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
——访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曹志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讲话,再次就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技术创新是关键,装备制造是保障。”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曹志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提供技术更加先进、质量更加可靠、更加安全稳定的发电装备,对于保障能源供应、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尤为重要。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您认为能源电力行业应如何做好“双碳”工作?
曹志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对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电力发展作出过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双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一定要立足基本国情。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基本特点就是富煤贫油少气,同时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推进“双碳”实践必须协同抓好风光电基地开发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充分发挥煤炭资源的兜底保障作用。二是一定要增强系统观念。碳达峰碳中和是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方方面面,推进“双碳”实践必须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多目标整体优化。三是一定要以安全为前提。碳达峰碳中和关系重大、挑战巨大,推进“双碳”实践决不能急于求成、急躁冒进,必须将降碳建立在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的基础之上,把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穿始终。
记者:发电装备制造企业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曹志安: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能源领域碳排放量占比较高,其中电力行业碳排放占能源领域的四成以上,我一直在电力行业工作,深感服务“双碳”目标任务的责任重大。从去年11月份来到哈电集团工作后,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技术创新是关键,装备制造是保障。如何提供技术更加先进、质量更加可靠、更加安全稳定的发电装备,对于保障能源供应、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尤为重要。
多年来,我国的发电装备制造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落实“双碳”目标任务,为推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以哈电为例,我们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全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攻克了准东煤极易结渣和沾污的世界难题,自主研制世界最高参数百万二次再热锅炉,相比常规百万机组可减排二氧化碳40余万吨/年;持续巩固传统水电优势,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白鹤滩水电站14号机组率先投产发电;积极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抽水蓄能产业,国内单机容量最大抽水蓄能电站阳江1号机组并网发电。
基于上述理解认识,在后续的工作中,哈电集团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谋划和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聚焦发电装备研发制造主责主业,重点围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低碳的驱动系统、清洁高效的工业系统“三个系统”优化产业布局的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国家重大战略、行业科技前沿、市场用户需求、技术短板弱项)狠抓科技创新,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继续引领和推动我国发电装备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更好更全面服务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记者:为推动“双碳”目标如期达成,您对能源电力行业发展有哪些建议?
曹志安: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双碳”目标任务和能源电力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我理解,要从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共同发力,统筹推进。
在装备制造环节,要抓住技术创新这个关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突出抓好“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装备,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在发电环节,随着新能源逐步成为电源主体,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同时,建议重视和推动储能产业发展,做好储能发展与电力规划、新能源规划的统筹协调,建立完善储能发展的成本疏导和投资回报机制。在电网环节,建议继续服务好新能源接入和消纳,加强对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电力系统安全风险防控。
同时,建议在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加大改革力度,特别是要继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打通电力上下游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各类型电源健康发展,用市场化手段激发各环节各个主体服务“双碳”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性,通过金融、期货等方式手段,统筹协调煤电油气等各类能源的碳排放权,提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风险对冲工具。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引导各类资源服务于“双碳”目标和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的两会提案是关于抽水蓄能方面的。您认为服务“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应从哪些方面发力推进抽水蓄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曹志安: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关键时期,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由于新能源的间歇性特征,电力系统需要配备约15%左右的储能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电源的需求更加迫切。
抽水蓄能作为被广泛认可的综合性安全调节电源,对保障电网安全也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当前电力用户对高质量电能的需求不断提高以及电网紧急安全事件明显增多,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为推进抽水蓄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支持企业加快提升抽水蓄能产业的装备制造能力,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大力支持,投入一定的国有资本金,缓解装备制造企业资金压力,协助企业进行装备升级改造。
建议进一步规范抽水蓄能产业的市场秩序,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实力强、业绩好、技术优的企业开展良性的市场竞争,避免争相压价低价中标,以保证整个产业链良性发展。
建议加大关键材料和配套部件自主化研制力度,国家继续投入政策、资金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快突破关键“卡脖子”难题,从整条产业链深度推进,加大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力度,确保项目建设整体可控受控,真正将“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
建议立项开展关键技术开发与标准制定,国家层面充分利用抽水蓄能发展的良好时机,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增强国际标准话语权,加快主导制定或完善水电行业国际标准以及国内标准国际化,大力推进中外标准互认,及时将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引领抽水蓄能乃至整个水电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