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火力发电 » 正文

煤电井喷,依然缺电?

日期:2023-09-04    来源:华夏电力  作者:刘洋

国际电力网

2023
09/04
09: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电力行业 煤电产能 火电机组

双碳转型大潮流下,煤电仍在以惊人速度“井喷式”增长。

最能反映这种速度的是煤电项目的密集投产——7月底的4天之内,竟有逾800万千瓦煤电获得核准、开工以及投产:

7月28日,华能太仓2×10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施工;

7月28日,建投准能长滩电厂2×66万千瓦机组工程首套机组顺利投产。

7月29日,晋能控股山西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同热三期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华能山阴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核准批复;

7月31日,华能两江燃机2×741.87MW二期项目开工;

这一速度也反映在惊人的总量数字上。2023年上半年,总计5040万千瓦的煤电装机获得核准。另据全球能源监测组织统计,2022年中国煤电核准量高达1.06亿千瓦以上,相当于每周核准2个煤电项目。(点击查看:《煤电凶猛:一周核准、开工破800万千瓦,两年半核准近2亿千瓦》)

仅两年多时间,总计有近2亿千瓦煤电项目获得核准。2亿千瓦是什么概念呢?“十三五”煤电年均新增3867万千瓦(5年1.93亿千瓦)。这也就是说,“十四五”的前两年,就干完了“十三五”5年的活。

煤电的大量核准、落地,对电力行业带来深刻影响。煤电产能过剩隐忧如影随形,合理发展煤电与实现双碳目标的协调难度也越来越大。

1谁是煤电井喷的背后推手?

这一轮煤电项目的快速增长,始于2021年下半年那场席卷全国的电荒。

第一轮拉闸限电自2021年5月始,先是在云南、广东等省份,引发工业企业限产;第二轮限电于当年9月始,波及全国大量省市,规模更大、影响更严重。

电荒期间,南方的浙江、江苏等制造业大省纷纷针对高耗能企业乃至于普通企业实施限电、限产。

北方的山东、吉林、辽宁等省份的限电情况更为突出,尤其是东北多地,自2021年9月23日开始出现了用电高峰时段突然拉闸限电,不光限制了工业生产,还影响到居民生活和城市运转,手机断了信号,红绿灯停运,乃至于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接下来的2022年,受极端气候影响,加上干旱少雨、来水偏枯,西南水电大省经受了多年未遇的缺电之苦,四川8000万千瓦水电竟直接腰斩。川渝缺电、云贵缺电,为避免大面积拉闸限电,无奈之下只好对辖区高耗能企业限电停产。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是,靠西南水电供电的广东、浙江等省,也出现了电力缺口。

面对缺电,甚至电荒,加快上马煤电就成了必然之选。这也就是说,2021年的罕见电荒以及接下来两年的局地缺电,是推动此轮煤电开闸的第一大因素。

当然,仅仅缺电这一个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煤电井喷。2014年煤电项目核准权的下放,助长了地方政府的煤电建设热情与冲动,今次缺电危机后,各地见机而动迅速投入煤电“军备竞赛”,这是另外一个重要“推手”。

为什么地方政府对大量上马煤电项目独具热情?实际上,这涉及一个困扰电力行业已久的省间壁垒:地方政府都不愿意要更多的“外来电”。

以送端省份云南省和受端省份广东省为例,因国内电力供需形势整体宽松,叠加云南水电增发,2015年云电送粤电量同比增加了2%,这超过广东全社会用电量1.4%的增长率,挤压了广东省内火电机组利润空间,引发双方矛盾和分歧。

2021至2022年期间,电力供需偏紧。一方面云南来水偏枯,水电减发;另一方面云南希望利用水电电价洼地扩大招商引资,期间云南削减了部分外送电量。这引发了广东不满。广东作为受端省份,为防止受制于人、自主保供,将外来电比重从2020年约30%下降到2022年的23%。2023年5月,广东还发布未来三年本地新增9000万千瓦煤电装机的目标。

除了要自主保供,地方政府自建电源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哈佛大学学者Mun S. Ho把“省间壁垒”这一现象概括为:每个地方政府都希望有自己的发电资源,以提供就业和税收。因此,每个地方政府都抵制中央指令,不进口、少进口可能在另一个省生产的更清洁或更便宜的电力。

正是基于省间壁垒下地方政府的“小算盘”,缺电发生后,各路地方诸侯就快马加鞭发起上马煤电项目的“竞赛”。

2缺电真相:实际不需要这多煤电

中国真的很缺电吗?让我们先来看看山东的案例。与广东类似,山东也一直在喊着缺电,并且正在大干快上煤电项目。

电力需求方面,7月9日山东新闻联播消息称,山东已连续10天用电负荷超9千万千瓦。另据山东省发改委预测,2023年迎峰度夏期间,山东全网最高用电负荷1.14亿千瓦,同比增长5.4%,出现在午高峰;晚高峰用电负荷增幅更大,达到1.08亿千瓦,同比增长7.8%。

电力供给方面,山东除了近1亿千瓦的煤电,还有4551万千瓦的光伏装机。光伏午间发电满足午高峰用电需求不成问题;麻烦出在晚高峰,今夏高温,空调用电大增,晚高峰最高用电负荷1.08亿千瓦,光伏“熄火”后电力供给只有9800万千瓦左右,存在约1000万千瓦的供需缺口。

需要注意的是,山东存在供电缺口每年就那么十天、二十天,而且还仅仅是晚高峰那几个小时。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为了补足这一缺口,2022年6月,山东省在《山东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到2025年建成投产大型煤电机组1000万千瓦以上。仅2023年上半年,山东就核准了668万千瓦的煤电项目。

“全年富电量,短时缺电力”。山东是这样,全国大多数省份也都类似。这也就是所谓的电力供需紧平衡,全年电量很富余,缺的仅是能够满足夏季晚高峰瞬时或者午高峰尖峰负荷的电力。这样的“缺电”,一年没有几天,一天当中也没几个小时。

从全国来看,这种形势非常明显。2022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8.63万亿千瓦时,发电量8.69万亿千瓦时,同比均增长3.6%。但2022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2.9亿千瓦,比上年增长6.3%——问题一览无余,最高瞬时尖峰负荷的增速,明显高于3.6%的用电量、发电量增速。

近年来,随着富有波动性的新能源大比例接入,更加激化了这一矛盾。

比如,2021年电荒期间,东北地区一度“无风”,导致本地风电出力不到装机的千分之二,新能源整体出力不及装机容量的10%。新能源“有装机、无出力”,也让瞬时尖峰负荷问题更加复杂,“缺电”随时都可能到来。

为满足超短期尖峰负荷需求,各地就大举新建煤电机组。在“短期缺电力、全年富电量”成为新常态的情况下,继续用“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思路解决问题,最后就是产能过剩,这也与能源转型的目标渐行渐远。

3如何科学合理发展煤电?

这一轮超常规煤电“军备竞赛”,各地方都从自身角度考虑,不去理会整体目标,是导致过度投资的核心原因所在。

为了纠正问题,避免风险不断累积,有识之士呼吁,需要针对新增煤电建设进行全国层面的统筹规划,全国一盘棋,避免局部失衡。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这样的统筹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就推行过。

2014年煤电项目核准权下放后一年内,地方能源主管部门核准的煤电项目一度超过了之前三年的总和。这些项目建成后,叠加2016年三季度后电煤价格大涨,煤电企业当年就出现利润腰斩。

很快,国家有关部门认识到了煤电过剩的巨大风险,整个“十三五”煤电政策定下总基调——“供给侧改革”。具体做法是,能源主管部门基于煤电规划建设预警,在各个区域实行“总量控制”,并规定红色预警地区不得新上煤电项目。

2016年初,有关部门还陆续下发文件,开始“煤电急刹车”,停建缓建了1.5亿千瓦新增煤电项目。得益于强有力的政策措施,2016年直至“十三五”期末,煤电建设步伐大幅度放缓,每年新增煤电装机也逐年下降。

在当下的时间档口,需要重提煤电建设的“全国统筹”,红色预警、分类管理的做法值得重新提上日程。

除了科学合理新建煤电,对现有煤电进行灵活性改造是另外一个重点。

能源革命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目标之下,煤电的系统定位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要求煤电在保供的同时,更要扮演好“灵活调节性电源”的角色。相比新建煤电,煤电灵活性改造是更难啃的骨头。

中电联的研究显示,我国灵活调节电源装机占比不到6%,新能源富集的“三北”地区不足3%,这个比例还不到欧美等国家的十分之一。

煤电灵活性改造,要求煤电机组不断减少“最小出力”。丹麦煤机改造后,最小出力低至15%~20%,德国为25%~30%。目前我国在运煤机一般最小出力为50%~60%,冬季供热期为75%~85%,与国际水平差距巨大。

新增煤电建设与煤电灵活性改造,都需要全国统筹。或许,现有煤电系统只有进行全面的重构,才能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要求。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