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不少国家增加了化石能源的利用规模,欧洲多国表现尤为明显。居高不下的国际能源价格反映出能源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市场猜测:是否清洁能源的发展面临困境?全球是否将重回化石能源为王的时代?但是,作为能源领域的专业国际组织,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22》却通过分析提出判断,认为全球能源危机可能成为迈向更清洁和安全未来的历史转折点。在俄罗斯能源出口受限的情况下,全球对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所有化石能源的市场需求出现了历史上首次的全面下降,全球能源秩序正在重塑。
IEA认为,全球能源供需关系的改变不仅有包括中美欧在内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与政策行动,还有来自市场的资金投入。据分析,在2030年之前,全球的清洁能源投资之和将超过2万亿美元,投资额比当前增幅超过50%。当前煤炭消费需求的增长只会是短期现象,而在核能的加持下,可再生能源将实现可持续的盈利,满足市场对能源的需求。不同类型的化石能源需求达到峰值的时间有所不同。在当前的全球政策水平下,煤炭需求将在未来几年达峰,天然气需求将在2030年左右进入平稳期,2035年左右石油需求将达峰并在2050年之前逐渐减少。化石能源在能源总量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约80%逐渐降至2050年的60%,而全球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也将从目前的370亿吨降至2050年的320亿吨。回顾历史,全球化石能源的使用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就保持了与GDP同步的持续增长。此次历史性的转折影响深远。
尽管如此,能源结构的转型并不容易,仅仅依靠政府资金在规模和效率上都是不够的,低收入国家和社会群体在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上面临的挑战尤为巨大。2015-2020年因投资不足,能源部门在全球经济下行期更为脆弱。即便能够实现2030年前2万亿美元的投资总额,要实现2050年的目标仍需要超过4万亿美元的资金。如何寻找新的投资者,保持产业链的完整、高效和可持续,对于能源结构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源结构的调整涉及能源的生产、存储、传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要建立新的供需关系,更要形成更有竞争力的市场运行机制,仅靠一个或几个国家的自身行动是不够的,需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式,在能源领域尤为如此。过去,满载煤炭的火车、满载石油的轮船和管道运输,为各国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支持,使得人和物的移动获得动力,为包括服装、包装、冶金等各类制成品提供原料和燃料。未来,清洁能源在获得更广泛应用后,传统的化石能源贸易规模可能出现明显下降,但国际贸易在响应全球发展的能源需求上依旧不可或缺。不论是太阳能发电、风能抑或其他能源,原材料、中间品、设备的全生命周期都不可能形成闭关锁国的小圈子,都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伴随化石能源类大宗商品市场需求的减弱,国际航运、保险、金融乃至数据流动等领域都会出现新的变化,对于航运的交通工具、航线图乃至价格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支持贸易或寻求利益最大化的跨国投资活动也将在驱动因素和目标效果上发生较大的变化,进而导致全球规则的发展与更新。
面对全球能源结构的加速调整,坐观其变不可取,视而不见不可行,积极探索创新的发展路径,吸引全球资源集聚并形成有效且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才可能不被落在时代后面。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虽然各国的关注重点不同,但底层逻辑依旧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在可用的选项中选择最适合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路径,以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应对外部挑战,就有更大可能获得更多国家的支持。伴随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技术的进步,减少能源转换的层级,尽量减少对化石能源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降低能源从获取到使用中间环节的耗散,既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又是降低碳足迹和环境影响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