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曾是老工业基地,如今已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最成功的城市之一,满大街的新能源汽车是柳州市流动的风景线。
广西电网公司柳州供电局立足行业特点,着力构建现代化供电服务体系,不断挖掘城市产业链优势,为客户创造价值,解决“充电焦虑”“里程焦虑”,满足车主充电便捷、等待经济、场景多元等差异化诉求,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开路”“充电”。
今年1—4月,柳州供电局充电量达403.4万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幅16.8%,交出了一份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亮眼“答卷”。
从城市到乡村
新能源车跑在春风里
正值广西柳州市柳城县红马山景区的旅游旺季,周边数十家农家乐的停车场停满了新能源汽车。“现在大家都喜欢开新能源汽车,我们赶在旺季到来前就联系供电局报装好了充电桩。有了充电桩,大家都乐意来。”当地农家乐经营者李先生说,已经有好几家农家乐陆续配套了充电设施。
柳城县是柳州市“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柳州及周边地区游客都喜欢到柳城县各大景区、农庄消夏避暑。柳州柳城供电局先后投运了沙埔镇红马山景区、沙埔镇贵泉水上乐园、大埔镇知青城景区3个充电设施站点,满足新能源汽车出行需求。
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侗乡文旅市场的复苏带动了大批游客的到来。在三江桂三高速公路北服务区,来自湖南的新能源汽车车主王先生正在为爱车充电,“出发前我们做了攻略,虽然我的车是混合动力,但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也有快速充电桩,我们长途旅行就只用电。”
从2016年开始,柳州供电局加速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布局投资,在市政、商圈、企业与居民小区陆续布点,“十分钟充电圈”逐步在柳州建起。如今,充电设施已延伸到县域农村。
2021年,自广西首座县域综合能源服务站——柳州融安综合能源服务站投运以来,鹿寨、柳城等大型综合能源服务站相继投入使用,形成县域充电设施骨干节点,而遍布柳州79个乡镇的充电站点又形成新的网络,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消除了“里程焦虑”、缩短等待时间,使新能源汽车也受到县域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到2023年2月,柳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从2017年的2.8万辆飙升到15.8万辆,星罗棋布的充电站、充电桩形成了一个既便捷又庞大的充电网络,为这座在绿色生态跑道上飞奔的工业城市供应源源不断的能量。
从先到优
生态产业链催生“蝶变效应”
加大新能源汽车补能设施建设,推广普及新能源汽车,降低购车、用车、停车成本,受益的首先是广大市民和新能源汽车车主。不过,这只是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链的一部分。自从广西电网公司在柳州推出新能源出租车“换电模式”,这里成了当地出租车司机的打卡点。停车、换电、扫码、驶离,只需要3分钟,汽车电量就恢复满格,一个占地仅约4个车位的集装箱式换电站,1小时可以为约17辆新能源汽车完全补能。
换电模式不仅为提升新能源出租车运营效率提供了“柳州实践”,也为整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共建新能源汽车生态圈提供了经验。
“在鹿山综合能源服务站,不仅能享受3分钟换电出发的快感,还可以体验‘车—网’互通的全新概念。”柳州供电局供电服务中心经理蒙锋介绍,该局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车网互动(V2G)技术,将拓展新能源汽车的用途和潜力,新能源车主不仅能开车省钱,还能“充电挣钱”。
柳州是全国唯一拥有一汽、上汽、东风、重汽4家汽车集团整车生产基地的城市,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全面推广,柳州汽车生产、销售两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柳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我们还将在综合能源服务站设立新能源汽车卖场和维修设施,可实现新能源汽车从选购、上牌、维护‘一条龙’服务。”蒙锋说,每个城区的大型综合服务站还会根据区域特点,设立特色配套设施,“比如黄村综合能源服务站配套建设了体育场馆,车主在给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同时,也可以给身体‘充电’,一举两得。”
“柳州模式”把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使用,到配套设施建设、就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整个链条全部盘活起来,共同建设新能源汽车生态圈命运共同体,催生多方共赢的“蝶变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