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积极发展国内核能,同时努力扩大其核材料运输能力。再加上相关主管当局的支持,中国已经在核能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必须克服挑战
中国三门核电站(图源:中核集团)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一直在积极有序地发展国内核能大军。
2022年,国务院批准了10个反应堆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有23个新反应堆项目获得批准。
中国海阳核电站4号机组核岛地基的第一块混凝土正在浇筑(图源:SNERDI)
截至今天,中国共有55座反应堆在运,23座在建。
展望未来,如果中国核电保持这种发展速度,到203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4 GWe,其核电部队将在能源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力支持中国的碳峰值和碳中和战略。
昌江核电站3号机组钢制内穹顶就位(图源:中国华能)
目前来看,中国的核能计划状况良好,发展势头雄心勃勃,似乎是可以实现的。不过,中国的核能计划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建立完善的核电供应链;
对于结束循环并启动四代堆扩建计划,保持强烈的政治意愿。
然而,该项目仍可能面临明显的挑战:
在2045~2050年之前,沿海地区新确定的支持当前核能发展速度与之匹配的能力。
技术创新和可再生能源等其他低碳能源竞争力的增强,可能会赢得政府和公众的更多关注和支持,从而减缓核电的发展。
2、提升燃料运输能力
中国国内设计的乏燃料容器(图源:网络)
除了大规模投资三代和四代压水堆外,中国还鼓励对SMR和AMR设计进行创新和研发,并新启动了几个示范项目。
这一雄心勃勃、多样化的民用核能计划反过来又导致了核循环其他方面的行动,例如确保八氧化三铀的供应,启动铀转化和浓缩的新能力,以及新的研发项目。
因此,中国主要的核参与者已经迅速实现了多模式运输管理系统的发展,以及更大规模的运输包车队,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核材料运输需求。
越来越多的工程公司和有能力的制造商,开始对中国广泛使用的运输包装的开发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投资,例如由中核集团子公司中国核电工程设计院的CNFC3G新燃料运输包。
中国首个国产100吨级乏燃料运输容器也于2021年首次制造,可容纳21个乏燃料组件。
中国相关主管部门和行业也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以加强几个领域的运输能力,例如从阿拉山口到转换设施的U3O8多元化运输模式,以及2021年开始服役的第一艘INF3船。
中国第一艘用于运输乏燃料的船舶,符合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INF-3(3级辐照核燃料)标准。
INF3级船舶是国际海事组织规范包装辐照燃料和其他高放射性废物运输的最高级别船舶。
尽管与核燃料循环相关的主要运输领域的工业能力迅速增长,但中国核能集团未来仍将依赖海外运输供应链、公众接受和许可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及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具体方案。
从WNTI的地区角度来看——在ORANO NPS中国的支持下,中国核能集团对这些领域的国际合作持非常开放的态度。
这方面的例子,包括来自RAM运输的五名主要中国方的参与,他们将代表参加PATRAM22。与之前的事件相比,这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