电部门拿一点、农民出一点”的集资办电方针,对电压低问题比较突出的乡、村重新规划电网布局,增加电源点和配电台区,缩小供电半径。并且承诺:贫困村线路改造费用由公司补贴。到1998年,启东已建成了1条220千伏输变电线路和两条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并且新增5座乡级变电所,实现了一乡一线制供电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电压低的问题。1999年以后,该公司又乘国家进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强劲东风,先后投资近3亿元,分两期对所有村镇的低压线路进行了全面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电网布局不合理、线路状况差的矛盾,使启东农网状况超前于当地经济发展4至6年。如今,该公司每年都要通过走访调查和农村电压及负荷测试,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农民生活对用电的需求,及时增加农村电源点和配变台区,确保农村的用电质量。近年来,该市农村用户电压合格率都保持在96.9%以上。
二、破解农村电价高之迷
1995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连续报道了部分地区农村电价较高,农民不堪重负的情况。当时启东农村电价最高也达到了2元/千瓦时左右,有的村出现了农民有电用不起的状况。为了有效地降低农村电价,他们开始把注意力放在造成农村电价高的主要因素——低压线损上。1995年6月,他们抽了线损较高的两个台片进行调查,发现农村低压线损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线损,当时农村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现象较普遍,村干部、村电工大多不交电费,并且黑表黑户较多,村电工私吞电费现象也时有发生;二是技术线损,农村线路供电半径长、线径细、计量不准、配电变压器能耗高也是造成农村低压线损高的主要原因。于是,他们首先从强化管理入手,建立健全农村用户台账,对每个户头进行现场编号,坚决取缔黑表黑户。积极推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要求所有供电所职工和村干部都装表用电,并且每月将用电情况上墙公布,接受监督,有效地消除了“三电”现象。其次,他们通过农网改造,淘汰、更换所有高能耗变压器,以降低配变的固定损耗。淘汰、更换6.5万只DD28、DT8、DS8系列电能表,实行“一户一表”制,并通过合理配置表计及电流互感器,以提高计量准确度,减少电能损失,1996年,该市农村低压线损率普遍从30%降到了18%左右,农村电价也由原来的每千瓦时2元左右降到了每千瓦时0.75元,这为后来实行同网同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农电规范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他们对农村线损实行了目标管理。建立了由公司、供电所、村电工组成的三级管理网,分级、分专业、分线路、分电压、分台区管理线损,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设立了线损考核奖励专项基金,定期对线损指标完成情况、台片指标完成情况,以及线损分析、定时抄表、营业管理、临时用电管理、电压及无功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从而使该市的农村低压线损率多年来持续下降,目前达到7.16%,10年下降了23%。
[page_break] 三、破解农村安全用电之患
户户通电后,电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农户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隐患。由于农村用户安全用电知识匮乏,过去该市农民触电伤亡事故经常发生,并且由此引发与供电部门的法律纠纷也较多。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该市供电公司采取三项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安全用电水平。
一是加大农村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2000年,他们将该市久隆镇一农村少年因放风筝触及10千伏高压线造成终生残疾等农户触电伤亡案例,制作成电视片在电视台广为播放,对全市用户形成了极强的震撼力。近年来,该公司除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外,每年还在迎峰度夏及农忙季节,向农户发放安全用电手册,放映安全用电影片以及模拟触电急救演示,普及安全用电知识。二是每年与农村用户签订安全用电合同,在明晰供用双方产权界限的基础上,以合同形式明确双方的安全用电责任。三是加强农村两级漏电保护管理。各供电所分别建立两级保护台账,坚持每月1次检查、测试农户家用漏电保护器,对损坏、拒动的保护器及时发出整改通知,确保农户家用保护器“三率”达到100%;对台区总保护,该公司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要求电工每周1次用专用工具测试动作电流,对擅自抬高漏电流定值或退运总保护的电工,一律给予除名处理。
四、破解农村跳闸之苦
目前农村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对提高农村安全用电水平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部分农户室内线路老化、线材质量较差,遇阴雨天或者用电高峰期,经常因电流泄漏引起家用漏电保护器动作,继而引发台区总保护跳闸,造成连片停电。所以,沿海地区农村线路跳闸多,目前已成为影响农户正常用电的最大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首先,该公司要求农电工平时熟悉各条线路的负荷平衡状况,了解掌握农户室内线路的老化程度,同时增加夜间值班抢修力量,力求在跳闸后尽快找到故障点,恢复送电。其次,他们主动介入农民建房或室内线路整改,积极建议农户购买合格的线材,并请合格的电工为其装修,以免后患。第三,定期进行三相负荷测试,根据三相负荷偏移程度,及时平衡三相负荷,减少因三相电流不平衡引起的跳闸。第四,农忙季节义务为农户检修、安装排灌、脱粒设备,消除设备安全隐患,减少可能引发跳闸的各种因素。
五、破解农村弱势群体用电之忧
所谓农村弱势群体是指农村中生活特别困难的五保户、烈军属、孤寡老人、残疾人等,他们一无经济来源,二无任何依靠,甚至有的生活不能自理。目前启东像这样的弱势群体大约有1万多户,分布在全市各村。虽然经过一、二期农网改造,照明线路已接至他们户外,但由于生活贫困,无力整改室内线路,所以目前他们的房屋大多破旧不堪,室内线路隐患重重,因线路故障而断电或因欠费而停电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群体的用电之忧,近年来该公司一是主动与民政部门及有关村镇联系,结对帮扶,在村镇为他们修缮房屋的同时,免费为他们整改线路。二是要求各供电所将这一群体列为特殊服务对象,建立特服档案,由特服责任人或红马甲服务队定期维护他们的室内线路。三是与市文明办协商,由获得文明单位荣誉的供电所,以免施工费和部分材料费抵扣文明扶贫费的方式,为辖区内的弱势群体义务装表接线。四是根据供电所上报的特服对象,公司每年为弱势群体核销一部分装表接电费用。对待少数确实无力支付电费的贫困户,该公司采用每月按其最低生活照明需求,核准一定的电费补贴;对待无生活自理能力的特殊用户,该公司则采用由村委会从其每月低保金中扣除的办法收取电费,从而保证农村弱势群体的正常用电。
六、破解外地船民用电之难
近年来,该市一些沿江沿海村镇有许多外地船民常年从事捕捞和养殖,他们白天出海,夜宿船上,成为新的无电户。有位船民曾经试探性地询问能否将电接到船上,解决他们的用电问题。这道难题着实让该公司为难,且不说在移动的船上接电困难较多,即便接上了电又怎么管理这些流动客户。但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该公司还是帮船民们办理了用电手续。他们经过反复勘查,先是在堤岸上竖起了一根根电杆,然后在电杆上分别为每个申请用电的船民安装电表和插座,同时指派渔民出身的电工专门管理这些特殊客户。这样,船民白天拔下插头可以出海,晚上插上插头可以用电,月底按照各自的电表抄见数结算电费。
如今,这堤上一根根挂满配电箱的电杆和堤下一艘艘灯火通明的渔船,已成为长江入海口的一道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