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的快速增加,其带来的并网难、消纳难等挑战越来越大,为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微网的作用日益凸显。
日前,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指出,支持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新建工业厂房屋顶光伏全覆盖,到2025年全市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49%。温州市积极响应行动方案,建成该市首个“光伏+储能+充电+放电+电池检测“五位一体”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示范站。
位于浙江温州市鹿城区康盛路的双屿综合供能站,由温州市交运能源公司与瑞浦兰钧、特来电联合打造,作为温州首个以充电型微电网为核心的“变配光储充放检”智能微电网综合供能站,该站占地7000余平方米,拥有直流快充桩72个,创新采用了变配光储充放检集成化微电网箱变、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利用技术、群管群控有序充电、V2G放电技术、车辆安全防护检测技术、云平台能量管理技术的多生态相结合的系统,着力构建“三大新高地”典型应用场景:源网荷储微网生态新高地,实现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融合互动,建成数字新基建的典型项目。
光伏发电,实现绿电最大化消纳
电站采用了光伏发电的绿电模式,利用车位顶部空间建设3座光伏车棚,总容量为214kWp,年发电量约22万度,为电动汽车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每年节煤约66.3吨,碳减排约182.2吨。具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功能,打开了新能源消纳通道,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真正实现了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助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绿色电力的最大化引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储能系统,实现电网削峰填谷
场站建设了1套容量为3000kWh的储能系统,可以在用电高峰时放电让场站使用储能电,减轻高峰时段电网负荷;在用电低谷时,使用电网低价电存电,实现周期循环。既平滑了新能源发电,提高其消纳率;又能降低整体用电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和环保水平,实现电网削峰填谷,获得峰谷差收益。光伏加储能系统不仅能为电动汽车供电,还能为园区用电提供绿色电力。
智能调度充电,实现充电自由
光储充放一体化微网电站,通过集成光伏发电、储能、充电等功能,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并将电能储存在储能站中,为电动车供电。项目设置个72充电车位,采用功率池共享的群管群控系统,可以通过有序充电、智能调度,面向不同车型提供所需功率,可实现多终端功率共享、全矩阵大功率输出,满足各类新能源车型的不同功率需求。
快充终端可满足半小时到一小时充满一辆车,利用充电调度优先充低谷电;面向未来大功率充电趋势,还可以升级超充终端,提升充电功率,满足不断迭代的充电车辆的高功率需求。
创新V2G技术应用,车网互动增收益
项目创新采用V2G技术,建设8台双向直流充放电终端,单车位平均充放电功率80kW,可利用具备充放电功能的车辆充当“移动储能”,每辆电动汽车可借助V2G双向充放电功能,在光伏发电高峰或电网低谷时充电,在用电高峰或电网负荷较高时反哺电网,通过微网箱变系统智能调配放电给其他新能源车辆使用,有效降低充电对电网的冲击。
两层安全防护,保障电池安全
项目采用特来电专利的「两层安全防护」技术,在充电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电动汽车充放电、储能充放电运行的冗余安全防护与检测,并进行大数据的学习优化,使得电动汽车充放电过程及储能安全隐患做到可监视、可预警、可控制、可追溯,预警准确率达90%。
微网能量管理,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场站采用高智能化、强拓展性的微网能量管理系统(EMS),本地设置微网控制箱,包含微网控制器,站内信号采集设施,信号上传至云端数据中心,通过能量云实现能量管理,本地设备执行实施。结合发电和用电预测功能,进行微网内发用电的优化调度,保障微电网安全运行,实现微网系统收益的提高。
作为温州市目前规模最大、充电桩数量最多、应用场景齐全的光储充放综合供能站,双屿综合供能站服务范围可完整覆盖公交大巴、物流通勤、网约出租等各类新能源车型,满足不同车主的充电需求;同时,双屿综合供能站建立新能源微网系统,通过光伏发电和储能,实现微网清洁能源存储就地消纳,缓解大功率充电对电网的冲击。
温州市交运能源公司将以双屿综合供能站为样板,将更多充电站升级为“光储充放”一体化微网综合供能站,助力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贡献国企力量,推动电动汽车从“低碳”向“零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