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去产能,这项运动已经推行了五年,根据各省统计的关停煤电机组的规模,各地基本上年年都是超额完成了主管部门规定的任务。
我国之所以强势推动煤电去产能,主要是为了履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承诺,同时为风电和光伏装机并网提供消纳空间。
当前我国不但压缩国内新增煤电的装机规模,更是对外承诺停止一切新增海外煤电工程支持,凸显我国对煤电去产能的坚定信心。
站在环保和发展新能源的角度看,煤电去产能大方向是对的,不过实现目标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刀切式的强制关停。
煤电装机、发电量分别占我国发电装机、发电量总量的49%和62%,一直承担着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集中供热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基本上我国超过80%的工业生产耗能和70%的民生热电基本都是由煤电提供的,冒然对煤电强制性去产能势必会影响国计民生。
我国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发达省市,这里也是煤电去产能力度最大的地区,但是也是拉闸限电最频繁的地区。
9月份,江浙地区拉闸限电集中爆发,迅速蔓延至十多个省份,就连西北、东北几个欠发达省份也波及,多年的电荒再度大范围袭来。
十多个省份拉闸限电,一下子给主管部门警醒,因为马上要进入冬季供暖,如果煤电产能严重不足,势必会引发供暖紧张的民生问题。
为此主管部门及时调整方向,将煤电去产能转为煤电保供,在出台打压煤炭价格政策同时,出台多项措施支持燃煤电厂满负荷运行。
年中的普遍性电荒,以及主管部门多方联动为煤电保供等一系列操作,让我们意识到煤电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煤电去产能该歇歇了。
2021还有一个月就结束了,不少业内人士现在很少在谈煤电去产能,媒体也似乎不再鼓噪了。电荒来临之时,鼓吹风电和光伏的专家们也闭口不言了。
一系列的教训告诉我们,在用电安全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冒然推动煤电去产能势必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造成冲击,值得我们警惕。
2022马上就要到了,煤电去产能这股风大概率是不会吹了,但是煤电清洁化、灵活性改造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这也是煤电绿色转型的必须。
由于煤电发电量比重持续腾退,为新能源释放了充足的市场空间。风电和光伏大规模的装机,也赋予了煤电充当调峰主力的历史机遇。
2022年,在完成清洁化、灵活性改造的基础上,重点发挥煤电的主体能源支撑和电力调峰两大功能,这是我们谈论煤电“去产能”问题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