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可河乡金沙江左岸支流鯵鱼河下游,矗立着一座投产20年的水电站——国家电投集团四川公司可河水电站。20年的坚守,可河水电站以责任落实、设备管控、班组筑基、风险预控四道安全“铁闸”构筑立体防线,连续八年未发生安全环保事件,以安全为底夯实高质量根基。截至7月底,累计发电量7448万千瓦时。
人人都是最后一道防线
“1号机组水导轴承温度异常!”运行员赵旭东的预警引发了一场标准化的应急处置。经排查最终确定是冷却水管出现部分堵塞,导致换热效果降低,赵旭东立即开展冷却水反冲洗,疏通了冷却水管,水导轴承温度很快恢复正常,成功避免了一次可能引发的电力安全事件。从发现异常到完成冷却水管反冲洗,全程仅用42分钟,这是电站推行“全员安全哨兵”机制的缩影。
电站创新建立三级责任网格,管理层实施“安全包保制”,站长带头认领高风险设备;技术层实行“设备医生”负责制,71台套主设备均有专属“健康档案”;操作层推行“安全积分制”,将隐患排查纳入绩效考核。2024年员工主动上报缺陷同比增长63%,形成“人人都是最后一道防线”的安全生态意识。
激发安全与效率“双生花”
“我找到电源模块了,可以更换掉这个损坏的LCU电源模块,机组可以投运了。”维护班班长万福荣在3号机组检修时激动地说道。面对2号机组LCU综合电源故障,现场无备件,机组面临无法启机的情况,万福荣仔细分析故障原因和设备结构,利用其它设备的备件完成了故障消缺,使机组顺利启动,节约了备件的采购时间与成本支出。
“用PLC模块替代LCU电源,这个创新消缺为公司缩短了15天工期!”万福荣的应急技改案例,被纳入四川公司典型经验库。
可河水电站在实践中构建“快速发现、精准研判、高效处置”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让每一处设备隐患都能被及时“揪出”并彻底消除,为设备安全筑牢坚实屏障。创新定方案、定人员、定时限、定标准、定验收“五定”消缺法,让隐患“无处遁形”,2025年电站员工自主发现并消除缺陷隐患32条,消除率96.96%。统筹2台机组调速器改造、励磁系统改造等7项重要技改项目,消除设备老化隐患,设备等效可用小时较大提升。
“双螺旋”计划造好班组细胞工程
走进“启航班组”活动室,三组数据尤为醒目:师徒结对达标率100%、操作票合格率100%、应急响应达标率100%。“一起成长,一起超越”的文化墙上承载着班组员工“每一度电都承载匠心,每一次操作都严守规程”的誓言。
在这背后是电站实施班组建设“双螺旋”计划的成果。能力螺旋以“技能火炬手”计划为依托,通过师带徒一对一培养,精准高效提升师徒技能水平。管理螺旋创新“五大员AB角”制度,值长与值长、值班员与值班员互为A/B角,实现24小时无缝交接。“操作前思考30秒”,成为电站特色安全文化实践。
安全标准成为肌肉记忆
面对年度7项生产工程项目、7支承包商队伍带来的复杂安全挑战,可河水电站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新路径,聚焦人防、技防、制度防,提升电站本质安全水平,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以前总觉得断电挂牌是流程,现在才知道,少一步就是一条命。”安全员宋幽璇在班组“事故镜像”讨论会上通报集团内典型安全事故案例,为员工敲响安全警钟。“按压力度差一毫,可能就是生死之别”,新员工反复练习心肺复苏,电站九项急救技能考核通过率100%。给制度体检,“现在每个操作步骤都有章可循,就像给安全生产装上了GPS导航系统。”制度修订后人为失误同比下降32%,真正让安全标准成为肌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