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人物 » 电力专家分析 » 正文

中国电科院副院长郭强:全力保障新形势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日期:2023-12-25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郭强

国际电力网

2023
12/25
09:1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网安全 电力建设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对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做出相关部署,面对电力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明确指出要始终坚持以稳定工作为抓手,遵循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律和发展规律,统筹好安全可靠、清洁低碳与成本可控的关系,远近结合、科学谋划源网荷储各环节的发展布局、功能定位和技术要求,保障好“双碳”目标下的电力可靠供应和电网安全运行,实现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发展。

一、电力系统稳定工作意义重大

当前电力系统稳定工作成效显著。长久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电力系统稳定工作,按照电力系统的技术特性和发展规律,统筹发输配用各环节和规划、建设、运行等各项工作,保证了电力系统的长期健康发展。最近20年来我国电网始终保持安全稳定,创造了世界特大型电网最长安全纪录。

做好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至关重要。随着我国能源电力低碳转型的深入推进,新能源逐步替代常规电源成为装机和电量主体。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新型电力系统中高比例新能源与电力电子设备并网接入,系统复杂程度加深、不确定性增强,电网安全运行与电力可靠供应面临更加严峻挑战。相比以往,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内涵更丰富、内容更全面,稳定工作统筹全局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电力系统稳定工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撑。

二、统筹全局,强化稳定机制保障

我国电力系统经受住了长期实践检验,有效管控住了各个发展阶段的安全稳定风险。面对新形势下的变化与挑战,现有的稳定管理体系暴露了诸多问题,现有管理机制也难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多维精益专业管理需求。

一是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全力做好保供工作。坚持电力保供“3334”关键之要。树牢“三防线”思维,守住大电网安全生命线、民生用电底线,不碰拉闸限电红线。坚持“三平衡”原则,坚持就地平衡、就近平衡为要,跨区平衡互济。落实“三用电”要求,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节约用电助力。突出“四主体”定位,坚持各级政府是主管家、电力企业是主力军、电网企业是排头兵、电力用户是主人翁的工作定位。发挥电力保供机制作用,大力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做深做实做细负荷管理,做好重大活动、重要任务保电。

二是强化统筹协同,推动统一安全管理。要加强系统各环节协同,以电网运行为中心,进一步健全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统一决策电网运行的重大问题、重要管理措施和重大技术原则,总体协调电网运行的各个环节,共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加强调度上下级协同,继续发扬“团结治网”的优良传统,依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充分发挥大电网桥梁作用。进一步强化电网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加强国分省各级电网的协调工作机制。

三是构建新型稳定体系,保障电网运行安全。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体系。加强辅助决策能力,完善在线辅助决策指标评价,加快“被动防御”向“主动管控”升级,加快新一代调度支持系统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在电网运行控制的应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故障防御体系。推动安自装置标准化应用,从规划、设计源头提升装置的标准化,巩固完善“三道防线”,统筹协调各类控制资源,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新能源、直流快速调节能力等二、三道防线扩展手段,提升电网运行效率效益。

四是推进全国电力市场建设,实现清洁能源全网优化配置。推动可再生能源进入电力市场,加快推进新能源发电进市场,完善相匹配的市场化交易机制,提高新能源发电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引导用户侧承担新能源消纳责任。建立完善碳交易、碳配额相关市场机制,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提高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有效性和覆盖面,引入碳排放配额在各行业、各地区的滚动调整机制。

三、持续创新,加强稳定科技支撑

过去几十年以来,以“支撑电网发展、保障电网安全”为目标,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发展,解决了制约我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些关键问题和核心矛盾,为支撑我国电网发展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规模最大、安全运行纪录最长的特大型电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加快能源电力技术创新,提升运行安全和效率水平。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特高压关键组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步伐,实现能源互联网核心技术“中国引领”。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科技竞争的重点领域,亟需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因地制宜开展电力系统稳定先进技术和装备示范,抢占能源电力科技制高点。

二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打造电网数字化平台,构建全社会的智慧物联体系,提升全息感知和泛在互联能力,支撑以海量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及控制。加快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建设适应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调度机制,探索多能源联合调度机制,促进协调运行。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建设能源大数据中心和能源工业云网,拓展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综合能源服务、智能微网、虚拟电厂等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

三是全面开展电力标准化工作,抢占能源转型技术制高点。完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技术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加大标准国际化工作力度,研究制定重点领域标准国际化行动计划,抢占电力低碳、电网数字化等新兴领域国际标准制高点,率先布局国际标准,并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向国际标准转化。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