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限电,这是成都人对2022年夏天的一个深刻记忆。如何破缺电之困?2023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对“能源安全”进行了总结和部署。
“在遭遇去年的高温限电后,成都已经马不停蹄布局了很多电力项目。”2月24日,成都市人大代表、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型电力基础设施项目需要3-5年的建设周期。在其投运之前,成都依然面临着可能得短时电力困境。
刘毅认为,目前能快速“破局”的方式是加快“智慧能源系统”的研发和利用。
成都市人大代表、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
报告重点关注:
提速推进大邑、崇州、金堂团结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2年,全力应对历史极端最高气温、最少来水、最大用电负荷的严峻局面,深入落实省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应急响应机制,工商业让电于民469万千瓦,全民节电140万千瓦,有效守护了电网安全和民生用电。
今年,成都怎样未雨绸缪?提前绷紧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温限电”的弦?
报告提到,2023年,成都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其中,在电力领域,提速推进大邑、崇州、金堂团结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彭州燃气调峰电站和万兴环保发电厂三期,深入实施成都电网“蓉耀工程”三年攻坚行动,协同推进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电网安全承载能力提高至1725万千瓦以上,推进居民小区(院落)供配电设施移交3000个。
据媒体公开报道,成都市政协委员,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王宏波介绍,2022年度夏期间全市最大用电需求负荷2050万千瓦。当前成都电网正在加快建设,力争今年迎峰度夏前将供电能力提升至1820万千瓦。
人大代表观点:
为何会电力不足?四川存在五大“痛点”
四川是水资源丰富,是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的水电大省。为何在2022年会出现电力缺口?
刘毅认为,极端气候条件、省市电源结构不合理、省市骨干电网薄弱、成都市电网局部阻塞现象严重、负荷灵活性不足……这5大“痛点”,都是造成去年电力紧缺的原因。
“在发生高温限电后,我们考察了几个水电厂。去年的3-5月,上游流域地区气温较高,导致雪山融雪较早,去年上游来水就较早,这加剧了七八月来水量的不足。”刘毅说,四川电源结构中水电占比过高。一旦受气候条件影响,来水和负荷不匹配,就容易造成因电源不足而导致的供电能力不足。
同时,很多市民提出疑问:西电东送,四川是电力输出大省。在四川电力紧缺之时,其他省市能否紧急送电?或者能否将闲置电力储存,待到电力紧缺的时候再应急?
“省市电网对外联络较少,尤其是成都盆地。”刘毅说,四川的电网和其他地区的电网的互联能力连接不足,转供电能力较弱,无法有效获得外地电网支撑。“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单向的外送输电线路,我们能把电运出去,但外面的电进不来。”
同时,刘毅认为,能长时间大规模储电的技术,现在还处在基础研发阶段,距离实际商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思考应对之策:
“智慧能源系统”能快速见成效
如果今年再遇到极端气候,还会不会出现限电的情况?
“不论是电网,还是电站,都不是一年能建成的。”刘毅非常务实,大型基础设施都需要较长的工期,去年高温之后,今年还吃不到大规模电力系统新基建的福利。
最能快速见成效的是“智慧能源系统”。通俗一点说,智慧能源系统就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整合海量闲置能源资源,为用户创造额外价值,促进城市双碳目标实现。”而这里的“海量闲置能源资源”,就是空调、电动汽车、冰蓄冷和分布式光储等。这也是成都目前保有量巨大,且应该在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
“例如,当室内温度到达23度,关掉空调之后,温度在1个小时后升到28度。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智能能源系统对大型办公楼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并自动开启和关闭空调,科学分配电力。”刘毅说,这种“智慧能源系统”的建设周期短,可有效、灵活运用在城市中。
此外,刘毅建议,在四川“三州”地区部署风光电站,通过柔性直流电网直供成都,保障成都用电,并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利用高温干旱季节光伏与水电的互补特性,将风光电源与水电电源相耦合,考虑日间空调负荷和光伏出力的同期性,夜间空调负荷和风电出力的同期性,通过已经日趋成熟的柔性直流电网技术为成都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