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用电、四川工业用电全停等事件反映出全国电力供需格局日趋紧张,局部地区硬缺口出现恶化倾向。当前是我国未来10年电力供需偏紧格局的起点,从历史维度来看,我国电力供需整体呈现以10年为周期的钟摆走势(90-00年宽松、01-10年紧张、11-20年宽松,21-30年预计偏紧),除正常的投资周期和经济周期外,新一轮供需偏紧受一个黑天鹅(2019年之前电力行业未预料到碳中和带来全社会用电需求增速上修)、两个灰犀牛(2022年起我国水电资源开发殆尽,2016-2018年底核电审批停滞后果开始显现)影响,缺电强度和广度或超过以往,新能源短期内远远无法应对电力缺口。而且,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电源供给端(新能源占比提升带来系统不稳定性增加)与需求端(三产及居民用电占比提升导致波峰波谷加大)共振,未来调峰压力指数型上升,在电量整体紧缺背景下,负荷紧缺将成为常态,工业用电强制错峰成为必然。
至于电力紧缺更根本的原因,我们认为在于2015年新一轮电改以来,发电全产业链利润受政策影响持续压缩,电源、电网、储能投资严重不足,尤其是煤电全行业亏损背景下电力行业已经缺乏内生造血能力,新一轮改革实在必行,供需格局持续恶化将成为倒逼改革的契机。在传统电源结构下,电力供需匹配的本质是供给满足需求,因此自2002年以来我国电价机制始终呈计划或半计划管制状态,电力行业持续对外让利;但是在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的电源结构下,电力供需匹配一定是需求适应供给,新一轮改革势必从需求端入手,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方向包括全国性电力市场、辅助服务市场以及容量电价改革),由对外补贴制造业变成吸引投资、引领全社会减碳的核心赛道,长期被压制的电价乃至电力版块股价将得到逐步修正。由此,在电力供需趋紧判断得到逐步印证、利多信息逐步积累的背景下,我们坚定看好新旧能源价值重估,在大方向确定的情况下,一切暴露出来的不利政策都将得到迅速修正(如山西现货市场规则持续修订到第12版、福建低价海风已经弃标),当前位置重点关注火电转型绿电板块。此外,特高压是解决部分省区局部电力短缺的核心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前提条件。我们预判随着缺电问题日益凸显,特高压建设需求和紧迫性将进一步提高,其建设将贯穿碳中和始终,是新型电力系统需求最大、也是确定性最高的赛道之一,并将带动电网配套设施大规模建设。储能则可以解决局部时间问题,抽水蓄能仍是最主要的储能手段,其核准开工有望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