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江西省南昌县
历经432天艰苦建设
1000千伏特高压武南线赣5标段全线贯通
武汉至南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是华中地区“日”字形特高压主网架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将支撑大规模绿色清洁能源消纳,为华中地区提供更可靠的电力支撑。公司承建的赣5标新建杆塔44基(含大跨越段8基),全长20.85千米(双回)。工程于2022年10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全体参建人员争分夺秒,确保工程建设务期必成、务期必胜。期间,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国家电网报及中国电力报等社会、行业媒体多次报道工程建设。
勇于创新 攻坚克难
特高压武南线临近鄱阳湖,大跨越铁塔纵跨赣江南北。其中赣江南支大跨越段的铁塔组立及放线施工是全线的重要节点,“跨越塔4078号至4079号塔跨越赣江的江面宽约350米,耐张段全长2390米,跨越档距575-1430-385米。”项目管理部主任石伟介绍,这4基铁塔为钢管塔,采用“耐-直--直-耐”方式跨越赣江。其中,4078、4079跨越塔均为直线塔,塔全高均为169米,塔材重970.42吨。
“这基铁塔最重单件接近9吨,我们采用大型落地双平臂抱杆,进行双侧平衡起吊塔材。”项目副经理赵杰介绍,落地双平臂抱杆由一个垂直的主抱杆和两副可上下、水平移动的摇臂组成,具有吊重大、吊臂长、易操作、高智能等突出优点,并配备了一体化控制室,单人即可操作整套抱杆系统。当吊臂两侧出现吊重不平衡时,抱杆的智能控制系统将自动控制、移动吊物的位置,满足安全提升要求。同时,该装置的使用,也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智能化水平。
组塔施工中,项目部还创新采用智慧管控中心,让工程管理更加的安全,智慧管控中心分别有人员监测、设备监管、视频监控、气象预警这些功能。就比如说VR培训系统,可以让人员身临其境的体验高空作业的艰辛,健康检测功能,每天都会对所有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采集,此外,整套抱杆的各项参数都能实时监控,一旦有过载的趋势,会立刻发出警报。
争分夺秒 精心统筹
为了按时、平稳、优质完成施工任务,工程项目部倒排工期,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从基础阶段便开足马力。夜晚加班加点讨论施工计划、细化各项方案措施,“白+黑”模式已成家常便饭,雷打不动、风雨无阻,为工程顺利快速推进提供了可靠保障。
自5月4日组塔工作开始,经历了雨期时间长、早晚温差大、瞬间强风多、夏季高温长等极端天气,这对于处在水网纵横地形的塔材运输、组立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保证工程建设不受影响,项目部全力以赴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织牢安全“防护网”。项目部结合现场实际,制定详尽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方案,积极推动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
11月26日该工程放线施工正式拉开序幕,该大跨越架线采用3X“一牵二”施工工法,最大紧线张力9.2吨,最大牵引力16吨。为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项目团队针对特高压单回路大跨越架线施工特点,前期多次开展现场勘察,对架线方案进行了多次讨论及过程推演,与施工班组开展面对面沟通,深入分析施工特点、难点及关键点,并结合施工班组作业习惯“个性化”制定施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按照“定人定责、同进同出、现场办公”的原则强化现场服务和管控,针对放线施工,项目部采用了一体化集控式放线设备,对整个放线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控。“这套设备就像高空中的一双‘眼睛’,可以帮助我们全过程远程监控高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和走板过滑车的情况,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确保大跨越架线施工安全。”石伟说。
据了解,此次放线工程,需要在南北两岸的铁塔之间架设36根500毫米直径的导线。这36根导线共重约263吨,形象一点说,差不多约等于2900余名成年人的体重。
精益求精 确保投产
为确保工艺质量,工程项目部在基础及架线施工中采用事前控制的方法,通过基础浇制之前反复复核尺寸的办法纠偏了十基存在疑似错误的基础,通过在放线过程中安排总工、质量负责人校验、计算弧垂值,确保工程架线工艺一次成优。
为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加强现场安全管控,项目管理部落实日管控制度,详细统计每一支施工班组每一日的详细工作动态及明日施工计划,工程管理人员每日起早贪黑,分片于各施工点开展安全巡查。
项目管理团队始终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坚持落实安全责任,在每个环节拴好“安全绳”,查漏补缺、不留死角,全面拧紧履责追责“安全阀”。下一步,项目管理部将在附件安装、检修消缺、线路防护施工中,勇当电网铁军先锋,践行责任担当,秉承工匠精神,确保工程顺利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