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至23日
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
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
今年的主题为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一直以来
向社会公众普及清洁能源知识
今年8月
生态环境部和科学技术部
联合公布
第八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名单
成为入选的36家单位之一
让我们带您一同了解
红沿河核电站的生态环境科普成果
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是展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成果与生态文明实践的重要场所,是向公众普及生态环境科技知识、宣传生态文明成就、提高全民生态与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在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中具有示范性,是国家特色科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入选充分展示了红沿河核电以清洁能源优势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的发展理念。
▲红沿河核电站
红沿河核电站是我国东北地区首座核电站,项目共建有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671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480亿千瓦时。截至2023年6月底,红沿河核电累计上网电量2601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煤消耗近784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2.2亿吨,相当于植树造林58.5万公顷,为地方经济和生态发展,助力国家“双碳”战略作出贡献。
▲红沿河核电站六台机组全貌
红沿河核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清洁能源,守护绿水青山。在安全稳定提供清洁电力的同时,红沿河核电主动拓宽核能应用边界,建成投运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示范项目。
作为宣传展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
重要科普阵地之一
红沿河核电多年持续
向广大社会公众普及
核安全、清洁能源、生态环境等知识
开展具有红沿河特色的科普活动
经实践探索
逐渐形成了
“一个宗旨、两个系列、三个率先”的
科普工作格局
▲红沿河核电厂内景观
“一”个宗旨
“一个宗旨”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致力于“成为公众信任的国际一流核电站”,坚持“安邻、友邻、暖邻”的三N原则,主动加强与社会公众的广泛深入沟通,建设我国一流的核电科普基地。
▲公众参观红沿河核电
“两”个系列
“两个系列”即以科普基地为依托的系列公众开放行动和以社会责任为纽带的系列公众沟通行动。红沿河核电建立了完善的科普基地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从领导、组织、资源等方面着手,保障科普工作规范化运作,曾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及辽宁省、大连市科普基地。
▲周边学生参观红沿河核电
红沿河核电建立了完备的科普基地管理体系,基地内设有核电科普展厅、观景平台、文化长廊等参观点位,并配备了专业科普讲解工作人员,从场馆设置、人员配备、工作机制、资源支持等方面全方位保障科普工作规范化运作。自实施“公众开放日”以来,红沿河核电已累计接待社会公众参观近8万人次。
▲大连市环保志愿者走进红沿河核电
红沿河核电聚焦关键节日、关键群体,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6·5世界环境日、全国科普周、全国科技周、8·7公众开放日等,组织特色参观活动。
▲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和谐美好
凭借优美的厂区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扎实的科普工作基础,红沿河核电曾获评中国美丽电厂、全国能源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电力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
在开展“公众开放日”的同时,红沿河核电还将工作扩展到基地外,与大连市城市规划展示中心联合建设核电科普展位,为市民了解核电站提供了便利条件。
红沿河核电与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科学技术协会、环保志愿者协会、新闻媒体等合作,充分利用公交媒体、公益活动、社区展板等,积极宣传核电科普知识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同时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企业、学校、社区进行科普宣传。
“三”个率先
“三个率先”即率先推出核电科普课程、率先打造教学实践基地、率先推出核电“云科普馆”。2013年,红沿河核电与瓦房店教育局合作,率先编制了我国第一本核电科普教材,并在瓦房店地区31所中学开设了核电科普课。
▲核电科普课是红核希望中学每年的开学第一课
为进一步创新公众沟通形式,红沿河核电率先运用移动互联网传播手段,建设并运营我国首个核电互联网科普展厅——红沿河核电“云科普馆”,拓展了核电科普宣传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