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电装机国,截至2021年底,煤电总装机量达11.1亿千瓦,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的46.7%;煤电全年发电量超过5万亿千瓦时,约占总发电量的60.1%。受此影响,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0%以上,电力行业清洁转型进程仍需进一步加速。
目前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供应紧张态势。据记者了解,2021年以来,我国新核准的煤电项目数量激增,2022年新核准的煤电装机数量已超过此前一年的3倍。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电力安全和电力清洁转型、如何处理好煤电转型优化和托底保供的关系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不同地区电力结构差异明显
在“加速推动中国典型五省的煤电转型优化发展”研讨会上发布的《中国典型五省煤电发展现状与转型优化潜力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指出,我国不同省份的不同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代表了我国煤电发展的不同阶段。
具体来看,以山东为例,该省是全国煤电装机第一大省,同时也是电力输入大省,冬夏“双高峰”保供压力较大,由于其机组总量大、自备电厂和小微电厂多,煤电装机结构具有较大的优化潜力。再如山西,同样是全国煤电装机大省和传统的电力输出大省,该省在全国电力保供中发挥关键作用,未来也将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调峰基地。此外,湖南是电力供需紧平衡的省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未来将是中国新增煤电的主要地区之一。
与此同时,在“双碳”目标下,部分省份近年来着力发展风电、核电等产业,进一步遏制煤电项目大规模部署。《研究》指出,如福建的电力结构虽然以煤电为主,但近年来核电、海上风电发展迅猛,未来电力输出省的角色定位将愈加明显。海南的煤电装机较小,地方政府已明确提出禁止新增燃煤发电项目,该省接下来将成为我国率先实现煤电完全退出的省份之一。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博士表示,地方省份是我国电力系统中长期规划和运行控制的核心单元,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在省级层面开展煤电转型优化发展研究,对于推动煤电角色转变、升级改造、有序退出,以及电力行业的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地制宜制定优化路径
在明确煤电定位的基础上,控制增量、调整存量是煤电转型优化稳步向前的前提。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表示,当前既要做好电力安全保供,同时又要坚定不移推进和落实“双碳”目标,尤其是发挥好电力行业在落实“双碳”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
对此,《研究》提醒,地方省份应根据自身能源禀赋,处理好煤电转型优化和托底保供之间的关系,一味对煤电“开闸放水”将造成煤电行业的无序发展和资产损失,对国家提出的严控煤电项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目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严重拖慢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
以山东、山西等煤电大省为例,《研究》建议,山东应严格遵守煤电装机控制目标,优化存量资源,加速非化石能源发展以及谋划外电入鲁线路,预计山东合理煤电装机将在“十四五”时期实现小幅下降,在2025-2030年间保持在1亿千瓦左右,2030年后将出现较大的快速压减空间。对山西而言,应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协同推进电力保供、外送和清洁低碳发展,《研究》预计,出于建设大规模外送电基地和配合风电光伏并网的需要,“十四五”时期山西仍需增加一定数量的煤电,预计“十五五”时期开始逐步下降。
“近年来,山东省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任务,确定了煤电、可再生能源与核电、外电入鲁三个“三分之一”的电力结构调整目标。作为全国煤电装机第一大省,山东在“十四五”时期应作出系统谋划,努力遏制煤电装机增长势头。”袁家海指出,事实上,在煤电转型优化过程中,不能仅仅从电力的角度看待煤电发展,而应站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看,即要在电力的供应侧和需求侧推进政策协同,更好地促进煤电大省实电力结构转型。
《研究》同时指出,福建、海南等省份充分利用沿海清洁低碳资源优势,探索能源利用新模式,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和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加速煤电转型进程。
梯次建立分布式能源系统
除了控制增量、调整存量外,建立多样化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也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供应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杨富强强调,新型能源系统与传统集中式能源系统有所差别,对此,各个省份、地区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技术和各种条件来发展多样性的能源系统。
“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在抵抗自然灾害、技术水平等方面均有一定缺陷,因此根据各省将来的发展情况建立多样性的能源系统,可以避免陷入以煤电为主的单一困境,省级、市级、县级等也可以梯次建立不同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进一步增强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杨富强表示。
《研究》进一步建议,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严格控制煤电装机规模,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从满足区域电力供应和碳约束出发,合理把控煤电新增规模,根据计划/核准机组的建设进度有序推进建成更高效、更清洁、更灵活的新一代先进煤电机组,并评估新增机组的使用潜力和利用效率。同时,在安全保供前提下坚定严控煤电项目的决心,加快建设灵活电源;调整和构建电力体制改革新思路,将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作为电改的核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