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电网企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于2021年底陆续公布了“十四五”期间电网计划投资额,总和接近3万亿元。随着2022年到来,相关投资正逐步铺开。
据悉,国家电网今年已确定在电网投资方面投入5012亿元,特高压工程、配电网、进一步提高电网数字化水平,将成为电网企业以及相关电力设备企业的工作重点。
国家电网年度投资首突5000亿
“2022年电网投资将达5012亿元”是国家电网年度电网投资计划首次突破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84%。
国家电网对外表示,今年的重点工作包括:优化完善公司行动方案和电网规划;推动新型电力系统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全力推进“十四五”重点工程前期工作,深化可研设计,发挥好属地作用。
具体而言,国家电网将推动年内核准并开工武汉—南昌、金上—湖北、川渝联网等特高压工程。高质量推进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等重点工程建设。此外,国家电网还计划在年内建成投运白鹤滩—江苏、荆门—武汉等特高压工程。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开表态,将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推动跨省区输电通道加快核准,并尽早开工、尽早投产,有效提升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根据近日印发的《关于委托开展“十四五”规划输电通道配套水风光及调节电源研究论证的函》,国家能源局将委托相关单位结合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要求就“十四五”规划的12条特高压通道配套水风光及调节电源进行研究论证,并就“十四五”期间需新增的输电通道以及配套电源规模提出建议。
“配电网”、“数字化”成新关键词
在国家电网今年整体规划中,配网升级改造同样被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南方电网在此前印发的《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早已明确,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配电网正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核心。配电网是能源生产、转换、消费的关键环节,更是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支撑平台、多元海量信息数据平台、多方市场主体的交易平台,对配电网建设及改造成为必然。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配电网的规划投资达到3200亿元,约占南方电网总投资额的48%。
同时,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数字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电网数字化水平至关重要。据悉,部分相关企业已明确今年将进一步在提高电网数字化方面加大投入。
电力新能源蓄势待发
2021年初,我国明确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标志着电力行业转型将围绕服务新能源展开。
服务新能源方面
国家电网今年计划积极服务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光基地开发。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随机波动性强,必须以储能系统作为支撑。
推进储能建设方面
国家电网今年计划加大优质抽水蓄能站址资源储备力度,力争核准湖北紫云山、辽宁大雅河等抽蓄项目,并计划开工建设江西奉新、浙江泰顺等4座抽蓄电站,推动安徽金寨、黑龙江荒沟等5座抽蓄电站建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功能发挥中,化学储能与抽水蓄能在功能上存在互补。但目前化学储能仍未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同时化学储能设施的安全性仍待检验,仍处于初始阶段。
电力工业成就彰显科技创新能力
电网建设史同样是技术变迁史。
电力是工业发展的血液。70年多来,中国电力工业经历了由弱变强、由落后变先进的发展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成就,关键因素便在于从一穷二白到掌握核心技术,直至制定国际标准的跃迁。
1950年,中国人均发电量2.76千瓦时,印度人均发电量10.9千瓦时,美国人均发电量2949千瓦时。但是到了2010年,我国总发电量达42017亿千瓦时,打破美国保持110年总发电量冠绝全球的记录,成为世界第一。
生产出来的大量电力需要电网高效运输。中国国土面积大,煤电、水电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因此超高压输电技术成为必然选择。
超高压输电线涉及变压器、电抗器、开关设备、避雷器、套管、绝缘子、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及串联电容器等多个技术难关。
1981年12月,中国第一个500KV的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正式运行。经过多年技术沉淀,2005年官亭-兰州东输电线路、兰州东变电站竣工,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正式投产。
2009年1月6日22时,我国第一个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入商用,随后淮南-南京-上海1000KV特高压线也正式上线,这意味着我国电网电压正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特高压技术不仅对输电效率至关重要,还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欧洲、日本的企业由于没有没有工程化应用,只能在从试验层面验证相关理论。
中国特高压在变压器、开关、绝缘等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且工业化生产相关设备,因此国际电联就以中国标准作为国际标准。在全球经济发展持续向前的当下,其背后的深远影响不言而喻。
钜派资本股权投资部董事总经理钱晓波表示,随着我国电力供应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进入持续宽松新常态,电力传输、绿色发电、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将成为未来的攻坚重点,平衡资源禀赋差异利器的省间电力交易亦稳步推进,以应对电力短缺偶发、电力改革加快、燃煤上网电价开放、工商业用户全面入市的新阶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改善社会民生等任务,决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刚性增长。
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83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在单位产值能耗下降的同时电耗增长明显,表明我国终端能源消费构成中的电力比重明显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同时,用电走势符合用电量波动通常大于经济波动的规律,从电力视角印证了我国经济持续稳健恢复、稳中向好,彰显了强大的韧性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