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 讯】11月30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制定《贵州省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方案提出有序推动传统电力产业集群发展,扎实推进水力“百库大会战”。
《方案》指出,加快解决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建成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观音、花滩子等4座大型水库和两岔河、三岔河等70余座中小型水库,2023年底全省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到142亿立方米以上。
2021-2023年贵州电力产业方面的重点任务为建设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电网,建成“三横两联一中心”500千伏骨干电网网架,加快实施500千伏独山至桂南电力外送新通道建设,支持建设盘州变等34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进荔波县等75个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实现220千伏变电站县级全覆盖。加快实施乡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和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威赫电厂、盘江新光电厂、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电厂项目建设。
此外,《方案》还要求加快发展新能源。加快推进乌江、南北盘江、清水江千万级“风光水一体化”项目和毕节、黔西南等5个百万级光伏基地建设。加强可再生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贵阳石厂坝、黔南黄丝等百万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
原文如下: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扩大有效
投资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黔府办发〔2021〕22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1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州省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方案
(2021—2023年)
为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全省投资稳定增长,发挥投资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牢固树立质量效益意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着力补齐生态环保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力争2021—202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万亿元,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分别提高到30%和5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实施产业投资攻坚行动
1.加快推进工业投资实现倍增。2021—2023年全省工业投资累计完成8500亿元以上。
(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工业领域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每年推动实施技术改造工业项目1000个以上,着力推进中航贵飞教练机生产流程协同化改造、吉利发动机基于MES的发动机智能装配生产线升级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
(2)加快创新技术转化。以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为牵引,加快落地一批项目,抓好航天电器新能源用高压直流接触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贵钢高等级列车牵引电机转轴用钢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一批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产业集群。
(3)加快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围绕产业链各环节引进一批补链延链强链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奇瑞(贵州)汽车产业基地、航发黎阳动力航空发动机制造产业链提升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带动形成投资“链式”效应。
(4)加快园区提质增效。以开发区(园区)为载体,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要求,加快推进茅台3万吨酱香系列酒技改工程、航天江南智能制造基础件产业集群建设、中石化PGA、振华集成电路产业园、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酱香白酒产业集聚区、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及应用基地等“两区六基地”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粤黔合作产业园、苏贵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引进广东、苏州等地区优质项目落地。(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投资促进局、省商务厅、省科技厅)
2.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2021—2023年全省农业投资累计完成2100亿元。
(1)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推进实施20个县的高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行动试点,推进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设施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关岭自治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等25个项目建设,2021—2023年全省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50万亩。
(2)实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工程。建设一批相对集中连片的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播州区朝天椒、思南县山地肉牛等20个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到2023年全省66个脱贫县均建成“一县一产业园”。
(3)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建设水城县刺梨鲜果、铜仁市食用菌等30个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到2023年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3%以上。
(4)实施山地农机化提升工程。突出“改地宜机”“改机宜地”和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加快推进现代山地高效农机化项目建设,到2023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49%。
(5)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提升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推进贵阳市生态渔业、铜仁市环梵净山冷水鱼等5个生态渔业开发建设项目,到2023年水产品产量达到28万吨。
(6)实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加强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基础设施建设,补齐资源保存短板,新建或改扩建5个畜禽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到2023年实现种质资源应收尽收。(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3.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2021—2023年完成新型城镇化投资15000亿元以上。(1)全力推进城镇“三改”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及“三改”实施方案,坚持市场化运作,扎实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快花溪十字街城市更新、贵阳青云路步行街等项目建设,2021—2023年完成棚户区改造41万户(套)、老旧小区改造40万户、背街小巷改造5173条,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5万套(间)。(2)强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贵阳轨道三号线1期、S1号线1期、贵安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等项目,规划建设遵义城市轨道交通线,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和“瓶颈路”扩宽工程,完善供气供热等设施,系统化全域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和海绵城市示范建设,2021—2023年新增城市(县城)市政道路900公里,建成城市社会公共停车位9万个,新增城镇各类地下管网7000公里,轨道交通完成投资203亿元。(3)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统筹做好稳预期、稳房价、稳地价,引导房地产业向旅游、养老、文化、体育等行业多元化发展。(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4.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2021—2023年全省旅游产业化投资累计完成2100亿元以上。
(1)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引进国内外优强旅游企业,引进全国知名旅游企业在黔落地建设,每年引进优强文化旅游企业30家以上。
(2)加快推动业态升级。促进旅游业态融合发展,推动梵净山、荔波大小七孔等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推动赤水河谷、野玉海等建设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1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以上、省级及以上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0个以上、旅游休闲街区10个以上,累计建成“旅游+”“+旅游”融合发展项目100个以上。
(3)着力完善服务设施。加快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推进雅高铂翎汇臻选酒店、万达瑞华酒店项目等品牌酒店建设,新增五星级标准酒店10家以上、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0个,新增等级民宿、客栈、农家乐500家;新建改扩建示范性旅游厕所200座以上、游客服务中心10个以上、停车场10个以上。
(4)有效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按照市场化方向,分类施策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处置或盘活203个闲置低效旅游项目。(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
5.加快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2021—2023年全省服务业重点领域投资累计完成1650亿元以上。
(1)完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以打造西部现代物流枢纽为目标,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优势,加快贵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推动贵阳市创建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遵义市创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推动一批现代物流业重大工程建设。
(2)优化商贸服务网络布局。推进各类一二三级批发市场升级迭代、改扩建和信息化改造,加快专业市场、共享型专业配送中心、乡镇和社区终端配送网点布局和建设,补齐流通基础设施短板。抓好城市商业设施升级改造提升、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工作,促进商业综合体、品牌连锁经营、便利店、社区商业网点等新零售业态发展。
(3)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狠抓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落地落实,打造空间集聚、创新力强、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建设中国(贵州)出版广电大数据产业园区、中国(贵州)智慧广电综合试验区、贵州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贵州现代文化创意与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
(4)提升金融、会展服务能力。大力实施“引金入黔”“险资入黔”工程,引进更多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来黔设立分支机构、区域总部。加快贵州省大数据“金融云”平台建设,提高金融安全、信用评价等领域数字化水平。实施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整合提升会展场馆服务功能。实施会展集聚区建设工程,打造一批会展集聚发展载体。(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委宣传部、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贸促会)
6.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抓实抓好产业大招商,持续开展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强化项目落地建设问题协调,推动项目早日落地投产。到2023年,实现产业大招商总量大突破,引进优强企业年均1800家左右,新增产业到位资金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每年形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省投资促进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商联)
(二)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投资攻坚行动
7.强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2021—2023年完成公路水运投资3400亿元以上、铁路投资450亿元、机场投资65亿元。
(1)加快建设贵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的快速通道。建成贵阳至南宁铁路,完成贵广铁路提质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黔桂增建二线、铜仁至吉首、黄桶至百色等铁路,加快推动大村至遵义铁路项目建设,到2023年全省高速铁路里程达到1800公里。
(2)加快完善机场布局。开工建设德江机场,建成威宁机场、荔波机场等项目,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000万人次以上。
(3)推进黔中城市群、市(州)中心城市间通道建设。加快建设贵阳外环等17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沪昆国高安顺至盘州(黔滇界)段等高速公路,2023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500公里、出省通道26条。
(4)加强交通布局与产业布局深度融合。提升重点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对外连接通道服务水平,到2023年开工建设普通国道1500公里以上、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2000公里以上。
(5)提升水运大通道运输能力。围绕“南下珠江,北上长江”目标,建成清水江平寨航电枢纽等项目,加快推进乌江沙沱水电站1000吨级通航设施工程等前期工作。(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
8.建设贵州大水网。2021—2023年完成水利领域投资1000亿元以上。
(1)扎实推进水利“百库大会战”。加快解决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建成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观音、花滩子等4座大型水库和两岔河、三岔河等70余座中小型水库,2023年底全省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到142亿立方米以上。
(2)大力推进引提水工程和灌区建设。实施引子渡、洛泽河等引提水工程和红枫湖至花溪水库等连通工程,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推进雅水、栗子园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积极推进在建和新建有灌溉功能骨干水源的灌区建设。
(3)加大防洪能力建设。实施乌江、清水江等防洪提升工程,开展中小河流和重点山洪沟治理,扎实推进26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4)加强水生态治理。加快都匀市清水江剑江河段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建设,开展江口县、盘州市、湄潭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40平方公里。(责任单位: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
9.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2021—2023年完成能源投资2300亿元以上。
(1)加快煤炭产能释放。推动化乐煤矿二期、文家坝一矿二期、糯东煤矿二期等开工建设,到2023年底全省生产及试运转煤矿产能达2亿吨/年以上。
(2)有序推动传统电力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电网,建成“三横两联一中心”500千伏骨干电网网架,加快实施500千伏独山至桂南电力外送新通道建设,支持建设盘州变等34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进荔波县等75个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实现220千伏变电站县级全覆盖。加快实施乡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和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威赫电厂、盘江新光电厂、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电厂项目建设。
(3)加快发展新能源。加快推进乌江、南北盘江、清水江千万级“风光水一体化”项目和毕节、黔西南等5个百万级光伏基地建设。加强可再生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贵阳石厂坝、黔南黄丝等百万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
(4)推动油气储气项目建设。发展多式联运LNG罐箱,建设天然气储备项目,形成上游供气企业和国家管网公司不低于年合同销售量10%、城镇燃气企业不低于年用气量5%、供气区域3天日均消费量的储气能力。建立完善石油储备体系,提高成品油供应保障和应急能力,推动成品油管道与油库互联互通。(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
10.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1—2023年完成新基建领域投资500亿元以上。
(1)强化算力枢纽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推动贵阳至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成渝等地区的国际互联网直联城市达到30个以上,推进超大型数据中心直联网络建设。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化、集约化、智能化、高端化改造,加快推进人民银行、京东、华为等数据中心建设。
(2)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网出省带宽至4万Gbps以上,新增5G基站6万个以上,建设5G应用场景400个以上。延长通信光缆长度至160万公里以上,实施IPv6流量提升三年行动,实现普惠包容的城乡一体化千兆光纤网络覆盖。
(3)加快大数据融合发展。加快贵州大数据科创城、数据交易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平台、应用创新中心、信创工程、FAST数据国际开放平台等建设,推动华为存储产业应用示范中心和鲲鹏服务器生产线、钜成未来信息产业园、马蜂窝全国总部等重大招商项目落地。(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
(三)实施生态环保投资攻坚行动
11.夯实生态环境基础。2021—2023年完成生态环境领域治理投资140亿元以上。
(1)抓好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加快市、县级以及千人万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巩固提升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实施重点河湖生态环保与修复工程,开展清水江乌江总磷污染治理、赤水河白酒行业污染治理和松桃河锰污染治理,到2023年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以上。
(2)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历史遗留废渣、酸性废水等土壤污染源头治理,开展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和修复管控。
(3)抓好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水泥、焦化等氮氧化物排放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等工业企业大气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
(4)开展重点领域环境治理。实施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进镍钴锰锂二次资源循环产业、节能与综合利用、磷石膏综合利用等,到2023年累计完成投资9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2.加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2021—2023年完成城乡人居环境投资160亿元以上。
(1)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每年完成40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实施生态循环农业项目、重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耕地障碍修复利用项目,到2023年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以上。
(2)实施畜禽粪污治理工程。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纳雍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10个项目,到2023年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以上。
(3)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加快完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城乡工业和生活供排水一体化建设,2021—2023年新增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40万吨/日,建设改造污水管网2000公里,新增城市(县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1.14万吨/日,累计完成投资14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乡村振兴局)
13.加快林业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2021—2023年完成林业投资421亿元。
(1)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540万亩。加强森林经营,实施低产林改造600万亩、退化林修复340万亩和森林抚育180万亩。
(2)大力发展特色林业。加快发展竹、油茶、花椒、皂角、刺梨、核桃等特色林业产业,扩大特色林业产业基地229万亩、改造特色林业产业基地491万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建省级示范基地60个、示范园区5个。(责任单位:省林业局)
(四)实施公共服务投资攻坚行动
14.推动教育水平整体提升。2021—2023年完成教育领域投资700亿元以上。
(1)加大基础教育供给。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城镇义务教育学校、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和市、县级政府所在地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启动实施支持消除中小学大班额学校建设专项规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0所、义务教育学校400所、普通高中学校60所。
(2)加快高校布局调整。按照“一校一址”原则稳步推进花溪大学城校区布局调整,加快贵州理工学院大学城校区建设,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持续实施100所中职“强基”工程、100所中高职“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和15所高职“双高”工程,加快清镇职教城建设发展。(责任单位:省教育厅)
15.推动卫生健康水平整体提升。2021—2023年完成卫生健康领域投资750亿元以上。
(1)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省人民医院金朱医院、省妇女儿童医院一期工程、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创建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有序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贵州)和省区域血液应急保障中心项目建设。强化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和院前急救网络布局。实施国家“千县工程”,25%以上县级综合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启动10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建成50个。加快省、市级中医院建设,70%以上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2)健全重大疾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建设7个城市检测基地,规范建设定点救治医院,加快推进省疾控中心扩建项目和9个市(州)疾控中心建设,推动省临床检验中心异地扩建。
(3)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快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建成省妇幼保健院一期,推动市(州)级儿童医院全覆盖。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比例达50%。(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16.强化民生保障。2021—2023年完成重点民生领域投资190亿元以上。
(1)提高养老和托育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城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设施网络体系,每个县级以上城市建成一所护理型养老机构,在老年人5000人以上的街道建设一所护理型嵌入式机构,在城市建设一批社区养老服务站示范点。加快建设农村三级养老设施网络体系,提质改造县中心敬老院为护理型养老机构,在每个县建成1—2所区域性敬老院,建成100个农村互助养老示范点。加快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建设,新增托位5万个。2021—2023年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
(2)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提质量。建设体育公园19个,新增健身步道1500公里以上,加快推进省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建设户外百姓智慧健身房200个、足球场155个、社区多功能球场300个,建设社区健身路径或“三人制”篮球场1000个。2021—2023年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
(3)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10个具备火化功能的殡仪馆,基本实现殡仪馆火化服务功能县级全覆盖。建设2个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省级、市级优抚医院各1所。提质改造4个烈士纪念设施,建设1个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实现市级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全覆盖。2021—2023年完成投资10亿元。(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省民政厅、省体育局)
三、强化要素保障
(一)财政政策。争取中央各类资金,确保支持力度增加、项目份额增加。争取国家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支持,充分运用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政策,有效发挥专项债券撬动作用。整合各类财政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进一步发挥“四化”及生态环保基金引导放大带动作用,募集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我省重点产业领域。对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排名靠前的市(州),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既有专项及省预算内投资等统筹安排上予以倾斜。对交通、水利、“三改”等领域项目实施较好的市(州),优先列入相关行业年度投资计划,优先安排有关专项资金。(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
(二)金融政策。建立省市县三级定期定点融资对接机制,继续实施“引金入黔”工程,2021—2023年累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8000亿元以上。落实银保共担的政策性担保机制,确保3年累计新增贷款12000亿元以上。发挥“信易贷”作用,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有效金融支持。2021—2023年累计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融资3000亿元以上。规范有序推进PPP项目,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转固工作,在完成4929个项目投转固工作的基础上,加快1654个项目投转固进度,“一项一策”制定资产盘活方案,推动成果转化利用。探索通过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资产证券化方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2021—2023年省、市、县分别成功试点资产规模10亿元以上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3个、2个、1个。提升利用外资水平,确保2021—2023年利用外资50亿美元以上。探索“投建运管退”一体化投融资新模式,大力引进专业化市场主体或战略投资者,参股地方国有企业组建项目公司,共同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
(三)用地用能政策。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推进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与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挂钩,根据各地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情况配置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创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工业用地供应方式。开辟重大项目用地审查报批绿色通道,省级统筹落实国家重大项目和单独选址的省级重大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其他项目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由各地按规定解决。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和设施农业项目用地政策。以能耗“双控”制度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全力以赴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目标,保障重点项目用能需求。探索市场化交易等调节手段,提高配置效率,对重大工程项目碳排放等指标,采用调剂、组织交易等方式统筹解决。(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
(四)优化营商环境。聚焦营商环境改革提质升级,以打造“贵人服务”品牌三年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为抓手,制定并实施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方案。做好企业服务工作,重点破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堵点痛点,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为贵州省营商环境“揭短”“挑刺”,进行立体化、多侧面的监督,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责任单位:省投资促进局,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牵头部门)
四、组织保障
(一)完善工作机制。成立省扩大有效投资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抽调省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人员组建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扩大有效投资各项工作。各市县参照省级做法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二)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项目领导牵头推进责任制度,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实施主体、一张推进图表”的“五个一”要求和“明确资金筹措方案、明确重要审批环节办理时限、明确耕地占补平衡方案、明确年度建设任务、明确年度投资目标”的“五明确”要求,逐个项目压茬推进。各市县参照省级做法建立相应工作制度。
(三)加强督促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旬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按旬开展工作调度,每月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并作为各责任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未按工作计划推进的责任单位进行督导督办,加快问题整改落实,推动项目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