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中广核集团:建设以核电为主的清洁能源集团

日期:2008-10-29    来源: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国际电力网

2008
10/29
10:3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广核集团 核电 清洁能源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历史进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从大亚湾核电站起步也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持续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核电之路。

  在国家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和鼓励清洁能源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加快建设以核电为主的清洁能源集团,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拥有在建核电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企业,风电等其他清洁能源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企业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跨地区、多项目、多基地发展的清洁能源建设格局。

  经过30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不仅实现了我国核电事业的高起点起步,确保了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更为国家积极推进核电可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香港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发展历程

  从筹备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开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一直致力于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大跨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按照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合资经营的模式,高起点起步,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高标准建成大亚湾核电站。

  1978年中央决策从法国引进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最终定点广东,决定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1979年,广东省成立核电站选址工作小组,启动了核电站筹备工作。1982年12月13日,经过三年多的反复论证,国务院批准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1985年1月18日,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合营合同正式签字。同年2月9日,按照国家确定的“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合资经营”的模式,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向中国银行贷款3亿美元作为股本金,与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出资1亿美元)共同组建的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拉开了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的序幕。

  1987年8月7日,秉承“高起点起步,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建设方针,拥有两台单机容量为98.4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大亚湾核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历经近七年的艰苦努力,1994年5月6日,作为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的大亚湾核电站,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大亚湾核电站高起点起步,引进国际同期先进技术,严格按国际标准规范管理,实现了我国大陆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零的突破,并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为我国核电发展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建成岭澳核电站一期,按照国际标准,推进我国核电自主化、国产化进程。

  1994年2月,在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建成投产后,国务院在深圳召开第23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作为国务院第56个企业集团,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负责大亚湾核电站的生产、岭澳核电站一期的建设,以及今后核电项目的发展。会议决定实行“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方针。1997年5月15日,根据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和运营经验反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开工建设岭澳核电站一期,岭澳核电站一期在大亚湾核电站的基础上实施了52项重大技术改进、拥有两台单机容量为99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2003年1月,岭澳核电站一期建成投入商业运行。

  在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中,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按照国际标准,实现了工程管理自主化、建安施工自主化、调试和生产准备自主化、部分设计自主化和部分设备国产化,设备国产化率达到30%,总投资比国家批准预算节约10%,电站提前66天全面建成投产,工程质量、进度、投资达到了国际同类核电站建设的先进水平。它的建设是“以核养核,滚动发展”方针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核电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推进核电自主创新、探索形成自主品牌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全面实现我国百万千瓦级商用核电站自主化、国产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贯彻落实国家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针,调整中广核集团战略规划,推进核电标准化、系列化、规模化建设,发展成为以核电为主的大型清洁能源集团。

  为应对一次能源资源日益短缺、环境保护压力逐步加大的现实,中央作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部署。2005年,国家确定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针,原则通过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核电装机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战略目标;为鼓励清洁能源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在此大环境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以核电为主的清洁能源集团”的战略定位,明确要“为社会提供安全、环保、经济的能源”。在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成功建设和运营的基础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通过持续创新,培育了我国自主品牌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技术,核电站运营水平屡创新绩,核电建设全面铺开,相继开工建设岭澳核电站二期、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福建宁德核电站,核电产业链纵向延伸基本完成,风电、水电等其他清洁能源开局良好。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已发展成为我国唯一以核电为主业、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清洁能源企业。截至2008年8月底,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拥有总资产871亿元人民币,净资产33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是集团成立初期32.4亿元的10倍多,有效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国家目前总装机容量为906.8万千瓦的在运核电机组中,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拥有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近4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占全国核电总装机容量的43.5%,2007年上网电量占全国核电总上网量的47%。在目前国家已经批准开工建设4座核电站、共12台核电机组、总计1234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中,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全资、控股和为主建设的核电机组有10台,装机容量为1104万千瓦。

  三、成就与经验

  30年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通过长期探索和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我国核电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自主品牌。

  引进和借鉴只是手段,自主和发展才是目的。在大亚湾核电站成功建设和运营基础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之路,从大亚湾核电站投产以来,每年投入1500多万美元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对大亚湾核电站进行了700多项技术改进和改造,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在岭澳核电站二期建设中,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的技术改进基础上,结合新技术应用、经验反馈以及核安全法规发展的要求,进行多项重大技术改进,采用了全数字化仪控系统等先进设计,采取了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等措施,使岭澳核电站二期的综合技术安全经济指标达到目前国际同类核电站的先进水平。通过二十多年的技术改进积累,在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建设中,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形成了我国自主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品牌——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CPR1000。

  该方案的主要技术已完全实现自主,主设备国产化比例超过80%,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在建核电站的最好水平,是技术先进、安全成熟、经济可靠的核电技术路线。2006年,大亚湾核电站顺利完成了第一个十年大修,在我国率先走完了设计寿期内除退役之外的全部关键路径,为CPR1000技术和我国核电发展创造了第一手经验。大亚湾核电站的成功建设实现了我国大陆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零的突破,通过持续改进形成的我国自主品牌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路线,拉近了我国核电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加速了我国核电从起步到发展的进程。

  2、通过“瞄准世界一流,与先进水平对标”,创造了国际一流的核电建设运营业绩,为我国核电在国际上赢得了良好声誉。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始终瞄准世界一流,“站在巨人的肩上跳高”,持续提升核电站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大亚湾核电站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和管理建设,中国人能否自主运营、自主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曾一度受到质疑。1997年7月1日,大亚湾核电站提前两年实现自主运营。通过持续创新,机组运营业绩持续提升,已进入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机组年度最高能力因子由可研报告的65%提高到99.95%;年上网电量由可研报告的100亿千瓦时提高到约150亿千瓦时;反映核电站安全技术水平的堆芯熔化概率由投产初期的5×10-5降至1.24×10-5,高于欧美同类机组的安全技术水平;机组年度大修工期由投产初期的47天降到25.9天。2006年5月13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较原计划提前12.94天完成第一次十年大修。2007年10月18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实现整个燃料循环不停机连续安全运行487天的国内新记录;自2002年1月12日以来,该机组连续四个燃料循环无非计划自动停堆;截至2008年8月31日,该机组实现安全运行2233天,创造国内核电站单机组安全运行最高纪录,在EDF同类型机组中位列第二名,目前该纪录仍在延续。

  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参考、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自主管理的岭澳核电站一期,提前66天全面投产,两台机组工期分别为60.4个月和59.8个月,远远领先于法国同类机组平均69.5个月的工期;总投资比预算节约近10%;工程建设质量优良,二号机组创造了从调试起无非计划停堆停机运行935天的世界新机组最优纪录。国际原子能机构评审认为“岭澳核电站的大部分指标可以与新的IAEA国际安全标准相媲美,岭澳核电站也将成为全球核工业界极有价值的参照”。1999年以来,在法国电力公司组织的国际同类50多台机组累计30项次的安全业绩挑战赛中,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获得17项次第一名,树立了核电作为安全、经济、环保的清洁能源的形象,为我国核电在国际上赢得了良好声誉。

  3、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期以来,核电站安全性、经济性一直是各方面关注的重要问题。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投产以后一直保持安全稳定发电,用事实证明了核电的竞争力。截至2008年8月底,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累计上网电量2805亿千瓦时,其中,供应香港1330亿千瓦时,占香港全社会用电量的约四分之一,有力支持了粤港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稳定。截至2008年7月4日,大亚湾核电站顺利完成全部基建贷款本息56.74亿美的偿还任务。历年来,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累计上缴各类税费近100亿元人民币,大亚湾核电站先后获得全国十大出口创汇企业、全国十大人均高利税企业、全国十大高营业额企业等称号。与此同时,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先后开工建设的各核电项目累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有效带动了核电站周边地区和相关单位的经济发展。目前,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的上网电价分别为0.414元/千瓦时中广核集和0.429元/千瓦时,远低于广东省平均上网电价,更低于新建脱硫燃煤电厂电价。

  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了良好的环保效益。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比较,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相当于每年少消耗原煤1200万吨,少排放CO2 2700万吨,SO2 10万吨,NO2、NO等气体6万吨,为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突出贡献。1999年,大亚湾核电站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我国核工业系统和电力系统第一家通过该认证的企业。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核电的安全性、经济性也为其自身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

  4、核电专业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核电专业技术人才。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核电这样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人才更是技术、管理和文化等的重要载体。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开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就把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突出位置,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了培训管理体系,全员实行严格的授权上岗、定期复核、终身培训制度,为核电技术人员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发展中一直高度重视核电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期间派出112名青年技术人员去法国、英国学习核电技术,历时3年,人均费用达120万法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和运营期间,严格实施中方员工与外方专家一对一的“影子培训”,提高人员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适应核电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制定了未来核电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成立了核电学院,并会同高等院校创新提出了遴选三年级学生提前进行核电专业知识培训的“联合培养模式”,几年来已培养超过1000名大学生。借鉴国外经验,逐步形成了以核电学院为龙头,由工程培训、运营培训、管理培训和校企联合培养等构成的培训体系,实行全员上岗授权培训。目前已形成了5000多人的核电设计、工程管理和技术研发队伍;核电运营技术人员超过2500人。发挥“技术基地、人才摇篮”的作用,还为国内其他核电业主开展持照操作人员培训约500人月,并为国内设计、制造、施工和服务单位培养了大批人才。

  5、建立与国际接轨并适应企业快速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体系,培育形成了优秀的核电企业文化。

  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还引进了法国先进的核电管理程序体系和香港中华电力公司严密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内控体系,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有益尝试。

  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投产之际,李鹏同志称赞大亚湾核电站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尝试”。多年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将引进的管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建立了覆盖各业务领域的完整制度,一直严格按制度管理、按程序运作。各子企业严格实行董事会领导和授权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每一项工作都要严格按授权管理,每一个操作都要严格置于程序的监督之下,对重要运作切实做到“四个凡是”(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

  根据核电规模发展和风电等其他清洁能源发展的需要,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积极实施专业化管理,优化了核电专业化组织体系,项目投资主体、核电站运营管理、核电工程管理、核电工程设计、核电共用技术服务及核电数字化仪控、铀资源储备、乏燃料处理、设备监造等上下游相关产业的专业主体得到了加强。根据多种技术路线、多个项目、多个基地同时建设的需要,在工程建设、电站运营和技术研发等领域推行标准化、模块化管理,实行本部集约化、项目专业化、基地区域化管理。风电、水电等领域也成立了专业化机构。在坚持制度化管理的同时,通过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对于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安全运营、工程建设并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在30年艰苦创业的过程中,中广核人始终秉承“发展核电、造福人类”的崇高使命,在稳步推进核电事业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逐步培育形成了以核安全文化、质量文化、廉洁文化为基础,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追求卓越为核心的主流文化元素,为中广核集团走出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核电发展规划颁布以来,为适应国家核电发展需要,引导和动员中广核集团广大干部员工抓住战略机遇期,肩负起核电发展主力军的使命,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总结几代核电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成功实践,在大力传承核安全文化的同时,提出了“创业、创新、创优”的理念。经过持续的宣传培育和有意识地示范引导,以核安全文化为重要特征,以“三创”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集团优良的文化传统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扬。一批实践“三创”精神的先进典型脱颖而出,为集团广大干部员工树立了榜样。优秀的文化元素成为新时期汇聚社会各界精英投身中广核事业,实现个人、企业、国家协同发展的有力保障。

  6、充分发挥业主主导作用,以项目为依托,促进我国核电自主化发展和核电产业整体能力的提升,带动核电产业链升级。

  推进国产化,实现自主化,是我国核电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核电得以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作为核电业主单位,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充分发挥业主主导作用,以项目为依托,主动推进核电自主化、国产化进程,带动了我国核电产业整体能力的提升,为我国核电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岭澳核电站一期建设运营过程中,先后有17个省、市的181家企业参与其中,设备国产化率达到30%,拉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内需约70亿元人民币。在岭澳核电站二期及后续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建立了标准化、系列化建设核电站的总体规划,确定了设备国产化和设计自主化总目标,提出“十一五”末全厂设备国产化比例达到80%;到第五个项目全厂设备国产化比例达到90%,并根据建设计划将目标分解到不同项目,明确到不同设备、部件和技术。在合同谈判中,充分发挥业主主导作用,由国内单位牵头、国外单位参与的设计供货模式,坚持以市场换技术,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激励约束机制。目前,岭澳核电站二期两台机组的设备平均国产化率将超过60%,红沿河核电站四台机组的设备平均国产化率将超过75%,宁德核电站四台机组的设备平均国产化率将超过80%。

  通过主动实施国产化、自主化,国内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突破。在实现国产化、自主化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进一步主导掌握技术的单位培育其他单位,核岛土建、安装及部分设备制造领域已打破垄断,国内企业之间正在逐步形成竞争格局。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国内单位培养了与国际接轨的核电设计、制造、施工和技术能力,掌握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前沿技术,也促进了核电的持续发展,综合效益初步显现。

  四、未来与展望

  回顾历史,成绩喜人,经验可循;展望未来,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按照党中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部署,核电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家已经颁布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2020年核电建设的目标,核电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在我国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一家以核电为主业的、具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管理、自主建设、自主运营核心能力的大型清洁能源集团,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所肩负的国家核电建设主力军的使命。根据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核电的客观需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信心、有能力为国家承担更多的核电建设任务,为国家核电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正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核电发展的历史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实现2020年发展规划目标:建成34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在建1600万千瓦,进入世界核电业主企业前三位,成为中国核电行业的标杆企业,努力为我国核电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为社会提供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