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占发电总装机容量比重49.7%;2023年上半年,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总装机容量比重已达51.5%。
近年来,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电力行业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
作为碳排放大户的煤电,未来将如何发展?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规划部副主任张晶杰对煤电未来绿色低碳发展指出了方向。
正确处理煤电转型与能源安全、低碳发展的关系
在张晶杰看来,“双碳”目标下,需要加快煤电清洁低碳化发展,提升煤电的灵活调节能力,推动煤电逐步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
首先,为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十四五”期间需要适度发展煤电项目。煤电机组应尽可能按照“增机减量”的思路安排运行,增加装机满足电力平衡要求,减少发电量,优先利用清洁能源发电,从而减少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强度。同时,要继续加大先进煤电技术科技创新,为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要正确处理煤电转型与能源安全、低碳发展的关系。我国电力需求还将经过较长时间的增长期,能源转型发展呈现明显的电气化趋势,电能替代潜力巨大,用电负荷和用电量还将继续增长。”张晶杰说。
据介绍,当前,煤电装机占比已不足50%,但发电量占比仍占60%,并且承担了70%的顶峰任务。近、中期看,煤电在提供电量和顶峰发电方面仍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煤电正由主体电源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张晶杰表示,“要认识到‘双碳’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统筹兼顾,树牢能源安全底线思维,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转型以及‘双碳’目标。”
要发挥好煤电作为长周期备用电源的优势及其系统调节作用
随着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的增加,新能源高效利用需要大幅提高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为满足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张晶杰认为,煤电将由主体电源向电力调节型电源转变。
据介绍,不论是抽水蓄能还是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均是以电为载体的无源式储能,其本身并未通过消耗一次能源产生电能,不宜作为长周期备用电源。
另外,当前,煤电仍是最经济可靠的调节电源。国内外运行经验表明,煤电灵活性改造技术成熟。单位千瓦调峰容量改造成本约在500元—1500元之间,远低于抽水蓄能、储能等其它系统调节手段。
因此,为保障电力系统的战略安全,要发挥好煤电作为长周期备用电源的优势及其系统调节作用,应保留部分关停煤电机组作为应急备用电源,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同时,要优化火电生产布局。按照“增电力、控电量、减占比”要求合理安排煤电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厂址资源,推动大型风光基地支撑调节火电建设,优化重点地区兜底和调峰火电布局,因地制宜布局满足特定需求的火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