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福建永安市西洋镇内炉村在没有政策的支持下,建起了一座5千瓦的水轮泵发电机组。但由于电压太低,到了晚上连15瓦的灯泡也点不亮,每到枯水期,全村用电一周只能用一天,照明仍靠煤油灯。村民需要碾米时,除了全村都要停电外,还必须挑着谷子到这台发电机前排队……
今天,56岁的永安市人大代表、内炉村党支部书记詹儒供站在5千瓦水轮泵发电机组旧址面前,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它见证了内炉村从有水无电、有电难用的艰苦过去,今天,内炉村已拥有变压器7台,总装机容量达到450千伏安的电气化新农村,这三十年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啊。”
喜看今朝,内炉村家家户户都有了彩电、冰箱、电风扇、电磁炉等现代化家电,甚至还有了电脑和空调。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没电了,因为当地供电所告诉他们,他们村的电网已并入了全省大电网。这个三十年前固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山村人的生活因电而变得多姿多彩。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今天,像这样的电气化新农村,在福建已经建成了1858个,此外,还建设了新农村电气化县13个、新农村电气化镇169个。内炉村三十年用电的变化折射出的是福建全省电网三十年的变化。历史的年轮见证了福建电网由小网变大网、由孤网变联网、由弱网变强网的发展轨迹——
据福建电力史志记载,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福建尚未形成统一的电网,当时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仅150万千瓦,全省发电量45亿千瓦时,分别仅为全国总量的约2.6%和1.6%,处于全国倒数地位。电力技术装备也很落后,当时作为最高电压等级的220千伏变电容量仅36万千伏安,线路只有280公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之声像春雷般震响了福建大地。”原福建省电力工业局局长陈朝柱表示,福建从一个“站岗放哨”近30年的海防前线变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从一个限制建设的省份变为加速发展的省份,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政策就没有今天的福建电力。
改革开放使福建电网发展驶入快车道。80年代末,福建电力工业局以华能福州电厂2台35万千瓦机组和水口水电站7台20万千瓦机组建设为契机,构建了统一的220千伏双回大环网,为福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90年代,福建电网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电力建设全面提速。标志性事件是1998年,建成投产了水口~泉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前5年跨入了超高压电网的行列,实现了福建电网电压等级从220千伏向500千伏的历史性跨越。
进入21世纪,福建电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0年底,福建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达1043.7万千瓦,人均生活用电量达189千瓦时,从改革开放初的倒数跃升至全国第6位。2001年11月3日,福建电网通过福龙、福双两回500千伏输电线路将福建电网并入华东电网,不仅让福建电网结束了孤立电网运行历史,而且电网安全性得到全所未有的提高,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福建电力昂首跃上了大电网、大机组、高参数、超高压的新台阶。2007年,福建全省发电量和全社会用电量双双突破了1000亿千瓦时,是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25倍多。同年,全省GDP突破9000亿元大关,为1982年162亿元的55倍。电力的支撑和贡献,举足轻重,功不可没。目前,一个以大火电、大水电为主力,以临海新兴能源基地群为依托,大、中、小电和新能源优势互补,技术先进、供电可靠、环境友好、高效低耗、结构与布局日趋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坚强电网,正日益崛起在海峡西岸。
回首三十年巨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福建电网随着2006年4月国家电网公司与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层会谈而再次迈进新的征程。按照会谈纪要,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一五”期间投资610亿元建设和改造福建电网,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电网建设投资的总和。
福建省积极落实会谈纪要,超前布局,加快推进“一大二联一强”电网建设,将原规划在2010年实现覆盖全省的500千伏大环网的目标提前至2009年上半年完成,实现福建主干电网由220千伏高压网架向500千伏超高压网架转变的历史性飞越,全力打造海西电力高速通道。同时,进一步加强电力出省通道,推进电网与周边互联互通:拓宽与华东联络电力大动脉,力争在2010年建成福建与华东联网第二通道;开展福建与广东电网实现背靠背直流联网的研究工作,致力打通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海西通道;加快开展厦门向金门送电分析工作,提高金门地区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促进加强两岸交流。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战略的深入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将延伸到南方,福建提出2015年建设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形成国家电网公司规划中的丽水—福州—泉州双回特高压通道。特高压的入闽,必将为福建电力参与全国大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电网升级步伐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更为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