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电网科技进步三等奖两次,职工创新一等奖1次,授权发明专利5项……很难想象,实现这种种成就的,不是一位“老同志”,而是一位本土“85后”的年轻人,他就是海南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梁钰。
“本地人” 毕业后返乡助力家乡建设
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为人恭敬谦和不失严谨,谈及家事时风趣幽默,谈及专业问题时又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这样的梁钰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便是“做学问”或“搞研究”的“学者”形象。
“我的爷爷奶奶是在解放海南岛时期跟着部队来到海南并定居的,虽然我的籍贯不是海南,但也算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海南人。” 梁钰告诉记者,自幼在海南长大的他高中就读于海南中学,热爱理科的他喜欢研究物理,机械等领域,到了考大学报专业时,他便将自动化填到了专业的第一顺位。用他的话说:“男孩子嘛,总喜欢捣鼓这些。”
从本科到读研,梁钰由于研究方向等原因辗转了合肥、北京、广州、成都等城市,主要给卫星做通信接入,研究如何瞄准对接等。然而漂泊在外时间长了,他还是惦记在家乡的父母与亲人,最终决定返回海南,在照顾家人的同时也身体力行地支持海南的建设与发展。
“我父母本身就是电力系统的工人,我从小也是在变电站长大的,对电网系统很有感情。刚回来海南时,恰逢海南电网招聘,我便主动与其联系,最终成为了一名电网人。”梁钰回忆道。
“零起步” 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
老话说隔行如隔山。虽然在曾经研究的卫星通信领域有所建树,也曾受到家中父母在电力系统工作的熏陶,但当梁钰真正走进电网系统开始工作时,仍是一名业务上的“小白”,任何事物都需要他从头开始,从“零”学起。
他也曾为业务不精而发愁,但这也刺激和激发了他爱研究的特质。有同事评价他,大学本科读的是自动化专业,研究生读的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而在按照单位要求,开始接触电力系统仿真计算领域。此后,“半路出家”的他成天钻研相关业务,向其他同事虚心请教,最终逐渐上手乃至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全凭他这一股爱研究、肯钻研的拼劲。
“2012年下半年开始,我开始接触电力系统仿真计算领域。我们知道电是难以大量存储的能源,电发多了会消纳不了,还会增加线路的负荷;电发少了则会不够用,影响到广大企业与居民的生产生活。我们的工作,就是运用虚拟化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技术等,将电力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具体情况实时记录与分析,包括未来一过程中设备运行是否稳定,元件是否有风险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持续稳定的运行。”梁钰笑着说道,“从接触这个领域,不停地丰富理论知识储备以及实战的打磨,我可以略带自豪地说,如今在省内这一领域中我已经是比较顶尖的了。”
“有拼劲” 曾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助力机组投产
在扎入电力系统分析和继电保护领域后的十年里,梁钰先后走遍了全省大大小小的发电厂、变电站等场所。事实上,在“威马逊”抗风抢修、海南核电分系统调试、西南电厂涉网试验等工作现场,他也都留下了自己忙碌且认真的身影。有一年,他竟出差了210多天,大半年的时间都奔波在省内各处,收集与研究着数据,维护着电力设备的安全与稳定。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从文昌翁田登陆海南,对琼北东北造成严重影响。当晚,梁钰等人便接受任务,即刻启程前往文昌支援电力恢复与设备运维工作。
“我们当时是连夜出发的。由于电力设备与线路等被台风吹倒或损坏,刚到文昌时,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都是漆黑一片。而我们则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摸清受灾区域,帮助城市恢复光明。”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梁钰等人先后走遍了文昌范围内的多个变电站以及为数众多的线路受损现场,通过技术研判帮助电力线路尽快恢复运行。每天的休息时间只有几个小时,最累的时候找个变电站,躺在地板上便睡了过去。就这样,在忙碌了一周时间,他们于一日的晚间启程返回时,透过车窗已经可以看到文昌已恢复到了往日的灯火通明,自豪感也随即油然而生。
2015年,由于高温叠加生产因素的需要,海南电网面临着尤为严峻的限电形势。为争取西南电厂尽快投运,减少机组并网后对电网的扰动,赶赴现场的梁钰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其中30多个小时都在做并网前的3个涉网试验。而在以往,这样的3个试验做下来需要一周的时间。更可怕的是,电厂机组轰隆隆的噪声将近120分贝,一般在现场停留一分钟以上听力就会受损。但梁钰并未因此退缩,他戴上耳塞,全神贯注地做试验。工作结束后,轻松下来的他只在朋友圈发了四个字的玩笑来感慨:我耳聋了。
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梁钰总能心无旁骛地将爱钻研的拼劲投入到工作中。在南网科研院参与科技项目技术攻关时,他曾连续两个星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终成功完成了“风电接入的柔性直流与常规直流并联电网的实时仿真与稳定控制”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梁钰已承担科技项目3项,获得南网公司科技进步奖1次。回到海南以来,他已经先后获得了海南电网科技进步三等奖两次,职工创新一等奖1次,授权发明专利5项。这些荣誉的背后,正是这名“85后”对工作的执着与热爱。
“迎挑战” 为清洁能源岛建设贡献力量
随着海南启动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出了建设“清洁能源岛”的发展战略,对于省内电力网络的发展要求也愈发提高。根据《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海南将积极发展风电、光伏、电力储能、智能电网等产业,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与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等。而这些,也对梁钰所属的团队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与传统的火电、水电乃至核电站不同,风电与光伏发电都有着各自的特性。以风电来说,什么时候来风,风有多大,都不是定数;以光照为条件的光伏发电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随着海南加大风电与光伏产业发展,我们需要研究这类不定时定量的电力如何消纳,在减低其对电网扰动的同时用好这类清洁能源。比如一般晚上风比较大,风电主要集中在晚间,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电价的调解机制鼓励新能源汽车在夜间进行充电,有效消纳这一部分能源;在维护电网的角度,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平滑掉对电网的波动性,或是通过要求发电企业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设备,对能源进行存储。”梁钰直言,目前海南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已经启动了对如何更好运用风电与光伏的探索,这也将是他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持续奋战在一线,不断接触着新形势、新理论、新技术,今年37岁的梁钰仍认为自己十分年轻。“我们为海南电网正向着更加清洁的能源方向发展感到欣喜,我们也将全力以赴,以实际行动助力海南建设,为自贸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