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能院是个做科研的好地方
1989年夏天,在清华工物系反应堆工程专业读了五年本科的薛小刚正面临一个可能改变他人生轨迹的选择——到哪里读研究生?提及当年做选择时的想法,他说:“本来已经确定去二院了,结果在参加了原子能院的招聘会后,觉得原子能院是个做科研的好地方。因为当时心里对科研很向往,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到原子能院读研究生。”
进入原子能院后,薛小刚作为阮可强院士的学生,以反应堆物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继续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从原子能院反应堆物理专业硕士毕业后,薛小刚依然选择留在原子能院,作为阮可强院士的博士生,继续进行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方向的研究工作。谈到自己在原子能院的学习经历,薛小刚分享了几件让他印象深刻的小事。
“当时我的博士论文在阮院士的指导下修改了很多遍,我作为学生也是想尽快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在反复修改到觉得都可以的时候,我就自作主张去把论文装订出来,准备送给评审进行答辩了。结果送给阮院士一看,他提出这个论文还不能送。为什么不能送?他指出来论文的参考文献部分存在格式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再做修改后重新装订。”薛小刚补充道,“当然阮院士也说,我装订好的论文可以留给后面的小学弟学妹们,作为内部资料给他们提供参考,但送出去的东西一定要是非常严谨的。”
“还有一次我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其中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重积分,我积不出来,就在快下班的时候去请教阮院士,他说拿给他看看。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阮院士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一看,填满十几页A4纸的推导过程用铅笔写得工工整整。之后我还问过阮院士,他说:‘小刚你这个很难的,我拿到这个后一直弄到晚上三点多,才把这结果推导出来。’”
不仅是导师阮院士,硕士研究生时期的室主任许汉铭老师同样令薛小刚记忆深刻。“有一次我去请教许主任一个比较复杂的专业问题,他都不用教科书和计算机,基本上把那个问题从公式推导,到问题里面各计算结果的量级差,完全靠手工和计算器算出了正确的结果。”薛小刚感慨道,“真正让我再次领略了老一辈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作风。”
“阮院士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一辈子做事做人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及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我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在分享完自己的经历故事后,薛小刚说道,“严谨求实,这也是我们原子能院院训中的一句,在这些一生做学问的老前辈身上体现得尤为鲜活。”
“从事核工业,必须要有家国情怀”
提到原子能院的老前辈,就不能不回望那个艰苦奋斗的时代,不能不回望当年的历史。当提到核工业精神时,薛小刚没有立即讲述他自己的理解,而是先简单介绍了原子能院的历史:“1950年,原子能院建院;1955年1月15号,毛主席决策要发展核工业。可以说是先有原子能院,后有核工业,所以实际上原子能院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地方。”
同时,原子能院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的摇篮”,不仅在于其历史之久远,更在于其培养了众多的核工业人才。“几乎所有搞核工业的老一代科学家都在原子能院里工作过,钱三强、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等都在原子能院工作过。”薛小刚院长回忆道。
事实上,核工业的精神也正是在这些老一代科学家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并一代代传承至今。“今天,如果你来原子能院,一进大门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块巨大的院训石,上门镌刻着十二个大字——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薛小刚说道,“实际上,这十二个字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说,每一句话背后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出自老一辈科学家的原话,比如说‘以身许国’这四个字,背后就是王淦昌先生的故事。当年王淦昌从国外回来之后,领导希望他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参加中国的核武器研究,最后问他是否愿意改名时,他掷地有声地说:‘我愿以身许国。’家国情怀也正是通过这些老一代科学家们,一代代传承至今的。”
同时,薛小刚进一步强调了家国情怀对于核工业人的重要性:“要做好核工业的事,必须要有家国情怀,没有这种精神你是干不好这个事业的。”结合当下核工业发展趋势,薛小刚解释说:“现在核工业迎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期,国家也很重视和支持核工业的发展。但是现在原子能院内各个部门要完成任务,说实话工作压力很大,大家基本上都是要加班加点。而且,频繁的加班加点问题也并不是仅靠发加班费等薪酬补偿措施就能解决的,实际上它是靠着一种家国情怀来支撑的。”
诚然,当下核工业人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早已不像上世纪那般艰苦,许多同学也都能在核工业行业中找到个人发展的机遇,但家国情怀依然应当成为核工业人的精神底色,就像薛小刚所说的:“我觉得做工作不仅是要关注于个人发展,个人的发展也要跟国家的发展去紧密结合。”
核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在提到核工业的组成和发展时,薛小刚表示:“当下核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而这样一个“核工业的春天”面临众多的机遇和挑战。要推动核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也就尤为重要。
为何当前处于“核工业发展最好的时代”?薛小刚从军用与民用两个角度解释:“实际上我国和其他大国一样,核工业的发展最初是为了打破当时的核垄断,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发展起来的。当今国际形势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核力量仍然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不能确保国家安全,也就谈不上经济发展。同时,民用核技术在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应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实际上,我国目前民用核技术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比如美国每年核技术应用的GDP产值要大于核电厂发电的GDP产值,我国核技术应用的市场非常广阔,前景也非常好。”
在民用核技术方面,不仅在核电技术上有创新发展,而且在核+医疗、核+农业等技术应用领域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近年来我们国家核电发展势头不错,从1991年秦山一期的30万千瓦核电厂建成,到现在我们自主化的60万、100万千瓦核电厂,再到现在在建的基于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华龙一号……而且现在国家很重视和支持发展核电,近年来相对多地批准一些核电厂的建设。”薛小刚补充道,“除核电外,核技术应用现在也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人民生命健康等各个领域,例如之前清华的同方威视,其核心辐射成像技术就是核技术应用的一个分支,在面向国际的国民经济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原子能院也有核医疗相关的项目,像质子治疗、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医用小型加速器、同位素药物等等。”
“上个礼拜我去了趟烟台,去烟台干什么去了?我们搞了个小型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你们猜猜现在用在哪?”薛小刚笑着说,“现在那台加速器主要用于蔬菜、种子、宠物、宠物的食品等消毒工作。我们与烟台地方的生产基地和相关企业达成合作,这样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在访谈中,薛小刚分享了他在原子能院建院七十周年时写的文章。在文章的结尾处,他提到原子能院的院训——“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看似简单的三句话背后有着不简单的精神内涵。回首原子能院71年的发展轨迹,“以身许国”代表的是家国情怀,“敢为人先”代表的是创新精神,“严谨求实”代表的是工作态度,这些精神历久弥新,成为新时代原子能人的精神底色。
在访谈的最后,薛小刚寄语未来的核工业人:“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
薛小刚参加学术讨论
薛小刚
1966年12月20日出生,甘肃泾川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后,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获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业博士学位,师从阮可强院士,期间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博士硕士”表彰。1995年起历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堆工所研究室主任、所长、中核集团公司系统工程部主任、军民融合办主任。2018年12月起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专业组成员、国防科技工业核材料创新中心主任、中国核学会电离辐射计量分会理事长、快堆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原子能科学技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等。长期从事反应堆物理、核安全、重大核工程等核能科学与核工程组织管理工作。曾获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十杰青年等称号,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奖、中核集团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